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老寿星的门球故事】钟情门球 矢志不移——记常熟门球泰斗张奎山姚坤生 [url=]门球之苑[/url] 1月26日
钟情门球 矢志不移
——记常熟门球泰斗张奎山
文、图/姚坤生(江苏常熟通讯员)
常熟门协三任会长张奎山(中)、王文国、陈金传
张奎山今年95岁,是常熟门球人心中的门球泰斗。因离休前曾任常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大家都喜欢称呼他“老部长”。 离而不休 心系门球运动 “老部长”离休以后,积极投身门球活动,并先后联络十多位市四套班子离休干部加入市机关队、常青队。1991年,他担任市老年体协副主席,分管门球指导委员会,主抓门球项目的推广普及工作。同年11月,他发起承办了江苏省首届县级市“白雪杯”老年门球联谊赛,获得圆满成功。1994年春,组织常熟市38支门球队,在16天内进行了138场次对抗赛,并将比赛的前十名球队组编为常熟市甲级队,后十五名球队组编为常熟市乙级队,其余十三支球队组编为常熟市丙级队,并于当年10月举办晋级赛,此项赛事开创出了常熟市门球联赛的雏形,有效地促进了常熟门球技战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1994年,常熟市成立门球协会,“老部长”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为解决新组建门协的活动经费问题,他多次找到市主要领导,请求政府拨款,得到支持。自1995年起,政府每年为门协拨款三万元,以后更是逐年增加。1996年起,“老部长”开始主持市门协工作,并于2003年2月,在常熟市门协召开的第四届理事会被任命为会长。 不幸的是,2004年,“老部长”带领三支门球队去山东济南参加华东地区门球联谊赛时,突遇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赶路时不慎跌倒,跌断左腿股骨。但经手术用钢板辅助养伤期间,他仍坚持工作。时值常熟承办江苏省第24届县级市门球联谊赛、市门协办公楼和门球场地待拆迁等多项重大任务。 在市委、市政府和体育局的支持下,省赛取得了圆满成功。省赛刚刚圆满完成,他又牵头并发动99位离休老干部(门球爱好者)联名将请求报告送呈市委书记。第二天,市委书记便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到“亮山工程”施工现场视察,当场拍板,在虞山新村原址重建门协日常办公所需的各项设施,并要求要将新建的门球场及办公楼建成“精品工程”、“一流工程”。2004年底,虞山公园内半山腰三块连片高标准草坪门球场和古式建筑的办公用房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当时省内乃至全国一流的公园式人造草坪门球场。 艰苦奋斗 心创门球基业 “老部长”在主持市门协工作期间,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没有上下班时限,无私奉献,从不拿报酬补贴,全身心地投入到门协工作之中。 1995年前,政府拨款有限,他提出“花钱买健康、社会办体育”的号召,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基层、企业,筹集门球活动和场地设施建设所需经费。为解决门球场地紧缺的问题,他请来交通局支援挖泥机、推土机、压路机,在原体育场司令台西南角山坡上,在已建的1、2号门球场的上坡处,艰难开垦建造3号门球场。为防山体滑坡,又特别邀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沙家浜水利工程队负责施工。1998年前后,他又自筹资金建造门协办公楼,上下二层各四间,共220多平方米。1999年,市门协便从西门大街原市政府大院搬迁到了宽敞的新办公楼。2000年,为避风霜雨雪,他又筹款二十多万元,改建3号球场为钢结构室内门球场,并请供电局帮助解决了供电、电器设施。就这样,常熟市高质量的室内门球场终于建成投入使用 。 门球运动无赛不兴,只有多比赛,才能促练球,门球运动才能形成气候。在对此有充分认识后,1999年,“老部长”直接找到常熟农业银行行长,商谈创办“农行杯”门球赛,得到了积极响应与支持。从此,此项赛事每年一届,连续不断,至今已办二十二届。此外,他还广泛联系企事业单位,组织各种冠名门球赛事,开创社会化、市场化办赛路子,以解决办赛资金的不足。如交通杯、方塔杯、常电杯、双拥杯、吉成杯、旋力杯、鸳鸯杯、中利杯、梦兰杯、农化杯等,经他联系,共计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及几十名个人资助冠名办赛,使得常熟门球队伍不断壮大,门球运动得以蓬勃开展。 晚霞朝晖 心甘门球添彩 2005年,“老部长”因身体原因,卸任市门协会长职务,担任名誉会长。虽已不能亲自上场打球,但他热爱门球运动的初心不改。2009年4月,为庆祝常熟解放六十周年和常熟门协成立十五周年,他个人出资5000元举办全市“和谐杯”双人门球赛,以寄托常熟门球人在康乐和竞技门球比赛中需牢记“和谐”两字,着力建设和谐门球
2012年5月,他又出资5000元举办常熟市“益智杯”(第五届“春苗杯”)少儿门球赛,并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少儿门球运动的期许。此后的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老部长”再次出资5000元举办“发展杯”全市门球邀请赛,以祝愿常熟门球继续发展、不断壮大。 多年来,“老部长”钟情门球,矢志不移,他为常熟门球做出的巨大贡献终将为常熟门球人所铭记。而无论时代的变迁,他对门球运动的不变初心,则值得所有门球人所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