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 发表于 2013-1-31 09:19 
眼盯槌头和击点,击准打正走杆直.四点一线击正球,绿豆大的一个点是关键.
老师说得好。
击球不准细辨因 击球(闪击)是门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也是基础性技术。而“击准”,又是击球技术的核心。撞击、过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取决于“瞄准”和“击正”:瞄得准,击得正——成功;若在“准”或“正”前边,一个有 “不”的,则99%失败。(那1%是‘两错归正’) 我体会,撞击、进门因瞄得不准而失误的几率,要大大小于“击不准”,所以,要提高命中率,必须在“击得准”上下功夫。影响“击准”的因素很多。如1、过早抬头“看结果”这等于是盲击。其实就是始终不抬头,只凭感觉就知道击正没击正;2、眼睛没有盯死击点,只是大致看着整个自球,而不是击点,这个点是很小的;3、退槌槌体偏离瞄准线;4、回槌过急、不稳,偏离瞄准线;5、击球后“送槌”偏离击球方向线,虽然此时槌已击过球了,但其偏离是从击球瞬间就偏了,会影响球的走向;6、两手施力不协调,俗称别把;7、击球时身体重心偏高,偏高则不稳,重心应移到双脚;8、两大臂没贴紧身体,不是用腕力,而是臂力,甚至是大臂力,有的还用腰力;9、击球瞬间没有停止呼吸,应吸一口吐半口,击球瞬间不吸不吐;10、击球时有杂念,不专心,如受外界干扰,等等。这些因素中出现一种,就足以影响击球成功率,有时几种同时存在,这些因素本身有的还互为因果,所以,要杆杆“击得准”,并非易事。但是,经过刻苦练习,提高成功率是可能的。练习时要动脑子“细”分析,没有击准,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的。不要仅仅粗略的认定,没命中目标是因为击偏了,要找出击偏的原因,才能经过练习予以纠正,命中率才能提高。 闪带不中和闪送偏离方向,“击不正”也是重要原因,但和“瞄不准”(球放不正)相比,概率恐怕是后者要高些。因为,闪带瞄准(放球),不像撞击那么容易。撞击瞄准,只要站位正确,瞄准线自然就出来了,将球槌放在瞄准线上可以了,比较容易做到。而闪击,大多数人是测闪,腰若弯得不够,头过高,眼睛几乎在球的正上方,这样的姿势,是很难将球放正的,这可能也是很多高手改用正闪的原因吧。测闪瞄准时,头,应该尽量低,离地面越近越好;头,还应该尽量往后去,离球越远越好,这样眼睛的余光能看见目标球,容易放正。眼睛要尽量在瞄准线的正上方,靠后,则他球易偏右(右手为例)靠前则易偏左。练习时,最好有人帮助纠正。如无人纠正,自己可以在放好球后,不要击球,而是将脚离开球,站到击球方向线上,观察一下,看放的正不正,以找出放球易偏向某一方的原因。也可以将自、他球,目标球,都放在比赛线上练习闪带,次数多了也容易找到放正的“感觉”。闪带、闪送,若球放正了,即使击得不正,偏差率也会小得多,带球不中,但送球不会离理想落点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