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779|回复: 1

摘掉门球的“老”帽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5 19: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军旗 于 2019-7-11 14:52 编辑

摘掉门球的“老”帽子,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的门球运动,是在离、退休的老年人领导、并实际参与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他们多年的不懈努力,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或者说,就不会有中国的门球运动。但是,事物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矛盾是互相转化的。今天,一个“老”字,已经成了门球运动发展的最大障碍,这顶“老”字帽,必须摘掉。否则,门球人口的下滑趋势将持续发展,后继无人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这绝非纵人听闻。

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在十几年前,我县在本地区,算是出了名的门球大县、强县。该县的门球活动,一直由县老年体协代管,现已换了两届,上一届主席是离休干部,很敬业,更舍得在门球上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2005年换届后,新班子虽然明显不如上届那样重视门球,投在门球上的在资金比例也大大降低,但一些常年活动,基本上还能如期进行。上世纪末,全县门球人口曾达到400余人,约占人口总数的0.7.5%。县里比赛有近50个队参加。市里甲级队比赛,会员杯比赛,我县总是前几名。全市常年保持的12个甲级队中,我县曾占三席,其余均为市里的,没有一个其他县的。而现在一个也没有了(其他各县也没有)。进入本世纪后,门球人口开始出现下滑趋势。现在,县里比赛,队都划小了,一般每队五、六个人,才能勉强组成40个队,参赛人数也就200余人,比鼎盛时期减少了一半。这还是比赛时的数字,平时经常打球的人,比这还要少得多。减少最多的是农村,现在有几个村,有打球的人,但球场被占,无处去打,被迫退出门球队伍;而另有十来个村,球场好好的,就是没人打球。其中有五、六个村,是新建的球场,从建成到现在,几年了,一次也没使用过。(这些村的门球球场,都是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或用老区建设补助款,上边要求建的,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因为,县老年体协主席兼任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主任)。县城和鼎盛时期比,人数基本持平,但人员变化较大。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打球的十几人中,有8人故去,7人体弱病残离开球场,只有三人都80多岁了,偶尔打打,其中一人双腿严重疾患,走路都十分困难。现在县城尚有83人能打球的(老年节比赛的数字)。其中50几岁的仅3人,60几岁的39人,70几岁的30人,80几岁的11人 。70岁以上的占50%。县里比赛时,勉强能凑上14个队,平时打球的,一般也就40多人,全城7个沙土球场,经常闲着3个。

一个县的情况虽然不能代表全国,但我县的情况,绝非个别,周边各市、县及市里,情况大同小异,有的比我县更差。就全国讲可能有的地方,门球运动发展形势喜人,但不在多数。多数地方门球人口萎缩、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普遍,估计全国500万的数字早已大大缩水了。如果真有500万的话,别的不说,与门球相关的企业,早就脱离“关系经济”,正式进入市场了。90年代,在市里的体育用品商店,尚能见到门球用品,现在,早就绝迹了。造成门球人口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90年代的大发展,是“一哄而起”的,之后由于规则复杂,球场纠纷较多,使门球的“名声”不好,加之原来的领导人,逐渐年老体衰,以后的领导不力,使人们对门球的热情逐渐消失,退出或不再加入其中。这方面的典型实例太多了,仅经我动员打球,后因球场纠纷离开门球的,就有7人。说好同意打球,也买了球杆,后听说“爱打架”就变卦的2人。这里不再一一列举。第二个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字当道。这是多数地方门球运动走下坡路的根本性原因。解决的办法,笔者以为,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领导机构必须“脱老”。现在基层特别是市、县两级一般没有专门的门球领导机构,门球活动,多数是由涉老部门代管,关系不理顺,使门球运动成了“没娘的孩子”或由“后娘养着的孩子”。门球要发展,各级门球组织,必须改由同级体育局直接领导。这样,才能为门球运动正名——它是适合全民的运动项目,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只有吸收广大中青少年参与门球运动,才能为门球运动注入活力,培养后备力量。中国的门球,近几年之所以在国际比赛中能够取得骄人的战绩,主要得益于中青年人的参与和单打赛制的推行。而这些,当前中国门协这种领导体制,起了关键作用。下边就不行,我举两个例子。县一级门球活动大多由老年体协代管,一次,在谈到吸收青少年参加门球活动时,一位县老年体协的主席说,“我是老年体协主席,我管青少年的活动干啥?”还有一个县级市,也是老年体协代管门球,而老年体协,归老干部局领导,门球活动的“面”就更小了。我们去该市打球,曾亲自听该市老体协主席说:“我的工作重点,就是管离休老干部的活动,至于别的,只是捎带一脚”。 人家说错了么,没有错,你让“老年”体协去管青少年的活动,那不是越位吗。领导体制不理顺,造成的问题非常严重。建议各省市区县门球领导机构,也像中国门球协会那样,其主要成员由在职人员担任或兼任,并归各级体育局直接领导,彻底结束由涉老部门代管的局面。这才是解决一些地方“下滑、青黄不接”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关键所在。
   
