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楼主: 快乐人生w

转门苑:"九零后"66位老寿星门球故事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8: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鲁门球 发表于 2021-4-16 20:19
向热忱宣传、93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王德启同志致以崇高敬意!谢谢版主转载报道!





         谢鲁门球老师关注。祝你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8: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幺哥 发表于 2021-4-16 21:23
为快乐人生W老师的《转门球之苑:"九零后"老寿星门球故事"66位老寿星连载》转载报道 点赞!人物 ...



       谢幺哥老师关注。祝你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8: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邯郸门球人 发表于 2021-4-17 10:34
谢谢快乐人生W老师的《转门球之苑:"九零后"老寿星门球故事"66位老寿星连载》报道 !





       谢邯郸门球人老师关注。祝你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点评

谢谢老师的热情回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8 0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8: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云南门球的义务兵与引领人原创 曾启仁 [url=]门球之苑[/url] 1月25日
                                                       云南门球的义务兵与引领人

文、图/曾启仁(云南昆明通讯员)

甘当门球人的义务兵王风林,今年91岁,是抗战老兵,南征北战,参加过三大战役。原属13军37师,历任战士、排长、工兵连长、团长。转业后,在昆明市五华区城建局工作,并在昆朋市五华区城建局局长位罝离休。虽然王老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低调,说话也很实在,平易近人,从不和别人攀比。自1990年开始,王老和门球结缘,一直在省政协门球场打门球,参加门球比赛。如今,王老虽然年事已高,参加不了比赛了。但他每天都在老伴的陪护下,来到昆明市五华区门球场,拿出自己心爱的门球杆,在门球场边自己练球,锻炼身体。沙土球场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平整的状况,每次看到这种情况,王老都会找来工具,把球场刮平,并清理球场,给其他打门球的老人们创造一个好的打球环境,甘当门球人的义务兵。王老把自己的晚年都奉献给了门球事业,堪称门球人学习的楷模。云南门球的引领人
刘家康同志是昆明市门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他从1985年6月开始学习打门球,是昆明市的第一批门球人。凭借在昆明市五华区体委工作的经历,以及担任昆明市五华区老体协秘书长的资历,他在组织老年人体育运动中总是挺身力行。

当时,门球运动是一个刚开展的新项目,刘老深入学习门球规则及裁判法,很快就熟练掌握。在开展门球比赛活动时,他常组织区门球队参加省、市门球比赛活动,并担任过领队,教练,当然更多的时间还是担任裁判长工作,曾先后参加过中国门协在成都、洛阳举办的门球规则学习培训班,也是云南省第一批门球一级裁判员。刘老曾任昆明市五华区体委的党支部书记,因工作繁忙,常无法参加全国及云南省内的门球比赛的临场执裁具体工作。在仼云南省门协竞赛裁判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他更多时候是努力推广门球运动,奔赴各地普及门球知识,对门球赛事给予指导。在省、市门协组织的裁判晋升培训班中,他常主讲门球比赛规则及裁判法。由于他是从学校调出来的体委干部,在讲课时,他由浅入深,讲得通俗易懂,还常与学员互动,学员们都很喜欢听他讲课。可以说,云南省各地区的裁判员大多都听过他的授课。刘老十分乐意帮助他人,在竞赛编排上,有的地方组委会碰到问题,经常打电话向他请教,他都毫无保留的答疑解惑,千方百计帮人出主意以便把门球运动搞好。因年龄原因,社团调整时,他主动辞去在老体协门球协会的职务。虽然刘老如今已是年近九旬的人了,但遇到重大比赛,不少赛事组委会还是会邀请他担任总裁判长或顾问。如今,刘老管理着五华体育场的两块沙土门球场,免费提供给喜爱打门球的老年人使用。他每天坚持到门球场烧开水,清理场地,并与喜爱门球的老年朋友们一同练球,交流学习,锻练身体。经云南省门协的推荐,2018年,中国门协授于刘老“中国门协荣誉国家级门球裁判员”,这也是对他在云南推广门球运动的肯定。上述的两位云南门球的老寿星,一位刚当义务兵,一位引领了云南门球的发展,充分体现出了老一辈云南门球人令人敬仰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都以实际行动激励着无数的门球后辈奋勇向前,必将为门球人所铭记。


微信图片_20110302095235.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095245.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095254.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095302.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0953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8: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离休不离岗建场办比赛 无私奉献忙门球助健康——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门球人生原创 卢艳荣 [url=]门球之苑[/url] 1月23日
离休不离岗建场办比赛
无私奉献忙门球助健康
——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门球人生
文、图/卢艳荣(河北滦南通讯员)

