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球比赛中,一次有效的双杆球、擦边球、闪带球、远击球、派送球或幸运球等, 都能将对方球闪出界外,频繁产生的界外球失去击球权,从这个角度看门球比赛,形成“一边倒”的态势必然会产生, 会造成双方击球权的严重失衡,有失比赛的公平、公正。
比赛按顺序击球,先手球为强,抢先击到对方球闪击出界外,则造就己方的下号球成为王牌球,又可将王牌球派送去进攻吃掉对方球,夺得优势,再进门得分,劣势方技术再高也只能望球心叹,技术得不到正常发挥。这就是界外球没有击球权,不能平等参与竞技所致。“一边倒”的态势,导致优势方在场内“唱独角”戏, 劣势方站在场外“观赏”,望球心颤,球员受冷落,内心受伤害,这种尴尬局面很不和谐,常引发异常心理和不文明言行。
现在门球运动确实节奏慢、运动量小,适于老少弱势群体,对青壮年人吸引力不大,致使门球人口结构不协调,后继无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经常出现一方被清场,全部成为界外球,致使比赛成为“一边倒”、“半场球”;过于凸显战术,30分钟内,大部分时间是留球、战术调球,直到最后几分钟才抢分夺分,这样的打法,精彩的技术场面少,显得神秘、复杂,不易看懂,缺乏观赏性。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尴尬的“一边倒”局面,就要修改《门球规则》,增设复活圈是门球前辈早就提出的一个设想,它能起到一定程度复活界外球的作用。圈的直径多长为好(我认为80公分以上),以多数人能打进去为宜。不怕打进去的机率提高,打进去只是获取的续击权,要进门或打球,难度还较大,只有比较容易打进去,才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复活界外球,大大缓解“一边倒”、“半场球的问题”。同时它还能激励球员苦练力度、角度的基本功;苦练中远距离的撞击;丰富技术打法的内容。但增设“复活圈”并不要求界外球必须往圈里打,只是增添了一项选择,没有把握就不打,仍然选择压线或为他球接力,只是到了最后几分钟,压线毫无意义,或者场上局面出现了极好的机会才选择进“复活圈”。
改革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第一动力,门球规则改革能促进门球运动进一步发展。 只有极大地减少界外球,才能形成公平、公正的比赛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竞技的门球运动新模式,也就很难形成“一边倒”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