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健身带动快速崛起的中国马拉松赛热潮(转摘)
2017-02-08 10:08:59 华奥星空
[url=]评论[/url]
2500年前,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动了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跑回去报信。当他跑到雅典,说完“我们……胜利了”后,就倒地死亡了。而他所跑的这段路程正是42.195公里,此距离成为了日后马拉松的赛跑长度。
尽管马拉松的故事源远流长,但是现代真正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已。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正式拉开了马拉松比赛的帷幕。在随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地开始相继出现马拉松比赛。
据统计,如今全球平均一天有10场马拉松赛事,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马拉松风潮从最近几年才开始兴起。
前国家女子长跑马拉松教练陶绍明告诉《小康》记者,2016年田径协会注册长跑的马拉松比赛达328场,“和美国比较,中国的人口是美国4倍,比赛是美国的1/4。所以,现在中国的马拉松刚处于爆发阶段的开始,未来3-5年还有500-800场的发展。”
快速崛起的中国马拉松
那么,世界和中国最早的城市马拉松分别是什么时候?据记载,美国波士顿从1897年起开始举办马拉松赛事,每年一次,从未间断过,迄今已有119年的历史了,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
而中国最早的马拉松要回溯到1910年11月17日在南京举办的中国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人员介绍,选手从镇江的金山跑到南京市区劝业会场的纪念塔,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公里左右,赛道长度符合马拉松比赛的全程距离。
中国的城市马拉松发展起步较晚,普及程度也比较低。国内马拉松赛事得以开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81年北京马拉松赛是国际田径联合会准许后由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我国首届城市马拉松赛事,那时参赛人数屈指可数,参赛人员也主要是国内外的专业马拉松选手。
但是,中国在近年来也开始兴起了马拉松热。2010年全国马拉松仅12场,2011年增加到22场,2012年33场。但到了2016年,马拉松赛事数量比2011年增加超10倍。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统计,近10年中国从事体育运动的人群比重已经成倍增长,仅北京不完全统计每天坚持跑步的人群就有将近100万。根据北京的常住人口统计,基本每20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在坚持每天跑步,这也是朋友圈充斥晒跑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促“马拉松赛事现象”产生
国外有研究分析称,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其国内的多个城市将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这被称作是“马拉松赛事现象”。
中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正是在201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7.156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计算约合5540美元。中国的马拉松赛事现象正是从2011年开始出现。
马拉松赛事的报名速度与人数也快速上升。以北京马拉松为例,它的全程、半程和迷你项目名额共计3万个。这3万名额2011年历时6天报满;2012年只用了3天不到,而2013年据北马官方统计,仅仅13个小时就被抢光,创下赛会新纪录。
陶绍明表示,中国马拉松比赛增速如此之快与马拉松的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总量,人本身发展阶段的需要有关。
“社会经济发展、群众健康意识提高是马拉松运动受热捧的重要基础。与其他项目相比,马拉松简单经济,适合大部分人群。跑步能由内而外提升人体健康指数,在塑造健美肌肉的同时,提升心血管功能。参与马拉松,可以在检验平日跑步成果的同时,享受跑友盛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说。
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马拉松比赛数量与参赛人数还远远不够。例如,美国在2012年进行的路跑比赛达到780场,2013年达1100场,参赛人数达到541000人,一年的增长率达到30%。2012年,日本有300多场,德、法、英国和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多在100多场。同时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能够完成全程马拉松赛的人数大约7-8万,美国2013年的完赛人数是55万。从中国马拉松的举办数量与参与人数可见,目前中国马拉松赛事仍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但是发展的趋势明显。
责任编辑:李雪飞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