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球赛场“小鬼当家”
——2011年全国青少年儿童门球赛特点显著
王宏心 曹纯菲 |
|  | 陈晓芸摄 |
| 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门球协会主办,宁波市体育局、宁波市体育总会、宁波市门球协会、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办事处承办,宁波市镇海区体育局、宁波市镇海区老年人体协、宁波市镇海区门球协会、宁波金健门球器材厂、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协办的2011年“骆驼杯”全国青少年儿童门球赛,于8月4日至8日在浙江宁波举行。
中国门球协会主席赵化娟,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业务五部主任、中国门球协会秘书长古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秀玲,宁波市体育局副巡视员鲍雄伟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裁判队伍呈现年轻化
裁判长朱筱华介绍说,本次比赛40余名裁判队伍中以青年为主,其中有14名大学生裁判,他们来自江西体院。
青少年儿童运动员反应灵敏,不仅打球快,跑动速度也快,这就要求裁判员要及时跑动跟进到位,如此,才能做到快速、及时、准确的执裁。为此,朱筱华要求裁判员利用年轻体健的优势,积极跑动,迅捷跟球到位,从而保证临场裁判工作的顺畅进行。
朱筱华还就此次比赛裁判年轻人多的特点,在会上特别指出,裁判员要以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执裁,提高业务能力,遵守裁判纪律,保持端庄、大方的仪态、仪表,在少年儿童运动员面前树立良好的裁判形象。
规则新旧交替 考验裁判功底
从本次比赛裁判员学习联席会上,记者了解到,此次前来参加全国青少年儿童门球赛的裁判员,绝大部分参加了门球2011新规则的培训学习,并且,通过此次比赛执裁实战经验积累,一部分裁判员还要参加10月份的国家级裁判员考试,而比赛继续采用2009裁判规则,这无形增加了临场的裁判难度,为了做到准确执裁,朱筱华在联席会上为所有参加此次比赛执裁工作的裁判员出谋划策。他说,“暂时忘记2011新规则,全身心投入执裁工作。”为此,所有参加全国青少年儿童门球赛裁判员,都要参加赛前考试,对照新规则的不同,重温2009裁判规则,避免裁判中出现误判、错判,争取做到零失误。
赛事为载体 培养是主题
裁判年轻化、小运动员当教练两大亮点相映生辉,令2011全国青少年儿童门球赛意义非凡。
古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裁判员队伍年轻化,是此次比赛的一大亮点,这是协会多年来矢志不渝推广门球运动年轻化带来的成果,其中大学生裁判员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其意义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门球这项运动中来。
中国门球协会在保持和发展老年门球运动同时,积极探索门球运动年轻化的发展之路,逐步营造门球运动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氛围,于是,门球运动逐级年轻化成为中国门球协会不二的选择,通过赛事培养理念,为门球赛事增加了更加深层次的含义。
本次比赛特别规定,甲组的比赛现场指挥必须由青少年儿童运动员自己来完成,禁止影子教练,即禁止成年人教练现场指挥小运动员比赛。
古桥表示,青少年对于门球运动而言,是希望、是未来,此次比赛摆脱成年人指哪打哪的旧模式,改作青少年儿童自己指挥完成赛事,同样也是一种培养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儿童门球运动员能独立面对挫折的失落与胜利的喜悦,为培养出高水平门球运动员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以此促进我国门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古桥还表示,小运动员自己的比赛由自己做主,如此可以培养小运动员独立打球的习惯,减少或避免依赖性,从长远考虑,利于中小学生运动员的成长,利于培养小运动员判断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通过小运动员们自主式的比赛,一些队伍中的优秀苗子队员已初见端倪,事实证明,给予小运动员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为门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
抢在“梅花”前完成比赛
由于台风“梅花”的临近,8月4日的比赛现场天气变得不稳定起来,不时造访的阵雨和大风让比赛现场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起来,比赛进行到临近午饭时,裁判长朱筱华果断找到中国门球协会工作人员陈晓芸紧急磋商,利用中午吃饭时间继续比赛,以争取赶在台风到来之前完成比赛。裁判和小运动员采取轮流午餐和休息,比赛不间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