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3911|回复: 36

门球运动发展繁荣靠改革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4 12: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7-12-14 12:30 编辑

                  门球运动发展繁荣靠改革创新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学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为“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奋斗;体育界也明确的提出要把实现体育强国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门球怎么办?是创新改革发展,还是固步自封萎缩不前?
           为了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国家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我们认为门球运动应该成为全民健身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有人可能认为门球运动是老年体育运动,不会成为各个群体都愿参加的体育,不可能成为竞技体育。当然门球同其它户外体育运动相比确实最适于中老年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适于青少年。坚持以中老年人为主,同时又认真抓好向青少年拓展,使得这一运动成为全民性的体育运动,这应是门球运动发展繁荣的上策。
           只有康乐普及还不行,还要有竞技化,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得这一运动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除了广泛开展康乐普及活动之外,竞技化、市场化的活动也要活跃起来。比如:球王争霸赛读者杯挑战赛越来越凸显了竞技性;“中国门球职业联赛”更具典型性。赛事多门球兴,赛事少门球衰。 大的赛事要越办越好。像“中冠赛”、“球王争霸赛”、“读者杯挑战赛”、“全国门球联赛”等这些规模大、影响大的赛事办好了对门球队伍的壮大、门球运动的繁荣和门球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多的是中小赛事,要多办、常办、全国各地处处办。尤其是那些不花钱或少花钱的赛事要大办,中复康门球俱乐部搞了个“三不一带”就是这样的,而且把打球和旅游结合起来,人们喜欢。 大小赛事搞多了,可使门球活动的氛围更浓,对门球的普及极为有利。   
         

             门球运动发展繁荣靠改革创新!有人把凸显战术,技术处于从属地位,复杂多变的“下棋”式打法叫做战术型打法;把凸显技术,战术为技术服务的精彩场面更多的简练打法叫做技术型打法。我们倡导技术为主导的打法!   因此要创新改革规则,  创新改革打法,  实行分不封顶”,每个球自始至终充满活力,最大限度的挖掘运动员的技术潜能,展现每个运动员的“绝活”。实行上、下半时制,红白各打15分钟,得分累计;这样,一门留球会大量减少,很可能开局就拼技术、抢分争分。坚持十秒计时,提高竞技效率进一步严限“双杆”。竞技型的赛事可以考虑取消“双杆”。实行一定程度的复活界外球。界外球毫无作为是门球运动的一大弊端。怎么解决?还是使用“续击圈”为好。圈的圆心为中柱,  直径为1米,一般人打进去的成功率能达到百分之三、五十,高手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这样一来,界外球就不完全是“死”球了,仍有一定程度的攻击力,既可缓解“一边倒”,又能激发运动员苦练基本功。     
               因此,发展门球运动,应把目标定为改革创新,让门球运动既是社会群众体育运动,又是竞技性体育运动。让门球在全运会乃至奧运会有一席之地,这应是门球运动发展繁荣的标志性目标!   



点评

校长为门球运动发展繁荣、改革创新积极建言。点赞!  发表于 2017-12-14 15:1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钱 +10 收起 理由
天下豪杰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2: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7-12-14 12:38 编辑

                    我心目中的“中式门球”  (转戈壁梭梭2帖)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会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我们将面临的是   新的使命、新的征程,这个新的使命、新的征程,就是在决战全面实现小康之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现在,举国上下都在学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高举习近平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向着“十九大”提出的各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冲刺;体育界也明确的提出要把实现体育强国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门球怎么办?是按着习近平总书记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倾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门球,促使中国的门球运动持续、持久、健康、顺利的发展,还是眼看着这一运动下滑萎缩而不顾,继续跟着人家转?我想作为一个有志气的中国门球人,它的选择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门球应该是什么样?我的想法是:双轨运行;   双向发展;   形式多样,适应性强;    即是各群体都愿参加的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各种运动会的竞技体育;    它的最终目标是使我国成为门球强国,并进而促使国际门球运动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双轨运行
      在国际门球活动中,完全执行国际规则和国际门联的相关规定;在国内则以我国的规则为主,同时也适度的搞一些按着国际规则和国际门联相关规定的门球活动。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既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一般性,又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特殊性,使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它也有利于我国运动和国际运动互学互补,既有利于我国门球运动的发展,又有利于国际门球运动的发展。

