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7 08: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名人的练球
鲁西兄2005年底,参加完全国冠军杯总决赛,带领全队来河北正定。
他曾撰文写道:
见面后焦老师让队员们打几杆。看过后说:“这不叫打球”。一点鼓励的话都没有,不但不给里儿(礼)连面儿(面子)都不给。不过从话里可以看出焦老师的真诚,从他诚心地传授和耐心地教学中,我们对焦老师这十来年对门球的执著、投入和研究所做的巨大付出有了初步的认识。
焦兰贵已把球杆练得看成为一根线。记得上学时书中写道,古时候练射箭者,为了练眼力,每天都看铜钱孔,最后将铜钱孔看成车轮一般大,在射靶心时百发百中。把球杆看成一根线可能是同理吧。他把杆上的6、7点和槌尾的4、5点及4、5点左右两侧若干点连成若干条线,沿着这些线引发的撞击而产生的不同效果,也可说是新技术产品吧。刚才所说的门球上的香蕉球,还有左右两侧擦顶分球、远距离跟进球等,都是他多年来,将一些奇迹球,变为随时可控制、操作出来的定型动作。是门球发展史上的新创举。
实地观摩了焦兰贵练球后,他继而写道:
1、一百个球全部在四角,先做24米击球到位、找感觉、熟球性。最后,球全部堆积在一角。
2、练习轻过一门,每个球都好似醉鬼般晃进一门。百杆过后,我发现门后堆积的球呈心状,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3、一门后5米撞击一角的球,从被击球的运行轨道观察地面平整情况,从中调整瞄准误差,百球又返回一角。
4、利用一角边线外的围墙为栏做擦球练习,薄擦、中擦、厚擦,令我惊叹的是七米以上远距离擦球。一般队员练习擦球是1—2米,远的3—4米难度就够大了,但焦兰贵给我演示了7、8米以上的擦球,还真是第一次见到有队员把这项例为一项训练科目。
5、过一门后停13.5米处,百杆过后,在二线靠边处又是一堆球。有几个球 因撞柱改变了方向,焦兰贵将它们一一闪送轻靠在球堆的边球,作闪球密贴的训练。在全部训练过程中,他从来没有因某个球在单处而用脚踢过来或使用槌头拉过来,一律以击球、闪击的方式将球归位。
6、 在两米的扇形半径内将球从二线闪回一角,每一杆球的瞄准动作都是全蹲形(这是他规定的标准动作)。起身拿球,在全蹲瞄准一百次,强度之大,不用描述各位心中自会有数。空手做一百个站立、下蹲、腰腿也会有感觉,更不用说除了拿球、放球、瞄准外,还要用双手持棒仔细闪球。
一小时二十分钟六百多杆的第一练习结束,抽只烟,喝口水,说几句话,休息十分钟便又进入第二阶段。
7、练习擦球,从一角到二角。没有长时间的站位、瞄准、调整,而是快速,轻松出杆。就像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发球机的出球频率。不是现场实眼看到,真让人难以相信擦球有这样流畅的动作。
8、十五米撞击球,百球又从二角又返回一角。
八百杆的训练指标上午任务完成。
下午三点到球场,练到五点三十分,又进行了六百杆的单项训练。
七点吃完晚饭后,因有灯光又进行了一小时训练。练习进场压线,十个球为一组,最后每个球都像杂技演员般立在边线上。最为精彩的是快速跳球,正面跳、左侧跳、右侧跳,如行云流水,令人眼花缭乱,让我大饱眼福。上、下午一千六百多杆的训练,我看个满眼。晨练还没有包括在内。
目睹了焦兰贵过人的训练方式。我觉得焦老师对门球执著地投入、付出和对门球潜心探讨、钻研、摸索,创出了门球的新理论、新理念。焦老师是想把中国门球打造成美国NBA式的,让人们感到是一种享受的运动。他希望将自己对门球所研究的收获和感受与全国球友共享。门球人本就是一家人,焦老师发自内心地说:“如果我们的技术水平都提高了,到国际赛场跟外国选手一决高低,为国争光,那才叫真本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