河北省滦南县门球人胡启民,今年91岁,1948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办理离休。今系滦南县总工会离休干部,程庄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胡老离休后不甘寂寞,投身门球运动,充分发挥余热,一年四季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比在职更忙了。生活十分充实,身体也特别棒。离休不离岗 筹建球场忙
胡老是一位实干的人,更是一位酷爱门球运动的人,离休后在滦南县“退管会”发挥余热,一干就是17年。那时的乡镇称“公社”,在那个时期,门球运动刚刚传入中国,各公社已建立了少量的门球场,组建了门球队。胡老每年都要组织这些门球队进行一、二次老干部门球比赛活动,他对门球活动也有着较深的认识。
2007年,胡老又被党组织从退管会安排到程庄,他的家乡镇任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至今。为了在家乡更好的发展门球运动,让爱好门球运动的老干部老有所乐,锻炼好身体,胡老积极号召在村里建立门球场,扩建门球队伍。他多次去县相关部门跑资金,到各村找场地,动员老干部打门球锻炼身体。
虽然胡老离休前的职位并不高,但他人脉广,熟人多,人气高,加上他不怕“矮三分”,不计较“老求小”,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筹措到建门球场所需的资金。钱有了,但球场的使用用地问题则不是很好落实。如在红色革命老区西胡家坡村,就找不到合适的用地修建场地,最后采用用钢厂的废矿渣,把村边几米深的大坑填平了,这才修建起了门球场。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一项工程啊!在胡老的带动下,程庄镇现在有4片门球场,6支门球队。上百名门球爱好者每天都活跃在门球场上。
筹资办比赛 打球保健康
胡老酷爱门球运动,为门球运动的发展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常说:“门球让我收获了快乐和健康,有这就够了。”
胡老自2007年任程庄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后,更加痴迷门球运动。虽然他住在县城,离老家有几里路,但他除了在县城打球,还时常跑回老家打球,旨在与更多的球友交流球技、增进友谊。不论三九还是三伏,不论周末与节日,胡老每天都和球友一起活跃在门球场上。
为了球友们能够经常相聚,加深友谊,切磋球技,胡老每年都会自筹资金举办门球邀请赛 。2019年4月,他在北河土场地与安治祥老人联合办赛,20支门球队、150名球友参加。2019年12月,在文体公园四连片人造草坪球场再度办赛,共18支球队、140余名门球爱好者参加。2020年11月,又与教育队在北河四连片人造草坪门球场联合办赛,12支门球队,90余名球友参加。当胡老被问到自办邀请赛有多少次时,他直言自己都记不清了,实在太多了。是啊,自2007年以来的十几年,胡老每年都自筹资金举办一至二次门球邀请赛,已是数不胜数。
此外,县门协及有关单位每次举办门球赛,胡老都会积极参加,且打球时很有特色。2020年,县门协举办的“重阳节”门球赛,胡老亮相赛场,跑动丝毫不比年轻人慢,他出杆快、动作迅速,那敏捷的动作让众多观众都忘记了他已是90多岁的高龄,赢得满堂喝彩。有球友说,胡老就像个70来岁的人,比实际年龄得小了二十多岁。一场比赛下来,球友们都不禁问胡老:“您老咋这么精神呀?”胡老高兴地说:“呆在家里浑身难受,打门球让我无比开心,是门球让我永保健康,我热爱门球,直到终老。”


微信图片_20110302095733.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095724.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0957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8: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钟情门球 矢志不移——记常熟门球泰斗张奎山姚坤生 [url=]门球之苑[/url] 1月26日
                                                                                 钟情门球  矢志不移

——记常熟门球泰斗张奎山


文、图/姚坤生(江苏常熟通讯员)