二、双向发展
      我所说的双向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康乐普及和竞技化、市场化;二是战术型打法和技术型打法,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同方向的发展,都要认真抓。
      先说第一个双向发展——康乐普及和竞技化、市场化。
我国的体育工作方针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了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国家还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尤其是近两年,“全民健身”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必须把门球的普及工作摆在首要的位置,力求把它打造成全民性的体育运动,不能仅仅是中老年运动。有人会说,它就是老年运动,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纵观门球(槌球)的全部历史,给它这样一个定位是不切合实际的。门球(槌球)基本没有年龄限制性,它同其它户外体育运动相比最适于中老年人,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适于壮、青、少。坚持以中老年人为主,同时又认真抓好向壮、青、少拓展的工作,使得这一运动成为全民性的体育运动,为全民健身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才是上策。
      只有康乐普及还不行,还要有竞技化、市场化,这是康乐普及的提高和升华,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得这一运动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动能。人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门球运动的这一局面事实上已经形成,除了广泛开展的康乐普及活动之外,竞技化、市场化的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比如:球王争霸赛已经搞了十年;读者杯挑战赛也越来越凸显了竞技性;2015年开始的“中国门球职业联赛”更具典型性,它离这一运动商业化、职业化的目标最近,搞好了对中国门球运动、国际门球运动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这是一项闯新路的赛事,披荆斩棘、坎坎坷坷是必然的,要成功贵在坚持,迎难而上,鉴定不移地搞下去就有希望。
       再说第二个双向发展——战术型和技术型的打法问题。
     人们可能对于这种提法不认可,没关系,可以讨论。我把凸显战术,让战术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处于从属地位的复杂多变的打法叫做战术型的打法;把凸显技术,淡化战术,让技术决定胜负的简单化的打法叫做技术型的打法。战术型的打法是现成的,完全执行国际规则就行了,而技术型的打法没有“现成的饭”,需要创新打造。2011规则确定了“分数不封顶”,已经向着这一方向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只要坚持继续革新,技术型的打法即可成型。既有凸显战术的战术型的打法,又有凸显技术的技术型的打法,两者并存并举,可使这一运动增强适应性,既有利于普及,又有利于提高。                                  

三、形式多样,适应性强
     1. 场地不强求天然草地,而是沙场、人造草场、天然草场并用,并以沙场、人造草场为主;
     2. 球槌不限定是圆柱体,而是几何图形不限,有直型的,也有船体型的,而且还允许使用斜面锤头;
     3. 就活动目的而言,有康乐型、竞技型、福利型、康乐加福利型等等;   
      4.赛制不拘一格,不是只有五人团体,还有三人团体、二人赛、单打等,有双队同场竞技,也有三队同场竞技,喜欢什么就玩什么;
     5.规模、渠道也是多样化,有“中冠赛”、“争霸赛”、“挑战赛”、“公开赛”、“全国联赛”这样规模巨大、影响巨大的赛事,也有中等规模和形形色色的小型赛事,有“公办的”、“民办的”,有走出去的,也有请进来的;
      6.还有就是前面刚刚讲过的,可以采用战术型的打法,也可以采用技术型的打法。
      这种方方面面的多样性,必然会使这一运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运动的普及和提高都有利。
     
