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习的本质就是要“学会学习”,有个姓朱的理学家也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才是长进。”本人初入门球场,为了“长进”,疑过去,疑过来,遭人笑话不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现在可谓明白了一点,过度依赖“经验”,会成为“经验主义”,一成为“主义”就麻烦了,比如“本本主义”等。那么,啥叫“经验主义”呢?有人解释说,一头驴驮了一袋盐,过河时摔了一跤,结果身上的重量减了许多,高兴良久。后来,驮了一大捆稻草又过河,一想到上次的“经验”,故意去摔了一跤,结果是自讨苦吃,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知青时,开山放炮要打二锤,经验是,要紧盯那钢钎头的击点,盯得准就打得准,后来工作了,打篮球,教练也说,投篮,球出手时,要紧盯篮筐,盯得准,你就投得准。有此“经验”,打门球时便自以为是,同理可推,两眼要紧盯它球的击点,盯准了会打得准。结果是有时打得准,有时又打不准,以为功夫不够,加紧练习,三个月了,还是东一棒西一棒的没个子午。别人不敢要你参加比赛,哪怕是娱乐性的比赛。终于,有人说了,你打时,眼睛到底在看哪里?这下才知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属于“盐草不分”,忙当即改正,迷途知返。早来了一年的夏木匠不服,他们打了十来年,我们才多久?这些人比我们打得准是正常的,你没见他们有时也是一两米的球都未打到么?我们小时用弹弓打鸟,你是盯鸟还是盯石子?于是我们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夏木匠是个探索精神很强的人,当年常眯起双本就不大的眼睛吊墨线,如今打门球了,也习惯地先眯起眼睛瞄瞄,再坚持站位、四点一线瞄准,然后死盯目标球而不是自球击点,将棒平稳击出去,居然是一打一个准,已成为我们本地的“杀手”,在四川单打比赛时进了全省前16强。这就叫:杀鸡杀屁股,各有各的招数。学习就是要学会学习,更为关键的是,要学习真正适合于自己的东西。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鞋到底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的脚才知道。门球会教你更加灵活地学习真正对自己有用的新知识,这也算是门球的魅力之七吧,那,魅力之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