常熟门协三任会长张奎山(中)、王文国、陈金传

张奎山今年95岁,是常熟门球人心中的门球泰斗。因离休前曾任常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大家都喜欢称呼他“老部长”。
离而不休 心系门球运动
“老部长”离休以后,积极投身门球活动,并先后联络十多位市四套班子离休干部加入市机关队、常青队。1991年,他担任市老年体协副主席,分管门球指导委员会,主抓门球项目的推广普及工作。同年11月,他发起承办了江苏省首届县级市“白雪杯”老年门球联谊赛,获得圆满成功。1994年春,组织常熟市38支门球队,在16天内进行了138场次对抗赛,并将比赛的前十名球队组编为常熟市甲级队,后十五名球队组编为常熟市乙级队,其余十三支球队组编为常熟市丙级队,并于当年10月举办晋级赛,此项赛事开创出了常熟市门球联赛的雏形,有效地促进了常熟门球技战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1994年,常熟市成立门球协会,“老部长”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为解决新组建门协的活动经费问题,他多次找到市主要领导,请求政府拨款,得到支持。自1995年起,政府每年为门协拨款三万元,以后更是逐年增加。1996年起,“老部长”开始主持市门协工作,并于2003年2月,在常熟市门协召开的第四届理事会被任命为会长。
不幸的是,2004年,“老部长”带领三支门球队去山东济南参加华东地区门球联谊赛时,突遇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赶路时不慎跌倒,跌断左腿股骨。但经手术用钢板辅助养伤期间,他仍坚持工作。时值常熟承办江苏省第24届县级市门球联谊赛、市门协办公楼和门球场地待拆迁等多项重大任务。
在市委、市政府和体育局的支持下,省赛取得了圆满成功。省赛刚刚圆满完成,他又牵头并发动99位离休老干部(门球爱好者)联名将请求报告送呈市委书记。第二天,市委书记便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到“亮山工程”施工现场视察,当场拍板,在虞山新村原址重建门协日常办公所需的各项设施,并要求要将新建的门球场及办公楼建成“精品工程”、“一流工程”。2004年底,虞山公园内半山腰三块连片高标准草坪门球场和古式建筑的办公用房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当时省内乃至全国一流的公园式人造草坪门球场。
艰苦奋斗 心创门球基业
“老部长”在主持市门协工作期间,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没有上下班时限,无私奉献,从不拿报酬补贴,全身心地投入到门协工作之中。
1995年前,政府拨款有限,他提出“花钱买健康、社会办体育”的号召,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基层、企业,筹集门球活动和场地设施建设所需经费。为解决门球场地紧缺的问题,他请来交通局支援挖泥机、推土机、压路机,在原体育场司令台西南角山坡上,在已建的1、2号门球场的上坡处,艰难开垦建造3号门球场。为防山体滑坡,又特别邀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沙家浜水利工程队负责施工。1998年前后,他又自筹资金建造门协办公楼,上下二层各四间,共220多平方米。1999年,市门协便从西门大街原市政府大院搬迁到了宽敞的新办公楼。2000年,为避风霜雨雪,他又筹款二十多万元,改建3号球场为钢结构室内门球场,并请供电局帮助解决了供电、电器设施。就这样,常熟市高质量的室内门球场终于建成投入使用 。
门球运动无赛不兴,只有多比赛,才能促练球,门球运动才能形成气候。在对此有充分认识后,1999年,“老部长”直接找到常熟农业银行行长,商谈创办“农行杯”门球赛,得到了积极响应与支持。从此,此项赛事每年一届,连续不断,至今已办二十二届。此外,他还广泛联系企事业单位,组织各种冠名门球赛事,开创社会化、市场化办赛路子,以解决办赛资金的不足。如交通杯、方塔杯、常电杯、双拥杯、吉成杯、旋力杯、鸳鸯杯、中利杯、梦兰杯、农化杯等,经他联系,共计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及几十名个人资助冠名办赛,使得常熟门球队伍不断壮大,门球运动得以蓬勃开展。
晚霞朝晖 心甘门球添彩
2005年,“老部长”因身体原因,卸任市门协会长职务,担任名誉会长。虽已不能亲自上场打球,但他热爱门球运动的初心不改。2009年4月,为庆祝常熟解放六十周年和常熟门协成立十五周年,他个人出资5000元举办全市“和谐杯”双人门球赛,以寄托常熟门球人在康乐和竞技门球比赛中需牢记“和谐”两字,着力建设和谐门球

2012年5月,他又出资5000元举办常熟市“益智杯”(第五届“春苗杯”)少儿门球赛,并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少儿门球运动的期许。此后的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老部长”再次出资5000元举办“发展杯”全市门球邀请赛,以祝愿常熟门球继续发展、不断壮大。
多年来,“老部长”钟情门球,矢志不移,他为常熟门球做出的巨大贡献终将为常熟门球人所铭记。而无论时代的变迁,他对门球运动的不变初心,则值得所有门球人所敬仰。




微信图片_20110302100138.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100146.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10020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9: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人生w 于 2021-4-17 19:08 编辑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心向门球三十载——记富阳区供销社门球领军人徐世弟[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蒋本德 [url=]门球之苑[/url] [color=rgba(0, 0, 0, 0.298)]1月27日

心向门球三十载——记富阳区供销社门球领军人徐世弟


文、图/蒋本德(浙江富阳通讯员)


徐世弟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原富阳市)退休老干部,今年己92岁高龄。1950年参加工作的他,先后担任乡文书、公社书记、国营工厂党委书记、镇委书记、县财政科长、粮食局长、财贸部长、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等职。1990年退休后,1993年8月至2007年3月当选为市门协副主席。此后,他又担任了区老干部门协副主席、顾问。
锻炼身体结缘门球
徐世弟在职期间,因工作忙,担子重,缺少锻炼,身体状况较差。退休后,有了闲暇时间的他,暗下决心,要锻炼身体,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刚开始,他选择了散步、快走、慢跑,虽觉得自己的体质有所好转,但因是个人活动,缺乏群众性,于是又改选打乒乓球、羽毛球,但因年岁大了,体力跟不上,并不适合自身条件。
后来,徐世弟遇到了一位打门球的老同志,得知了打门球的好处,便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去党校门球场学习,受到了在球场打球的十多位老同志的欢迎。于是,他当即便学起打球来,感觉很不错,体力消耗不大,也很安全,还容易学。经过较短时间的参与,便觉得自己的体质好了不少,心情也很愉快,非常适合自己锻炼身体。同时,他又想到自己所在的党支部有那么多老同志退休后无事可做,便请示供销社党委领导,在得到同意和支持后,积极动员了八位老同志进场打球,并于1993年3月成立了由这八人组成的富阳县供销社首支门球队,他自己则担任领队,从此,开启了他的门球人生。宣传门球壮大队伍近三十年来,在徐世弟的带领下,富阳区供销社门球队伍建设方兴未艾,经历了打球群体有小到大,技战术水平由低到高,球队整体实力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球队面貌焕然一新,成绩显著,取得了累累硕果。对此,徐世弟这位“领军人”功不可没。
徐世弟不仅把离休在家的爱人和退休在家的孩子带进门球队(被誉为为“家庭门球队”),还不辞辛劳,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打门球的好处,使得供销社由当时的一支队猛增到四支队(现有队员28人),且年纪较轻的占三分之一,可谓是“后继有人”。培育教练储备人才徐世弟深知只有好教练才能带出好队员,而他又是个虚心好学的人,便积极报名参加了杭州教练员培训班,获得国家二级教练员资格。此后,他又动员队员去参加省市级培训,有八位队员达到了等级标准,国家一级教练员一名、二级七名。而这些教练员,也为指导队内队员练球、比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积极参赛成绩优良在徐世弟和队友的共同努力下,供销社门球队多次参加富阳举办的各类门球赛,有80多次获得前三名的,更有20多次荣获第一名。全队共有19人经常外出参加省级、全国性赛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徐世弟与队友俞贵发、成再山曾入选富阳队,多次参加杭州市级比赛并获得冠军。
无私奉献出资办赛在了解到富阳门协和老干部门协没有活动经费来源后,徐世弟和爱人便个人赞助门协4000元,举办了一次富有意义的门球比赛,受到球友好评的同时,《门球之苑》、门球周刊、杭州老年体育、富阳日报等媒体还对赛事作了报道。在他们的引领下,此后,富阳又有10多位门球人向徐老学习,纷纷出资或积极向有关单位筹措资金,一同努力支持门协开展各类门球活动。
如今,徐世弟己进入耄耋之年,卸任了各类职位,但他始终没有离开门球,常在女儿的陪同下与供销社的队员们一起打球。相信在他“心向门球三十载”精神的感召下,富阳供销社的门球活动会更加绚丽多彩,年轻队员们也定会为富阳门球运动作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110302100537.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100545.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100556.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1006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9: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心中有爱 和谐带队——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门球人生原创 姜树海 [url=]门球之苑[/url] 1月29日
心中有爱 和谐带队
——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门球人生