四、即是各个群体都愿参加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各种运动会的竞技体育
      有人可能有异意,认为门球是老年体育,不会成为各个群体都愿参加的体育,更不可能成为竞技体育。我说您讲的那是日本式的门球(国际门球),我说的是要打造“中式门球(槌球)”,中式门球讲的是双向发展,双向发展的结果,必然使其成为既是群众体育,又是竞技体育,其实,不断走向自身的反面已经成为这一运动发展的规律。人们可以想一想,槌球(门球)19世纪在法国形成后,大约有600年都是弱势群体参加的体育游戏,直到19世纪末它才发生了第一次阶段性的质的飞跃,使其走向自身的反面,即:由少数群众参加的休闲性的体育游戏,变成了既是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奥运会(第一、第二届现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都有槌球)的竞技体育。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对其进行了革新,再次使它走向自身的反面,它不再是竞技体育,又成了适于中老年人的休闲性的群众体育,现在这一休闲性的群众体育,经过了一个时期的辉煌,已经开始衰落了,这就意味着它又要向着自身的反面发展了,因此,打造·“中式门球”,把目标定为即是社会群众体育又是竞技体育是完全正确的。这是不是倒退了?,不是,事物的发展往往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走向自身反面实现的,但是,每一次走向反面,都不是简单复旧,更不是倒退,而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或成长。比如:一棵小树,每到春天,它是发芽、长叶,直到枝繁叶茂,一到秋天,它便走向反面——枝疏叶落,次年的春天它又再次走向反面,又是枝繁叶茂,试想这次枝繁叶茂和去年一样吗,不一样,因为它粗了、高了,年复一年,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走向反面,若干年后,它便长成一棵大树。门球(槌球)也一样,每一次走向反面,都是曲折性的发展,都是运动水平的提高。 有人把这一规律比作是螺丝钉钻木头,它总是从起点到远点 ,而后又从远点返回起点,循环往复,总是一次一次地走向反面,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原地不动的转圈,实际每一次走向反面都向深处了钻进一些。                 
     
五、最终目标
       打造中式门球的首要目的是要我国成为门球大国、强国,为我国的全民健运动和打造体育强国贡献力量;同时,也要引领世界门球(槌球)运动再次实现一次阶段性的质的突变,使其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更具强劲生命力、更能促进这一运动快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点评

为戈壁梭梭2老师提出的“中式门球” 改革发展的目标点赞!  发表于 2017-12-14 1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2: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7-12-14 12:42 编辑

                                         继承与创新
     最近,我发了“我心目中的中式门球”及续1、续2三个帖子,跟帖中有人认为我的设想没有突破国际门球的框框,和我国现行的门球运动也差不多,觉得这样的改革不过瘾。当然,也有人认为我的设想太离谱,离国际门球运动越来越远,如此下去是危险的。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讲一讲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我心目中的“中式门球”不是对以往槌球(门球)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以往槌球(门球)的继承和创新;不是推倒现行的中国门球运动重新再搞一套,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和完善。这样做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世界上没有永远停滞不变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发展。只要有运动有发展,就离不开继承与创新。没有继承就是“无根之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继承是基础,是多数,创新只是“吐故纳新”的一部分。
    槌球(门球)已有800年的历史 ,截至目前历经了三个历史阶段——法国时代的槌球(法式槌球)、英国时代的槌球(英式槌球) 、日本时代的槌球(日式槌球即现代门球)  。法式槌球是这一运动的形成期,呈现为原始壮态;英式槌球使原始状态的槌球上升为现代体育,并且使其进到了能进奥运的竞技体育的行列;日式槌球(即现代门球),使得这一运动,由凸显技术,打法简练,能进奥运的竞技体育,演变成凸显战术,打法细腻,变换多端,趣味性很浓的自娱自乐的休闲体育。所有这些阶段性的更替都是继承和创新的结果,没有后续阶段对前一阶段的继承是不行的,如果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更不行。就以日本时代的槌球(即现代门球)为例,它的大部分元素是从法式槌球和英式槌球继承过来的,没有这种继承就不会有它。当然它也有创新,带有实质性的创新主要就是两条:一是将“6门1柱”(英国)和“9门1柱”(美国)改成“3门1柱”;二是将“只限分不限时”改成了“即限分又限时”,正是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创新,才使得日本时代的槌球(即现代门球)有了自己的特殊性。现在我们要打造“中式门球”也必须借鉴这一历史的经验,既要注重对以往形成的积极成果的继承,又要注重在以往基础上的创新,两者相较,继承容易创新难,因此,必须把重点放在创新上,要在这一方面下大力气,攻坚克难,排除阻力,否则是难以成事的。