二是,各级门协的领导成员要“避老”。现有离退休人员中,那些影响大,还愿意为门球做奉献的可以安排名誉职务,一线做具体工作的领导成员,一律改由在职人员担任或兼任,就像中国门协那样。因为老年人毕竟精力有限了,让他们整天像年轻人那样,跑东跑西做具体工作,就是他们有这个积极性,也是力不从心的。何况,现在同上世纪80年代相比,各方面的情况都大不相同了。尤其是人们的思想,特别是价值取向,差别太大了。上世纪80年代,是讲奉献,现在是讲“实惠”。当时的离休干部,为门球的发展,他们可以夜以继日,到处奔波,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利用个人的“关系”,为“公家”办事,也无怨无悔,是完全彻底的无私奉献。只要球场完工了,球队建成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就心满意足、别无他求了。正是这一大批人的无私奉献,才使我国的门球运动,在90
年代中期,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现在,再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今天“在位”的退休人员,现实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表面上应付应付,一年中,那两次非搞不可的活动勉强搞搞,那就是比较负责任的了。只“占座儿”,拿补贴,不干事儿,甚至利用现有地位,捞点个人好处,心理才平衡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蹭脸皮”要来的钱,花在门球活动上,觉得“可惜”,划不来。不如为自己干点事,捞点实惠,比如出国、出境、出省旅游,到处逛逛好。因为,门球搞得好与不好,对他们个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门球人口减少,球场荒废,一般是不会受到党委、政府追查的,现在门球还没有那么高的地位。门球再下滑,就是门球彻底没有了,他那个主席也照样当,补贴也不会少,因为门球仅仅是老年体协工作的一小部分。在职人员则不同,哪怕是兼职的,他也会尽量做好的,门球运动是领导交给的工作,职责所在,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当儿戏。试想,如果,中国门协的大印,至今仍由几个退休的(离休的干部都年龄大了)老人执掌的话,中国的门球运动,能有今天的局面吗,绝对不会有。
三是改变门球的“唯老”定位 。 一直以来,把门球定位为老年人的运动,发展门球人口,也只盯住老年人。现在看来,这种“唯老”的定位和宣传,是最失败的了。因为,这样的定位,违背了人们“怕老”的心理,它使门球成了体育运动中的“四类分子”,人们都怕沾上“老味儿”,避之唯恐不及,谁还肯主动参与?这其中道理很简单,虽然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不争的事实是,人们心理上,都怕“老”,都不愿意“老”,不想过早地和“老”沾边儿。十几年来,我一直活动在门球运动的最基层,对此深有体会。一次,我去动员一个朋友打门球,他惊讶的说:“我?现在就去打门球?也忒早点吧,我虚岁才
55呀!”那个55岁,特别是前一个“5”字,还特别加重语气,好像是我错把她当“老人”了,伤了人家的自尊心 ,从此,关系逐渐疏远。还有一个打球的朋友去劝架被其中一方指责:“你说,你都打门球了,不在一边老实实的呆着,瞎吵吵个啥?”这就是门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好像人一打门球,就等于是离死不远了。可怕呀,门球这顶“老”帽子不摘掉,我国的门球人口,不可能有较快的增加。还有,门球比赛,要“有看头”,特别是要走向市场,也非靠年轻人不可。一群步履蹒跚的老人,走路都吃劲,比赛能有多大“看头”?再看看世界杯、中冠赛、争霸赛,这些顶级赛事,得冠亚军的,有几个老年人。不服是不行的,球场上总是“远看,银发一片 ,近听,咯咯叽叽捣乱”,能有什么发展?我县有五个门球活动较好的村,无一例外的,都是中青年是主力军,老年人已处于从属地位。门球运动,只有有了中青少年人的参与,才能改变人们对它的认识,才能提高它的影响力。在基层,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老年门球人,对于摘掉门球“老帽子”,特别是吸收更多的中青少年参加门球活动,应该持积极态度,因为这是门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并非是“排老”。相反,这是对老年门球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不但要继续吸收老年人参加门球活动,还要依靠老年门球人多做工作,发展新队员。特别要多吸收中青少年,参加门球活动,培养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使之成为门球运动的骨干、中坚。老年门球人,要胸怀坦荡,不要计较个人在球场的地位,不要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奇卢 + 20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6 09: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但很难办。主要是门球在中国体育运动中的地位所决定的。那就是:只有涉老部门在抓门球,而他们的力量又有限。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还未排上日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