文、图/姜树海(云南省大理自治州)

(朱自强:右起第二)

朱自强老人生于1929年春,1949年参军,1950年随陆军四十二军参加抗美援朝战役,是位战功赫赫的老兵。1956年转业到地方政府工作,并于1985年离任休养,1986年便结缘门球,是大理第一代门球人之一,门球生涯至今已有三十余载。提到朱老,当地球友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姜老辣味浓,资深技艺高,九十高龄劲不减”。笔者在参赛之余,曾与朱老有过交流,发现他除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生活外,身上还有着诸多闪光点值得后辈学习。
热爱门球 收获阳光生活
刚离休不久便和门球结缘的朱老,对门球爱得很执着,且这一爱便是三十多个春秋,他把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都赋予了门球。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是门球使他的晚年生活充满阳光,让他收获了身心的健康,收获了益寿延年。
执着坚定 不断学习进取
朱老一经看准的事情,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坚持到底,不获全胜不收兵。三十多年间,朱老所在的门球队伍中有的人打退堂鼓,有的跑去打麻将或跳广场舞,也有转而忙于家务事的,唯有以朱老为首的几位老球迷,克复重重困难,对门球有始有终。虽然后来队中补充了几名年轻队员,但目前球队的平均年龄仍保持在八十五岁以上。自己和身边的队友虽然都已经老了,但队伍始终没有散,大家仍然深深地爱着门球,个个都把门球当作养生强体的“宝贝疙瘩”,并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追赶着时代的步伐,购买新球槌、掌握新的击球姿势,运用新战法,不断学习进取。
和谐带队 爱人胜过爱己
朱老爱团队,爱队友,盛过爱自己,常用责人之心责已,以爱己之心去爱人。在他带的队伍里,一是听不到说二话的;二是见不到固定翻分的;三是没有长期作替补的队员。队员们都是乐呵呵的。朱老面带笑容,坚持微笑指挥的风格,从不动气,总是鼓励队友。
宽容大度 分享执教经验
朱老很会团结和善待球友,对球队成员不亲不疏,一视同仁。特别是在战术指挥方面,他更研究出一套简便易懂、可以启示队员的战术打法,并与队友分享,传授队友能够理解领会的战术意图。此外,他又总结出可以稳定团队情绪的指挥用语,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打造出了一个团结协作团队,且让每个人都心情舒畅的队伍氛围。
运筹帷幄 倡导团队精神
身为球队的教练,朱老总是跑前跑后,运筹帷幄。始终掌控着赛场上的“时间表、路线图”,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内行才能管内行”,则是朱老的口头禅。
每当请他介绍经验时,朱老总是显得很低调,只是觉得门球的玩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的难度却非同一般。赛场似战场,敌我态势瞬息万变,不到最后一刻,“生死难料”,并总结出关于球号排兵布阵的24字方针,即“首尾呼应,前后跟随,左右逢源,留有余地,避其锋芒,适时出击”。朱老常说:“球队有时发挥的得心应手,不完全是教练指挥有方,队员的基本功和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是功不可没。”
朱老就是这样一位平易近人,充满爱心的老兵门球人,始终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着他的那些老队友们,稳步向前,享受着门球运动为他们带来的阳光生活。




微信图片_201103021015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9: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一对耄耋伉俪执着的门球情原创 韩风珠 [url=]门球之苑[/url] 1月30
一对耄耋伉俪执着的门球情


文、图/韩风珠(青海省西宁市)


