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赤马 于 2017-1-8 16:40 编辑
深奥的一门留球战术门球运动的特点是轮击顺序的周期性规律,根据这一特点衍生了门球比赛的诸多战术。其中,一门留球战术是门球运动特有的战术,是在门球比赛中不可缺少的互控、互防战术;是进场球与一门留球的遥相呼应和技术互补;是门球比赛中常用的后发制人的战术手段;是通过击次和轮次的转换造打出先手、王牌球。有了先手球或者王牌球,就可以利用先手球或者王牌球的威力发动进攻。这种进攻往往是有成效的。有了这种进攻就可有效地取得开局优势、控制战局。 一门留球战术运用的原则是:“进门抢先手、留球留组合”。 一门留球不进如同在堡垒里一样安全,免受敌方攻打;又如同战场上的“预备队”一样,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比赛中,视场上态势所决定,适时派遣“生力军”进场发动进攻,能够出奇兵而制胜。 一门留球战术运用的攻防转换奥妙无穷和战术运用的莫测玄机给门球比赛带来了无限趣味。随着门球运动的发展以及门球技战术的不断提高,一门留球的战术运用更加深奥,也是门球比赛的精华所在,与80年代的门球战术天壤之别。 曾记否,门球引入中国初时的门球比赛,一个球不留,通通进一门过二门,也没有放弃一说。若不想进一门就将自球用力通过一门出界或放在发球区内用球杆扒拉一下再或故意犯规。过不了二门的群集二门后,谁要是过了二门,一打一大堆。这就是门球比赛的初期。再后来②留球,下一轮⑩进一门后原地轻敲自球,待②进一门后撞击了⑩,打成双杆球,用双杆球把对方清场。这样的一边倒的比赛使门球人觉得很没意思。建议将规则修改。修改后的规则进一门后的撞击不算双杆球。延伸:当一方有了先手球、王牌球后,另一方就采用一门放弃战术,有时留球留到最后一轮。规则又修改了,于是有了三杆不进一门被取消比赛资格。再于是问题出来了,经常有三杆不进一门被取消了比赛资格,场上形成四个打五个,三个打五个甚至四个打四个、三个打四个。加剧了比赛一边倒,以至于有的队员参加比赛两次留球,第三杆不进一门被取消比赛资格,一场球就打了进一门的一杆球。这种现象在大型比赛中比比皆是,这样的比赛既无看点又没有竞技性可言。于是乎规则再行修改,取消了三杆不进一门取消比赛资格之规定,使门球比赛重新走向正轨。 再说说双杆球:取消了一门后的双杆球后,门球人苦练撞击双球双杆球、撞击多球多杆球和门前门后双杆球。一方若打出双杆球后,利用战机就连续造摆双杆球,利用双杆球控势取胜加剧了比赛一边倒的现象。 规则四年一次的修改取消了撞击双球双杆球,只允许每场比赛有两次门前门后双杆球。两次有效的双杆球足以使另一方压边待毙。所以2015年规则规定了只有一次双杆球的使用权。现在的规则加强了门球比赛得竞技性、趣味性,更具有中国的特色,推动了门球运动的向前发展。当然了,现行的规则并非十全十美,有待于通过赛场实践后再行修正。(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