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5-28 06: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中式三球》群
门球运动是一项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群众体育加娱乐非常好的项目,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受到广大中国“老年人”的喜爱和推广,几十年来,门球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开展的热火朝天有声有色,走在世界各国门球运动的前列。鉴于目前我国的门球运动的形势,并不使人乐观,正在极速的走在下坡路上。
门球运动项目造成目前的局面也是必然的,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兴盛最后衰败的过程,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门球进入中国后几十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何在?本人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1,首先是推广的对象和范围,开始初衷并不是以面对所有人的大众体育来开展的,国家是为了活跃那批49年以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的娱乐活动,当时一切基本都是国家投资,所以一些所谓的砖家们,煞费苦心,就在门球运动前面加了个“老”字,中国老年门球,开始的那些年,年轻人是没有资格玩门球的。才造成了现在的门球后继无人。年轻的门球爱好者和老一代门球人青黄不接。
2,比赛规则不稳定,改来改去,不知道为啥。书倒是卖了不少,课也讲了很多。规则应该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操作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可是,一条闪击条款,光规则条文不够,还要长篇大论的解释一番。作为讲解的素材。到处讲课蹭饭吃。
3,门球器材越来越贵,一根门球棒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与其成本和技术含量极不匹配,直接影响了初学者的介入。一块门球场地,就一层水泥石子儿或者三合土加一层塑料皮就得几十万,小的单位根本不会考虑建造门球场地,直接影响了门球运动的推广。
4,各级各届门球协会对门球运动的开展和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
5,门球运动没有与大众结合,没有与国际接轨,没有做为一项大众体育运动列入国家全运会比赛项目,更不要说亚运会奥运会了。
任何事物存在的长短和生命力,在于它的不断更新与改进,使其符合民心民意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家早就提出了体育事业产业化,那就是说,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是一种产品,门球也不例外。既然是产品那就必须是知名产品也叫名牌产品,才能够在同行业内得以生存。如何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的根据市场需求改进自己的产品。如何把门球这项产品由支票消费(公款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是关键所在。如何把门球运动重新振作起来,是一个关键的重要课题,也是广大门球人最关心的事。渴望门球朋友们联合动员起来,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把门球运动在走下坡的路上拉回来。也期待新一届门球协会的老师们,有新的举措,新的局面,新的起色。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不妥之处,诚恳希望门球爱好者和朋友们批评指正,认同者欢迎转载转发。
北京海淀门球爱好者 非警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