许志华、董文珍两位老人是一对门球伉俪,也是至今仍活跃在青海省门球场上的一对耄耋夫妻。许志华是青海省西宁监狱的退休干部,如今已是90高龄,是一位矍铄的老者。1950年参军的他,在南京空军某部服役,曾六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通令嘉奖。1958年,随军转业到青海省支援大西北,后被分配到公安厅劳动改造局西宁监狱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许老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退休后,他便参与到门球活动中。许老的老伴董文珍今年89岁,是西宁市城中区的一位离休干部。离休前在城中区水井巷小学任校长,也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1985年离休后开始打门球,球龄比许老还早。


夫妻和睦 球技不俗创佳绩
在生活中,两位老人是互敬互爱,相互关心的伴侣,邻里间口碑很好,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在门球比赛中,俩人却不在一支球队,许老在西宁监狱队,董老在西宁市城中区队。对于门球,二人都是甚是喜爱,每天都出双入对,早早到门球场练球。就算在春节期间,到了大年初二,两人就会到门球场练球,不论刮风下雨。而只要一方有门球比赛,俩人也都会双双到球场,不参赛便观战为老伴加油,等着比赛结束后才一起回家。2000年的鸳鸯杯门球赛中,这对伉俪更是喜获双打第一名,羡煞旁人。

而在各自参加的门球比赛中,许老常打6号,每场比赛都是进了一门冲二门,进门率90%,击球准确率也很高。他所在的西宁监狱队在青海省的门球大赛中也是多次榜上有名,在西宁市级比赛中也曾荣获第三名。老伴董文珍在2020年代表城中区门球队,在城中区邀请赛和五区二县的门球赛上更分别摘得第一名。
关爱新人 热衷志愿服务
二老这对门球伉俪自结缘门球后就融入其中,非常热爱门球运动,并热衷帮助门球新人。董老组建了城中区门球队并任队长,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对队友热情帮助,更耐心地手把手向新队员传授门球技术。许老对人和蔼可亲,对裁判员很尊敬。对新队员也是言传身教,从不指责队友。新队友打不上时,只会说“没关系、还有机会”。此外,二老还很喜欢参加志愿活动。不管是沙土场地或草坪场地,许老和董老每天都到球场和大家一起打扫球场,推沙子、刷场地,扫树叶,捡纸屑。球友常劝二老注意休息,他们却说:“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服务球友挺好。

这对门球耄耋夫妻,把球场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呵护,把练球当做是锻炼身体,对门球充满了执着,门球也成就了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炼就了二老强健的体魄和灵活的大脑,彰显了“九零后”老一代门球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二老对门球的执着和热爱,也影响了年轻的门球新人,对当地门球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引导示范的作用。愿更多的门球人都能像二老一样坚持门球锻炼,健康长寿

微信图片_20110302102119.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102114.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1021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7 1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一对耄耋伉俪执着的门球情[color=rgba(0, 0, 0, 0.298)]原 [color=rgba(0, 0, 0, 0.298)]韩风珠 [url=]门球之苑[/url] [color=rgba(0, 0, 0, 0.298)]1月30日
[color=rgba(0, 0, 0, 0.298039215686275)]                                                            一对耄耋伉俪执着的门球情

文、图/韩风珠(青海省西宁市)


许志华、董文珍两位老人是一对门球伉俪,也是至今仍活跃在青海省门球场上的一对耄耋夫妻。许志华是青海省西宁监狱的退休干部,如今已是90高龄,是一位矍铄的老者。1950年参军的他,在南京空军某部服役,曾六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通令嘉奖。1958年,随军转业到青海省支援大西北,后被分配到公安厅劳动改造局西宁监狱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许老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退休后,他便参与到门球活动中。许老的老伴董文珍今年89岁,是西宁市城中区的一位离休干部。离休前在城中区水井巷小学任校长,也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1985年离休后开始打门球,球龄比许老还早。

夫妻和睦 球技不俗创佳绩
在生活中,两位老人是互敬互爱,相互关心的伴侣,邻里间口碑很好,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在门球比赛中,俩人却不在一支球队,许老在西宁监狱队,董老在西宁市城中区队。对于门球,二人都是甚是喜爱,每天都出双入对,早早到门球场练球。就算在春节期间,到了大年初二,两人就会到门球场练球,不论刮风下雨。而只要一方有门球比赛,俩人也都会双双到球场,不参赛便观战为老伴加油,等着比赛结束后才一起回家。2000年的鸳鸯杯门球赛中,这对伉俪更是喜获双打第一名,羡煞旁人。

而在各自参加的门球比赛中,许老常打6号,每场比赛都是进了一门冲二门,进门率90%,击球准确率也很高。他所在的西宁监狱队在青海省的门球大赛中也是多次榜上有名,在西宁市级比赛中也曾荣获第三名。老伴董文珍在2020年代表城中区门球队,在城中区邀请赛和五区二县的门球赛上更分别摘得第一名。
关爱新人 热衷志愿服务
二老这对门球伉俪自结缘门球后就融入其中,非常热爱门球运动,并热衷帮助门球新人。董老组建了城中区门球队并任队长,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对队友热情帮助,更耐心地手把手向新队员传授门球技术。许老对人和蔼可亲,对裁判员很尊敬。对新队员也是言传身教,从不指责队友。新队友打不上时,只会说“没关系、还有机会”。此外,二老还很喜欢参加志愿活动。不管是沙土场地或草坪场地,许老和董老每天都到球场和大家一起打扫球场,推沙子、刷场地,扫树叶,捡纸屑。球友常劝二老注意休息,他们却说:“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服务球友挺好。”

这对门球耄耋夫妻,把球场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呵护,把练球当做是锻炼身体,对门球充满了执着,门球也成就了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炼就了二老强健的体魄和灵活的大脑,彰显了“九零后”老一代门球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二老对门球的执着和热爱,也影响了年轻的门球新人,对当地门球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引导示范的作用。愿更多的门球人都能像二老一样坚持门球锻炼,健康长寿


微信图片_20110302102632.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102652.jpg
微信图片_2011030210264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8 09: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人生w 发表于 2021-4-17 18:45
谢邯郸门球人老师关注。祝你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谢谢老师的热情回帖!