                                                                         (转戈壁梭梭2帖)

点评

唯有继往开来才有出路!  发表于 2017-12-14 15: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2: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竞技化发展和市场化发展
              续1讲的是普及、康乐、全民健身,这是首要的,失去了它就失去了这一运动实质性的意义。当然,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升华也是必要的,因为它会进一步促进普及,所以,普及和提高都要抓。抓提高就是要促使这一运动向着竞技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做法:
            一、首先是要解决认识问题。不少人都认为槌球(门球)本身就是中老年人康乐性的休闲体育,硬要它进入竞技体育行列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认识单就“日式门球”而言是可以的,纵观整个槌球运动给它这样一个定位是不妥的,事实上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在欧美国家尤其是英、美两国已经成为即是群众性很强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竞技体育,并且两次进入了奥运会(1900年第二届现代奥运会、1904年第三届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都有槌球,比篮球还早,篮球直到第三届奥运会时才成为表演项目)。还有人认为门球(槌球)不是剧烈的同场竞技,这样的体育项目成不了竞技体育,恐怕这也是一种误识,用不着多解释,看看冰壶就清楚了。冰壶也不是同场剧烈竞争的比赛,而是双方轮流上场,是很轻柔的技巧性的比赛,人们越来越喜欢它,冰壶能这样,门球为什么不可以?可能还会有人提出,既然槌球已经进入奥运会,为什么被挤出来再也进不去了?这个问题提得好,不过它涉及到这一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和曲折性,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我以往的帖子讲过,后面也还将发转帖阐述,如果您等不急,那就想一想当初日本人对这一运动改革创新的目的就清楚了。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了自信两个字,明确地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果我们总是考虑完善人家的东西,对自己的创新没兴趣,没信心,甚至还反感那是很难成事的,所以,要促进这一运动向竞技化、市场化发展没有观念上的更新、没有坚定的信心是不行的。
      二、还是要以赛事为抓手。中冠赛已经搞了十几年,对中国门球运动的普及和竞技化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其竞技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球王争霸赛是竞技性更强的一项赛事,10次大赛产生了10个球王和一个王中王,造就了一大批门球高手、名将和明星,现在,追逐明星、名将已经成为门球界的一种风尚,同时它还特别注重打法上的创新,比如“分数不封顶”就是它率先试行的,可以说这一赛事对我国门球向竞技化方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读者杯”赛也越来越走向了竞技化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今年在大寨举办的挑战赛,规模之大、球场之多、队数之多、人数之多、场次之多都是空前的,这一赛事对竞技化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15年开始的“全国门球职业联赛”,这是800年来槌球运动史上从未有过的赛事,它是更典型的竞技化、市场化发展的赛事,是为这一赛事实现商业化、产业化探路的赛事,也是促使整个运动迈上新台阶,跨入新的发展历史阶段的赛事。