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规则》
试析“门双杆”
2011年的门球新《规则》尚未正式颁布和执行,但关于限双的规定似已尽人皆知——取消地双杆,保留门双杆,且每队每场比赛只有两次使用权。至此,旷日持久的限双利弊之争,可以告一段落。新《规则》已定,接下来就是如何贯彻执行的问题了。本文仅就“门双杆”的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第一、适应新形势 认识要到位
执行2011年门球新《规则》的限双规定后,从双杆球的角度讲:一是数量少——一场比赛一支球队仅有两次使用权,因此,门球人应当“惜双如金”。二是要求高——有条件造打,又需要使用的时候,要做到造双必成、击双必出。不能鼓鼓捣捣白费劲儿,不能出现无用功,特别是打出双杆球之后,续击之前不能出现任何犯规。三是任务重——双杆球要用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战果。防止一杆续击自杀出界,二次续击擦肩而过——当场掉链儿、低级失误。
双杆球的含金量提高了。虽然门双杆的制造和击打难度稍逊于贴边靠角、特别是限时、限型的地双杆,但也绝非手拿把攥,易如反掌之事。今后,有关双杆球的训练重点应当放在——门前1—2米范围内不同距离、角度的侧撞分球过门双杆和随机应变、多种形式的自助门双杆上。
第二、细说门双杆
一、构成门双杆的条件
1、自助成双——击球员自调、自造、自打。
2、互助成双——队友之间互相造、打。
3、机遇成双——门前、后及附近有随机球时。
二、门双杆的类型
(一)、直线型
1、自球通过球门后,直接撞击门后他球形成的双杆(见图一)
2、自球在门前打擦顶球后过门,形成的双杆(见图二)
3、自球在门前打越顶球后过门,再撞击门后他球形成的双杆(见图三)
4、自球在门前撞击他球后,跟进他球过门形成的双杆(见图四)
5、使用异型槌头,从门前掏打门后他球,自球又返回到门前形成的双杆(见图五)<A>(含自球尚未过门时,从门后掏打距球门线7·5厘米以上的门前他球,自球又返回到门后形成的双杆(见图五)<B>)
(二)、折线型
1、自球在门前侧撞他球,分球后自球过门形成的双杆(见图六)
2、自球碰撞门柱过门后,又撞击门后他球形成的双杆(见图七)
三、自助门双杆
(一)、自助门双杆,就是利用球门附近(周围)3个以上的随机球,充分发挥击球员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构思,自主掌控,自调、自找、自造、自打,在续击中打成过门双杆球。其理论依据是——群球蕴势,势在人为,理势出双,成双则王。它基于击球员坚实的战术意识,强烈的求胜欲望。靠的是打破常规的大胆设想,触景生情的巧妙构思,娴熟老练的细腻操作,得心应手的实时驾驭。
赛场上,及时、成功的自助门双杆,既可用于打击对方有生力量,巩固扩大己方优势;也可用于抢时夺分,扭转乾坤、挽回败局。因此,深刻认识自助门双杆的战术价值,努力钻研自助门双杆的特点规律,刻苦练习自助门双杆的调控技能,熟练掌握自助门双杆的运用之道,对适应新规,打好比赛,多获佳绩,尤为重要。
在自助门双杆的过程中,不仅使用己方球,还要(有时是必须)利用对方球。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利用对方的邻号球(即己方在杆球的下一号球),用后果断处置,不留后患。敢不敢用、会不会用、善不善用,是对击球员个人综合素质的严峻考验。
自助门双杆的种类繁多,样式各异,随机性极强。可以说,只要在球门附近(周围)有3个以上的随机球,就蕴涵着自助门双杆的机遇。关键在于击球员的触景生情,巧妙构思,娴熟操控——看得出、造得成、打得好。下面试举几个自助门双杆的例子。
(二)、自助门双杆示例
1、调位到门前,续击擦顶过门双杆(见图八)
2、调位到门前,续击跟进过门双杆(见图九)
3、调位到门前,续击碰撞门柱过门后,再撞击门后他球成双杆(见图十)