点评

谢邯郸门球人老师的热情复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8 15: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8 15: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邯郸门球人 发表于 2021-4-18 09:30
谢谢老师的热情回帖!





          谢邯郸门球人老师的热情复音!

点评

谢谢老师的热情回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9 1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8 15: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战争年代老革命 如今门球老寿星丁和、陶象平 [url=]门球之苑[/url] 1月31日
战争年代老革命
如今门球老寿星
文、图/丁和、陶象平(江苏省)

居住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一干休所的韩少军、张振超两位老阿姨,今年都已九十多岁高龄。她们当年都是转战大江南北的老革命,如今同是活跃在门球场上的老寿星。

坐上轮椅打门球

由于笔者这几年学习打门球的缘故,得以在北固山门球场认识了韩少军、张振超这两位门球老寿星。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才知道两位老阿姨原来都是战争年代来自山东老区的老革命。
韩少军
出生于1928年5月3日的韩少军,1946年初中毕业后在山东老家参加了八路军,参军后在部队宣传队里工作,同时继续学习,有着高中文化。1949年,韩阿姨参加了渡江战役,跟随部队打南京、打上海。全国解放后,韩阿姨在上海转业到地方,先后在上海华东局组织部、无锡市人民检察院工作,直至1984年离休。

韩阿姨称得上是与时俱进、终生学习的楷模。离休后,她便到老年大学去学习。随着门球运动1983年从日本传入中国,国内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部队干休所很快开始推广这项适合老年人的“轻运动”。

韩阿姨居住的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一干休所组织离休老干部学打门球时,爱学习的韩阿姨便积极报了名。进入干休所门球队后,韩阿姨一边勤学苦练门球技术,同时还学习战术运用,不久就成为部队干休所门球队的主力队员。那些年,部队干休所的门球队经常到无锡、苏州、南通等地参加南京军区老干部门球比赛并多次获奖。

1997年,干休所成立门球协会后,韩阿姨所在的门球队每年都参加省、市、区以及部队门球协会组织的各种门球赛事,多次获得冠军。

韩阿姨自从学习门球后,就把打门球当成了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30多年来,她一年四季坚持训练,直到现在还是每天上午都要到门球场打上几场。

如今的韩阿姨,在身体方面的唯一不便就是腿脚走不快。可韩阿姨却有她的办法,前几年她就买了电动轮椅代步,每天早饭后自己都熟练地驾驶着电动轮椅,从干休所的家里来到门球场。

北固山门球场的地势比院子里的路高出1.5米还多,连接这段升高的距离的,一边是28个台阶,一边是斜坡。韩阿姨每天开着电动轮椅到了门球场的斜坡起点处,然后下来自己推着电动轮椅爬上坡;进了门球场的大门,再坐上去驾驶着轮椅来到门球协会办公室的门前,取出球棒开始她每天上午的必修课——打几场门球。

94岁高龄的韩阿姨说,她离休前身体比较弱,属于有点娇气的那种类型,一不注意就会感冒。坚持打球后,现在身体反而变好了,已经多年不感冒了。韩阿姨还说,打了门球以后最大的收获,不仅是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还认识了很多朋友。现在打球的不仅有老年朋友,还有不少年轻朋友。朋友多了交流多,交流多了心情就好,心情好了身体也就更好了。如今,我们的国家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国家提倡全民健身,一起奔小康,所以自己要一直坚持下去,每天打门球锻炼身体,尽情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同龄球友张振超

韩少军阿姨所在的干休所门球队里,一直坚持打门球的老寿星不止她一人,1927年11月11日出生的张振超老阿姨也是其中一位。张阿姨如今也是94岁高龄了,同样每天上午都要到北固山门球场打球锻炼。
张振超

每天早饭后,保姆都会陪着张阿姨步行到球场,28层台阶,张阿姨“劲抖抖”地就上来了。上午打完球后,张阿姨便独自一人回家。

张阿姨每天来到球场,第一件事就是到门球协会办公室的考勤表上打考勤,这已成了她多年来的习惯。

张阿姨的身体一直比较好,年轻时常打乒乓球,到了老年正好又赶上国家推广门球这项适合老年人的“轻运动”,给张阿姨提供了坚持锻炼身体的好机会。拥有三十多年球龄的张阿姨,目前除了血压有一点高,每天需要半颗药外,没有什么其他慢性病,而且吃的下,睡得香。虽然因患白内障,一只眼睛已基本失明,但张阿姨靠着一只眼睛的视力,同样可以在门球场上顺利的进一门,冲二门,满球场跑。

