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旅游日记(4月3日)
走进故宫
花甲子
早就听说过,台北故宫收藏着中国的大量的文物,而北京故宫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这次是亲眼所见。
去故宫前,我们先到了国父纪念馆。这里是蒋家父子到台后专门为纪念孙中山而修建的。九点钟,值班卫兵上岗,有一个卫兵交接仪式,我们早早赶到那里见证一下,因为在电视里曾经见到过纪念馆的交接仪式。
九点钟还没到,屋里已经挤满了观看的人群,从口音上听多数是大陆观光客,里三层外三层。九点整,五个卫兵迈着特定的礼步,庄严肃穆的来到大厅,草绿色的军装,银白色的军帽,黝黑的步枪,闪亮的皮鞋,把人们带进了深思的境界。仪式大约十五分钟结束。
赶到故宫博物院时已近十点,这里背靠伟岸的大山,参观的人群来自世界各地,人流如潮。一个团队紧跟一个团队,稍不留神如果掉队就找不到了。所以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办法,每个团队都戴上耳机,只能听自己的导游讲解,即使落下几步也能很快跟上。
故宫博物院现有藏品66万件,其中大部分是来台时,从大陆带来的,也有新的收藏,如馈赠或收购,因而文物十分丰富。
导游带着我们看了青铜器、瓷器、雕刻,令人眼花缭乱,也对中华的祖先们的艺术创作无限的钦佩。当然我们只是看了正在展出的一少部分展品,在这些展品中有几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象牙球,十几层,层层镂空,间隙相同,相互转动,十分精巧。还有一个是在一个用橄榄核雕刻的小船,八个人活龙活现,门窗活动自如,船底刻有三百余字的苏东坡的《后赤壁赋》,非常精美。
一个多小时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后,去了精品店,参观珊瑚及其制品,虽然也花了一些钱,但这里没有在香港那种逼人购物的感觉,大家都说,买得高兴。
离开台北踏上了东海岸的公路,又是一路弯曲的盘山道,天也下起了小雨,来到了花莲县,期待着明天的行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