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枚姓——来源:枚姓出自周代有衔枚氏官职,其后以官名为氏。周代时,设有掌管各种禁令的官,其中有衔枚氏(禁喧哗)等共七职。由于禁令近于刑法,故属之司寇。衔枚氏之后,有以祖上官名为荣,遂以官名中的枚字为姓,称为枚氏。枚姓名人:枚乘——字叔(公元前?-公元前140),淮阴人,汉初文学家。枚皋——字少孺(公元前153-公元前?),枚乘庶子,也是有名的汉赋作家。
使用道具 举报
密姓——来源:1、出自姑姓,以国名为氏,商代有密须国,被周文王所灭,其后人以密须为氏,简为密氏。2、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密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期,密国被郑国所灭,成为郑国的附庸邑。其国子民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密氏。3、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时期的党项族密纳克氏族,取谐音汉字“密”为姓氏,称密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4、源于蒙古族的鄂密特氏、乌密氏、苏密尔氏。后有冠汉姓为密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称密氏。密姓名人:密不齐——(生卒年待考)字子贱;鲁国人。著名孔子弟子之一,鲁国大夫。密 忠——(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大臣。密 佑——南宋庐州人,咸淳年间官江西都统。密 定——明初金筑安抚司人,洪武四年归附明朝,授予密定为安抚使,世袭。
尼姓——来源于满族尼佳氏、尼马察氏。两族乃八旗镶蓝旗姓氏,后入关,改汉字姓尼,称尼姓。尼姓名人:尼江——明朝明武宗正德年间举人。尼良直——河北巨鹿人,为明朝举人。
特色邮箱 发表于 2018-1-23 06:23 谢谢老师的精彩报道!
英姓——来源: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十二庚》记载:"皋陶之后,封国于英。春秋时,楚灭英,子孙以国为氏,称英姓",另据《姓源》云:"皋陶后仲甑,封六、英。后因氏。"因为皋陶是黄帝的后裔,所以英姓也是黄帝后裔。英姓名人:英布——汉朝九江王。英文受——明朝永乐举人。
皋姓——来源:1、源于偃姓。出自远古东夷部落少昊氏族皋陶氏之后。春秋时期的英国、六国等小诸侯国,都是皋陶的后人所建之国。皋陶的后裔子孙皆以祖先为荣,其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皋陶氏,后省文简改分称皋氏、陶氏等。2、源于姒姓,出自广陵族之春秋时期越国大夫皋如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称皋姓。3、源于赤狄族,出自赤狄分支东山皋落氏。皋落氏族人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皋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皋姓名人:皋陶——生于公元前21世纪,黄帝之子少昊之后,是中国司法的鼻祖。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
主姓——来源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之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邦后,让王位于儿子赵惠文王, 自己号为主父(即太上皇)。其支庶子孙以祖号为姓,乃作主父氏,后单姓主姓。主姓名人:主父偃——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汉武帝时大臣。
祭姓—— 源自姬姓,周朝时有祭国,为周公姬旦的第五个儿子的封国,爵位为伯,故名祭伯。祭伯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而姓了祭,称为祭氏。北)祭姓名人:祭 遵:字弟孙(?-33),颍川郡颍阳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东)人,随从刘秀平定河北,以军功封征虏将军颖阳侯。祭彤——字次孙,征虏将军颖阳侯祭遵之弟。因为祭遵的功绩,祭彤在建武初年就被光武帝任为黄门侍郎、偃师长,跟随在刘秀左右,永平年间官至太仆。
竟姓——来源:1、源于芈姓,出自黄帝轩辕氏第五十六代季连后裔,属于封邑名称以为氏。楚顷王襄,名熊横,迁都于陈邑,其公族后裔中有被分封在竟陵(今湖北天门),遂以地名为姓氏,称竟氏。2、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境卫官员,在楚国有守边将领,专门负责边境守护。在古代,"竟"字假借"境",其将领即称竟尉。竟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卫姓氏者,称竟氏。
夜姓——来源:1、复姓祁夜姓化简为夜姓。2、复姓叔夜姓化简为夜姓。3、《周礼》夏官有掌漏刻之官挈壶氏,掌夜官者之官,其后有夜氏。4、蜀松潘蛮有夜氏。夜氏名人:夜珠——山东人,正德间任光禄寺丞。夜景光——山西太原人,万历太原府指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扫一扫分享给微信好友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4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