张阿姨性格开朗,待人热情。记得前几年,笔者刚到干休所学习门球时不敢参加比赛,张阿姨就拉着我上场,并鼓励我不要怕,她说,经常打打比赛就知道打球的规则了。


张阿姨的这种性格与她从抗战起就参加工作的经历有关。她高小毕业后,1943年10月到解放区参加工作,后来考入师范学校学习、任教,被评为模范教师。1948年全省教育停办,张阿姨于1948年7月1日参了军,并参加了淮海战役。

当时,张阿姨在部队医院做文书,对俘虏进行管理教育工作。后来在南京、上海等地的部队机关敌工部、情报部担任会计工作,经常到北京出差。1954年,张阿姨专业到地方工作后,长期担任所在单位的人保科长,一直到1982年55岁离休。

离开工作岗位的张阿姨,上了3年老年大学。当干休所成立门球队时,她第一批报名,一直打门球到现在。张阿姨常说,自己每天到门球场有五个好处:走路练脚力,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和朋友聊天,打几场球锻炼全身,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当然要坚持下去。

韩少军、张振超两位老革命,在战争年代有着相似的光荣履历;离休后,她们又因为喜爱体育运动,共同选择了学习门球,在同一个门球队里朝夕相处、共同走过了30多年的门球生涯。现在,她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参加门球运动,健身强体长寿”,继续每天坚持到门球场,让门球这项“轻运动”终身陪伴着自己,尽情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信韩少军、张振超这两位老革命,百岁后在门球场上的表现还会更精彩!


微信图片_20110303064831.jpg
微信图片_20110303064821.jpg
微信图片_20110303064814.jpg
微信图片_20110303064807.jpg
微信图片_2011030306475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8 15: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广西河池门球“常青树”苏评二三事原创 韦兆模 [url=]门球之苑[/url] 2月1日
广西河池门球“常青树”
苏评二三事
文、图/韦兆模(广西河池通讯员)

广西河池——当年红七军革命足迹走过的红色土地,这里的好山好水蕴育着许多长寿老人,河池门坛老将苏评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苏老先生生于1927年,1950年参加工作,1989年从天峨县教育局退休,同年便开始打门球,迄今球龄已有31年。

苏评先生结缘门球那年,时逢“黔桂两省区十二县市轮流门球邀请赛”即将在贵州独山县举办,作为邻近的天峨县门协自然也在受邀参赛之列。苏老当时有幸参加了短暂的20天赛前训练并随队出征。虽然那次的参赛成绩令人失望,但苏老没有气馁,而是从中悟门道,找乐趣,一门心思扑到门球场上。他常说,门球运动活动量虽然不大,但既动手又动脑,非常适合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平易近人的长者

笔者2008年开始打门球,自此便结识了苏评老师。十几年的交往间,苏评老师的举止言谈,令人受益匪浅。苏老是位平易近人的长者,宽以待人的球友。在赛场上,作为运动员,他绝对服从教练员指挥,从不倚老卖老。平时练球,队友偶有失误,他也鲜有怨言,无论输赢,都是一笑了之。

“给力”的裁判员

苏评老师1991年考取了门球二级裁判员证,至今仍然在裁判队伍中发挥余热(经常执裁县级赛事)。记得2013年,笔者与当时已是85岁高龄的苏老同场执裁“五一”会员门球赛。当时上场执裁的就我们两人,苏老师主动承担副裁(兼记录)工作。执裁过程中,他跑动到位,一丝不苟,我俩配合默契,轻松完成了执裁任务。赛后,我不禁向他竖起大拇指,85岁高龄仍能全场奔跑执裁,着实令人佩服。

对门球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在三十年来的门球生涯中,苏老常组队外出参赛,可以说是“打遍广西”,更多次前往滇黔湘闽粤等地参赛。近年来,虽然苏老不怎么上场比赛了,但一有门球比赛,只要符合参赛条件,他一定组队参加,即便不能参赛,他也会积极前往观赛,用他的话说,“趁现在还走得动,出去看看门球比赛,也是一种享受。”

如今,94岁高龄的苏评老先生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步不拖,每天仍活跃在们球场上,享受着门球带给他的健康与欢乐。





微信图片_20110303065321.jpg
微信图片_201103030653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8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放下一切唤快乐 天津门球有块“活化石”原创 叶连起、王鲁西 [url=]门球之苑[/url] 2月2日
                                                                       放下一切唤快乐

天津门球有块“活化石
文、图/叶连起(天津市通讯员)
王鲁西(《门球之苑》高级编辑)

