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军旗 于 2019-7-25 12:55 编辑
门球比赛,和打仗有诸多相似之处。打仗,在一般情况下,多数指挥员是不会“一窝峰”地把队伍全部拉到第一线,去同敌人对垒,而是根据情况,留一定的预备队。不进一门的球,其实就是战斗中的“预备队”。 一门留球,是门球比赛战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好坏,与比赛胜负关系重大。有意放弃进门得分的机会,而不进一门,其意义何在呢?保存实力,蓄势待发,关键时刻,再“杀”出去,以扭转战局或进一步扩大战果。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不进一门呢?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放弃进一门:一是下一轮有上号球接应时,如1号进门站位,2号放弃进一门就属此类。要知道,进一门的球,有没有接应球,其作用是大不一样的,如果把没有接应球的,比作一颗手榴弹的话,那么,有接应球的,威力就相当于一枚迫击炮弹了,其射程和“杀伤力”,要大十倍、百倍。只要击球员进一门技术娴熟,能根据需要选择理想的落点,它几乎可以控制全场。二是进一门后没有可打的球,又有被对方先手球打掉的可能时,可不进一门。三是“前线”形势很好,不需“增援”,又没有合适的去处,可考虑留球。如下图,场上本方有4球打6号王球,吃着对方1、9球,2球可考虑留球,防止3球进一门后远冲拼命,造成大的损失。如果2球进一门,去二门零位,如到位不好,被3球打中,以2球做弹,将6球带出,或3球进二门后或直接将6球顶出,红方下轮9球打1球(王牌),白方劣势。所以,2球不进一门较为稳妥。还有,假如3球知难而退,也不进一门,则下轮被2球“控制”着,失去保护本方球的作用,它也不会有接应球,其作用大大降低。 四是,场上本方形势很不利,进一门后没有保护球,基本上没有生存空间,如进一门后与对方拼个鱼死网破,很少能占到便宜,甚至是以卵击石。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暂避其锋芒为上策。如上图, 红方1、5、9球界外,白方界内三球分散处于边角,不好攻击,且有8球调位,10球进二门后,打2球,白方优势明显。轮到5球起杆,可考虑5球压线,7球不进一门。如5球进场接应7球,7球撞击5球后,没有安全地带可以“屯兵”,即便能进二门,得2分而失两球,也不合算。当然,还要考虑击球员的技术水平,如击球员技术高超,5球能精确到位,7球撞击5球,自球落位二门前合适的位置,进二门后打掉2球,闪带4球出界,采取进攻型打法当然可以。如果击球员没那样的基本功,还是不采取冒险的打法为好。因为,
如果一旦7球不成功,再丢掉5、7两球的话,白方“翻盘”机会将更加遥远,甚至被动局面维持到终场,这种被动时硬拼,造成失败的战例,在比赛中并不鲜见。 关于第一轮进、留球号的选择,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情况下,依据“控制与反控制”的战术原则,进、留球号的确定,还是大有学问的。以二门战术为例,笔者认为,红方以1、7、9球进,3、5球留
为好。白方则根据红方的进、留球号,予以应对。如1球站二门,白方2球留,3球留一门,4球进站三门接近四线。如5球也进一门去站二门二号位
或去弧顶
接应1球,则6球留一门。如7球也进一门,则8球
不进,下轮会出现6球靠4球(或2、10、4三球)接应,打出双杆或擦边远攻,同时,还有6球为8球造摆双杆的机会;如7球不进一门,则8球进一门,找4球结组,下一轮则会出现4球送8球接应6球,6球压7(球)打8(球),8球形成“准王牌”,红方1、3、5、9球中,可能有一、两个被8球打掉,场上白方将出现明显优势。 如果5球不进一门,6球是留是进?我认为,进、留均可,各有利弊,可根据击球员技术水平决定,如击球员击球到位能力、造打双杆能力强,可考虑进,否则不进。因为6球进一门后如找4球结组,到位好,下轮有4球打6球(准王牌)可派送,或为其制角、造双,红方不敢贸然用3、5球为7球造双,如6球有所作为,则白方优势。如果6球到位不好, 1球进二门后,借助7球或9球调位,易被打掉,甚至殃及4球。如6球进一门后抢占二门二号位,即便到位好,也未被5球打掉,作用也不大,因为5球有3球接应,控制着二门附近的区域,2、10、4球不敢为其制角调位,红方可在6球盲区(二门遮挡),大胆为7球造双,如成功,红方势优。所以,6球强占二号位,还不如不进一门更有利,因为6球不进一门,7球进一门,则8球不进,下轮可接应8球,增强8球威力。 局无定势,战无定法。以上,只是根据一般的技术水平,常规打法,对一门留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具体临场指挥还要从实际出发。如技术高超,2球也不一定留球,若进一门能打掉1球,占据二门零号位,白方先声夺人,开局形势大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