当然,闯新路是很难的,今年的赛期已是一推再推,估计是在解决商业运作的问题,没有合理有效的商业运作的机制,这样的赛事难以坚持,希望能够尽快解决,拉开赛事的大幕。所有这些赛事,抓好了,不仅是促进竞技化、商场化发展,也对运动的普及和繁荣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三、领导层面的态度很关键。领导层面支持就发展得快,不支持、不重视、甚至还反对就发展的慢,甚至会倒退。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是我初打门球的时期,这时秘书长是张娜,她和周世民联手打造了“中冠赛”,同以前搞了多年的“老年门球赛”相比,竞技化的程度高多了,同时她还支持郑炜打造了“球王争霸赛”;之后接替张娜的是古桥,对于这人评价不一致,但有一点应该肯定,他拍板的2011规则有两大突破:一是“分数不封顶”,二是附则中提出“举办康乐型的比赛,采用五轮制”,意味着赛事有康乐型、竞技型之分,这两点,可以说是门球这一运动向竞技化方向发展所迈出的极其重要的第一步;接替古桥的张立忠,支持周世民和一些门球界的名人打造了“中国门球职业联赛”;今年,张娜再度接任秘书长,她继续支持“联赛”,支持竞技化、商业化发展,并明确地提出“我们一直追球门球运动的双轨发展:一个是普及,让更多人参与,给更多人带来健康;另一个就是竞技化,这是门球上的发展和升华。这种发展使得我们在全国的门球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在国际、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我们的魅力”。这说明历届领导,都支持“双向发展”,支持在着重抓好康乐普及的同时,重视竞技化发展。希望这种重视能落在实处,特别希望张娜秘书长的一席讲话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创新打法。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个方面。我的想法是要实现“战术型打法”同“技术型打法”适度分离。我把凸显战术,让战术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处于从属地位,复杂多变的“下棋”式的打法叫做战术型的打法;把凸显技术,让技术决定胜负,战术更多的是为技术充分发挥服务的,精彩场面更多的简练的打法叫做技术型的打法。战术型的打法是现成的,现行的国际门球就是典型的战术型的打法,而技术型的打法没有现成的饭可吃,要靠改革创新,精心打造。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过去发帖说过,现在再简要地说一下。
    1.坚持“分数不封顶”,丝毫不动摇。“分数不封顶”,使每个球自始至终的充满活力,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运动员的技术潜能,展现每个运动员的“绝活”,激发运动员苦练基本功,对这一运动向竞技的方向发展极为有利。但是,直到目前仍有部分人不认可,有的还提出,再次修规要把它砍掉。我个人认为绝不可这样做,说白了,“分数不封顶”就是“中式门球”的奠基石。
     2.时间缩短,实行多局制。一是真正的上、下半时制,红白各打15分钟,得分累计;二是每局15分钟,三局两胜;三是四局制,每局15分钟,红、白各两局,得分累计。这有什么好处?一门留球或战术性的空调球会大量减少,很可能开局就是拼技术、抢分争分。有人可能认为这是猛冲蛮打,没意思,没关系,我主张的是“战术型”、“技术型”并存并举,您可以自行选择。
    3.一定程度的复活界外球。界外球毫无作为是这一运动的一大弊端,必须要解决。怎么解决?已经提出的方案很多,我的主张还是“续击圈”为妥。球王争霸赛已经试行多年,效果不明显,主要问题是圈的直径太小,30公分,打进去的成功率太低,应放大,要使一般运动员打进去的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二十,高手达到百分之四、五十。这样一来,界外球就不完全是“死”球了,仍有一定程度的攻击力,即可缓解“一边倒”,又能激发运动员苦练基本功,尤其是力度和角度。     4.进一步严限“双杆”。双杆是一种特权行为,按理说,体育不应有特权,所以必须严限,竞技型的赛事可以考虑取消,至少是进一步严限:一是避免偶然性,实行叫打;二是打成有效时,只能进门、撞柱得分,不得击打任何它球。
                                                                      (转戈壁梭梭2帖)



