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规定,老年康乐型门球比赛,每场打五个轮次,不计时。这是此次修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2011规则的第一亮点,不是“减双、限双、不限三”,也不是“得分不封顶”,而是“打轮次”。“打轮次”的提出是门球运动康乐型、竞技型分道的开端。更重要的是,它将引领广大基层,脱离没有裁判而用“国际规则”玩球,从而终止整天有千千万万的人在“践踏门球规则、糟蹋门球声誉、破坏门球运动” 的局面。因为这一规定必将大大减少基层平时玩球矛盾、纠纷的出现,从而改善门球在广大群众的印象,摘掉门球场“光打架”的帽子,有利于门球人口的增加,这是何等重大的举措啊。我为之喝彩! 过去,基层玩球,都是执行国际规则,10秒的判罚,由于执裁方法落后、不科学、判罚没有权威,大型比赛,有国际级裁判执裁还总出为题,平时玩球根本就没有裁判员,哪能不出矛盾、纠纷呢。设想,如果国家只颁布法律,而不设执法机关、也没有执法人员,那社会能不乱套吗?再看看门球场吧,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其身体素质根本就不具备“计时”打法的基本条件:就是倾其所有力气,10秒的时间,也走不出10米距离,他怎能在10秒内完成闪击或续击呢。所幸,上边总算看到了问题,并开出了“药方”:竞技、康乐分开,竞技计时,康乐计轮次。腿脚不利索的,也不必为每次都“超时”而难堪了,裁判员也免去了“判也不是,不判也不是的”尴尬。这项规定真实太好了。 然而,我又非常担心,只是在附则里,写上这么一条,如没有其他硬性规定,这一改革能落实吗?我看悬乎。千万别看轻了贯彻此规定的阻力。有哪些阻力呢,首先是习惯势力,多年来的一贯玩法,谁愿意改呢;其次是多数人都愿意 “往高处走”,不愿意“自降等级”,成康乐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贯彻此规定,必将遭到“持表者”的反对,他们不是指挥,就是队长,要不就是技术尖子,反正都是球场上的权威,上边如果没有“硬性”规定,他们才不改呢。改了,花钱买的表不就作废了,得心应手的“抢时、延时战术”不就寿终正寝了?因此,“我们不是康乐型”。他们要说不改,谁能、谁敢改?所以,在为其喝彩的同时,好像感觉“不解渴”。希望上边有些硬性规定,比如规定“凡是参赛对象以老年人为主的XX级以下的比赛,一律打轮次”,予以明确界定。这样就可以保障此规定能够落到实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