4、“移山填海”(用A球侧挤B球到门后,使其正对自球)续击过门成双杆(见图十一)
5、自制贴柱球(用A球侧挤B球,使其靠门柱),调位到门前,续击撞击贴柱球过门成双杆(见图十二)
6、侧挤制角(用A球侧挤B球,使其靠近球门)续击侧撞分球过门成双杆(见图十三)
7、侧挤制角(从门后用A球侧挤B球,使其到门前适当角度)再调位到门前,续击侧撞分球过门成双杆(见图十四)
8、正面(或侧面)顶撞,将第2个他球移至门后,续击过门撞击第2个他球成双杆(见图十五)
(三)、自助门双杆的特性
一是随机性。俗话说:球无定势。赛场上3个以上的群球大都是随机形成的。竟管我们总是有意、定向、定点、定距击、闪送位制角,但由于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各球的具体落点是较难精确控制的。因此,比赛中就只好球门附近有几个球算几个,遇到什么情况都要自力更生,发挥潜能,洞察蛛丝马迹,不放一线希望,尽最大努力,针对特定条件,自调、自找、自造、自打过门双杆球。
二是可塑性。面对置于球门附近的几个随机球,不同的人(指门球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心理素质等因素)会立即产生不同的联想,理出不同的调控方案。这说明自助门双杆的可塑性很强。但有一条必须牢牢把握:那就是要因人、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发挥个人特长,择其最佳方案。安全快捷稳妥,确保门双成功。
三是时限性。利用门周随机球自助门双杆,不能一个人在那里反复琢磨、鼓鼓捣捣,没完没了。因为球数固定,规则有约,时间有限,必须快做快出。尤其是场上暂时处于被动的一方,能有自助门双杆的机会,实属千载难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在规则允许的时限内,抓住战机,速断速决,理势成双,乘势攻击,才能充分发挥自助门双杆的强大威力。
四是风险性。自助门双杆的前提条件是球门附近要有3个以上(含自球)随机球。若击球员反映不灵敏,操作不娴熟,理不出势,成不了双,极有可能形成包括球门在内的密集错位目标,从而为对方强攻提供有利条件。另外,若使用了对方的邻号球,万一处置不当,必将引火烧身。自助门双杆既是难得机遇,又有巨大风险,千万不可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勉强为之,弄巧成拙。
顺便说几句:2011年的门球新《规则》对双杆球是以“完成闪击为判定标准”。我个人认为:这一规定,要求不高、标准过低、放手太宽,且给技、战术的应用留下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按门球人的通常理解,自球在通过球门(指二、三门)的过程中形成的双杆称为门双杆——包括自球撞击他球后通过球门和自球通过球门后又撞击他球。而且裁判员也依据《规则》和《裁判法》的有关条文规定,庄严地当众宣报了:“撞击某号、某号某门得分!”或“某号某门得分、撞击某号!”。无论从一般常理和《规则》的法规角度讲,这时的门双杆就已经成立了。待各球停稳后,击球员就理所当然地获得了神圣而不可剥夺的相应数量的闪击权和续击权。
如若有人问你:“为什么要造打门双杆?”,你当然会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门双杆有相应数量的闪击权和续击权!我可以利用这些特殊的权利去攻击对方,取得比赛的胜利!”。请注意!“攻击”二字可以具体落实到击球员打出门双杆之后的“一举一动”上——闪击、续击同样具有巨大的杀伤力!这是任何一个门球人都熟知的最基本的常识、最浅显的道理!
我个人认为:门双杆应以“击球员打出、裁判员宣报为判定标准”。至于打成之后怎么使用,能否如愿发挥作用,那是你自己的事!如果在接下来的闪击过程中出现任何犯规,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