点评

实践、总结,再实践、在总结提高,直至完成一个发展阶段的质的飞跃!  发表于 2017-12-14 15: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4 14: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想到一起去了,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4: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梭梭2 发表于 2017-12-14 14:15
我们想到一起去了,支持!

          我是学习了您的几篇精典佳作后写的心得,还盼您有更多精品奉献给全国网友!!向老师学习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4 15: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运动发展繁荣靠改革创新,点赞!改革创新就需要太多的人去参与!望老师多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5: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7-12-14 15:08 编辑

                           总版主点赞戈壁梭梭2老师                                                                                          (天下豪杰)

    刘会军总版主在给戈壁梭梭2老师的回帖中这样写道:
   “戈壁梭梭是八零后。
    曾有人于八十岁时写下一首《八十抒怀》。
    内中有一句:老夫喜作黄昏颂 满目青山夕照明
    人要有梦想,这个梦想因人而异,在门球界,努力打造中式门球并为之研究,为 之呐喊的,八零后的戈壁梭梭绝对是一位践行者。
    我相信,中式门球一定会发展起来的。
    其内在的东西会逐步整理、研究、实践、理论,直至完善。
    槌球数百年,国际门球70年,中式门球还是婴儿。
    中国门球网设立中式门球版块,意在吃螃蟹。
    西红柿、马铃薯、一些瓜果包括螃蟹,过去是不被人认知的,因为有了人敢于去吃,才有了今天的流行。
    浩瀚宇宙,悠悠万物,都有其内在的发展和运动规律。
    我们,是践行者。
    在践行中,智者永远快乐。
    戈壁梭梭,我的兄长与老师兼战友、球友、网友、老乡,是智者。”
读后,特献上一首,为戈壁梭梭2老师开拓、创新壮行!
                戈壁梭梭壮士怀,
            门球变革济时才。
            超群智慧创新路,
            惊世成功践中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5: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海波 发表于 2017-12-14 15:07
门球运动发展繁荣靠改革创新,点赞!改革创新就需要太多的人去参与!望老师多多指正!

谢谢好友热情赠帖、热忱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4 15: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长为门球运动发展繁荣、改革创新积极建言。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5: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豪杰 发表于 2017-12-14 15:13
校长为门球运动发展繁荣、改革创新积极建言。点赞!

谢谢好友热情赠帖、热忱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15: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7-12-15 09:33 编辑

                     浅议下棋与打门球
            我们都知道下棋是棋手对没有生命的棋子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摆布,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它就老老实实呆在什么位置。一盘棋比赛胜负的责任全由棋手来负。
             中国门球竞赛规则规定,在比赛过程中,不得多人指挥,场上只能由教练一人指挥.教练指到那里,球员就要打到那里,指挥错了也要执行,不得以任何方式表达不满。这种玩法和下棋没什么区别。这里把人变成了会自己走动的棋子,由一人摆布。可是,人是有思维能力的,他们也在想这球应当怎么打,当教练指挥后,他们就会进行比较,当教练的指挥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埋怨情绪。在一棒球没有打好或输了球的时候,教练会责怪球员,球员也会发牢骚,  造成了教练与球员的不必要的矛盾.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想不应把打门球当棋来下,是否可以在修改规则时去掉"不得多人指挥"的条款,  釆取关键时刻教练听取队员好的建议,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要限制只能一人指挥.   尽量把球打得更合理更精彩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提高每一个球员的技战术意识和水平,  还要求教练有民主作风.  充分发挥击球员的主观能动作用.让门球赛场上的观赏性更强,竞技性更高,让中国门球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作者:夏益民.江苏.东台.


点评

门球由一人摆布。使球员变成了木偶,这样会让许多人远离门球!  发表于 2017-12-14 16:08
完全赞同楼主的观点,门球只有大胆改革创新才能繁荣、发展。但在具体改革内容上,我认为楼主思想还没有解放,还在坚持10秒,坚持已经实践证明、问题多多的“复活圈”来解决界外球过多带来的弊端,几乎是隔靴挠痒,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4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4 15: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益民 发表于 2017-12-14 12:43
竞技化发展和市场化发展
              续1讲的是普及、康乐、全民健身,这是首要的 ...

      实践、总结,再实践、在总结提高,直至完成一个发展阶段的质的飞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4 16: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益民 发表于 2017-12-14 15:21
浅议下棋与打门球            我们都知道下棋是棋手对没有生命的棋子按照自己的思路 ...

完全赞同楼主的观点,门球只有大胆改革创新才能繁荣、发展。但在具体改革内容上,我认为楼主思想还没有解放,还在坚持10秒,坚持已经实践证明、问题多多的“复活圈”来解决界外球过多带来的弊端,几乎是隔靴挠痒,不会解决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4 16: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长的门球改革。水准,增强球赛的观赏性,球赛要硬性规定裁判、记录要统一着装,运动员服装要每队一样,大赛组织者要按规则一样严格要求,。迠议很精典,可行性强,门球运动就要打破人们认识只是老年人活动的怪圈,提升竟技以免人讲我们是民间组织,对我们入全极为不利。这是我        本人一点迠议,望球友们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5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