老大姐坐着轮椅来到门球活动中心

人们谈起在自然、物理界取得重大发现时,往往以稀世珍宝形容其价值与存在。今天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在门球运动中的一块瑰宝、门球“活化石”——天津99岁高龄的门球人杨玉龄女士(以下称“老大姐”)。
老大姐今年99岁,是一位离休干部,出生在天津,是地道的天津人。1948年1月,为迎接天津解放,她冒着枪林弹雨,从事我党地下通讯员工作,执行通信联络的秘密任务,并以在纺织行业工作做掩护,冒着“时刻被杀头、掉脑袋”的巨大风险,完成了一项项艰巨使命。解放后,老大姐在天津纺织局国棉二厂做管理工作。1987年,从企业工会办公室岗位上退下来,现享受国家离休干部行政18级别生活待遇。
1945年,她与天津同乡焦骊珍结婚,并一起为党从事“地下秘密联络工作”。解放后,丈夫被分配到天津市教育局,任南开中学校长直至60岁退休,同样享受国家离休干部生活待遇。
八十年代末,二老双双走进门球场,一同爱上了门球运动,步入了天津快乐的门球大军行列。1997年,城市改造,老大姐一家举家搬迁到南开区华苑社区新建楼群落户,尚未搬入新居,老两口便放下其他,四处查看有无门球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二人终于在附近一处乱土岗子中发现了一片不规则的沙土门球场地,不禁高兴地蹦跳起来!后来,老大姐的老伴还被选为这片场地的七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老大姐参加天津市门协庆祝1997年香港回归门球赛获得已保存了24年的纪念品——“不锈钢盘子
视门球场为家
有一年夏天,老大姐两口子刚回到家就下起了大雨。老大姐忽然想起球场上有两个排水沟的口没有通开。于是,两口子下楼就往外跑,当二人把排水沟弄好,老两口早已成了落汤鸡。但为了门球,两人毫无怨言。夏天还好,遇上冬天下雪,如果不及时清理,场地一上冻,很容易受到损坏,有时个半月都不能正常使用。每当冬天下起大雪,雪后的大院空无一人,但在门球场上,却可以看到老大姐两口子清扫积雪的身影。三百多平米的球场,厚厚的积雪,对当时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活。清理积雪没有特殊的工具,只能慢慢清运,既不能影响周边的整体坏境,也不能给过路行人造成走路困难,几分钟干下来就是满头大汗。而在近十年的的岁月里,夫妻二人携手清理积雪的场景,人们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有球友问他们,离休干部过去干了些啥?二老则说:“不要总提以前的事情了,我们现在是社区居民,作为球场管理者,有责任组织带领新人进入到打门球的行列。”由于二老的模范榜样,在社区大院产生了积极影响,有不少搬迁户都踊跃报名加入了门球队伍。可好景不长,2003年,老大姐的老伴突发疾病病故,老大姐失去了至亲。
老大姐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太好 ,冠心病、腰椎病等疾病时刻困扰着她。但因为有对门球执着的爱,只要一拿起门球棒走出家门,老大姐就会将一切烦恼都忘了。而她的子女无论是在异地或本市的,也都已是花甲、古稀之年,各自都十分忙碌,可以说,谁也无法照顾谁了。老大姐考虑到子女的难处,用自己的离休金找了个家政服务中心,聘请保姆照顾自己。
自此,她天天乐乐呵呵,夏天早上七点,下午三点,冬天上午八点,下午两点半,每天都准时来到球场,打扫球场,洒水,托平,挂线,天天如此,把球场当成自己的家。当球友们来到球场后,发现一切都已准备好。每当看到大家高兴地练球、打球,老大姐的心里就美滋滋的。看到老大姐每天如此,大伙商量着搞了一个轮流值班制度。可是,尽管有了制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老大姐还是一如既往。
人格魅力让人敬佩
当遇上有新人走进门球场,老大姐都会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地教其学打球,希望能留住这些新生力量;当看到中小学生对门球有兴趣,则是不厌其烦亲自示范,手把手地传授“击、闪、撞、送、接、顶、带、擦”等击球技巧,宣传打门球对孩子们学习、身体的好处;当一些赛事观摩的人较多时,她更主动走到人群中间宣传门球文化及打球的益处;当看到有人带小孩子进球场嬉戏玩耍时,她则主动劝说,讲明场地的用处及利害关系;当看到球场有碎纸、烟头和果皮时,她便会不动声响地低下身来捡拾。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周围的门球人,间接推动了当地门球运动的发展,壮大了门球队,她的模范行为更为门球队增添了无尚荣光。
就像当地门球人说的那样,球场已经成为老大姐的“家”,老大姐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随着时光的流逝,华苑居华里社区门球场如今已被改造为国标草坪场地,相应的活动中心大厅也焕然一新,每次门球活动召开预备会或举办闭幕式都在这里举行,电子屏幕替代了人工大会标语,各种健身器材比比皆是。老大姐看到球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心里乐开了花。
2009年,老大姐感到自己身体大不如前,连行走都较为困难。于是,她主动向门球队队长提出今后不再打球的决定。虽然如此,但她的心仍挂念着门球场,还是坚持天天来球场给大家加油助威,享受观球的乐趣。
如今,老大姐虽年事已高,耳朵有些听不清,但思维敏捷,回答问题清楚。“我确实没做什么工作,都是社区在支持,门球队大家的功劳。我年龄虽大,行走不便,但和门球仍然有缘,内心仍有激情,因为我爱这项运动!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幸福,每当回忆起过往的门球经历,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让我倍感亲切!我现在生活得挺好,门球让我延年益寿,坚持活出一个“完整世纪”是我的奋斗目标,请用我的门球故事向全国门球人宣传门球运动的好处,展示门球运动的力量!今天我话多了,谢谢你们采访“九零后”,待我向同龄人问个好!”老大姐热泪盈眶,紧紧握着通讯员的手,动情地说……


微信图片_20110303065614.jpg
微信图片_20110303065623.jpg
微信图片_2011030306563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8-21 2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