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了萤火虫老师的《闲 话 门 球 一 杆 定 乾 坤》,老师认真钻研门球精神令人敬佩,列举的也是事实。分析得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值得探讨的是:一、要不要改进。二、要改进应如何改进。如要改进,现在有个问题,击打他球后,无闪击权,他球如何处理,滚哪到哪,如此一来将会出现什么局面?这还叫比赛吗?还能分出个胜负吗?也有球友提出规定:“以任何方式将对方球打出界外,都是犯规行为,停杆,对方出界球放回出界处压线摆放”。试问:被撞击的对方球不准闪出界外,那该闪至何处?如此一来,实力强的队与实力弱的队也难以分出胜负。也是纯粹在和稀泥。
我个人认为,门球比赛造成一杆定乾坤主要原因,一是闪击(让对方该球失去一轮撞击机会,一场球一般只能打到五轮)二是闪带(至少让对方二个球失去一轮撞击机会)。所以我建议:当队员撞击他球后,1、可以把被撞击的对方球闪出界,出界的对方球放回出界处算作压线球(这样对方出界球不会少一轮击球机会)。2、不准闪带对方球(更减少对方损失)。3、自球仍有续击权(优者免遭无故处罚)。
另附: 闲 话 门 球 一 杆 定 乾 坤
2016湘潭读者杯门球挑战赛冠亚军决赛由20岁年轻选手卢泽辉挑战40余岁快枪手万之正。双方高超的击球、闪带、擦偏技术令人赞叹不已。
开局年青选手卢泽辉打得好。中盘6号球有四球调位、可以一杆擦攻二门、达到一杆清场定乾坤的作用。擦得相当好、由于力度稍微大了一点点而出界。被对方抓住时机、反过来进攻。后来的局面就处处处于被动,终于败下阵来。
由此联想到门球运动有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开局、还是中盘、甚至是残局阶段,都有一杆球定乾坤现象。
一杆定乾坤现象十否合理?
随着门球运动技战术飞速发展,在比赛中一杆定乾坤现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使我对门球运动中的一杆定乾坤现象的合理性表示深深的怀疑!
一杆技术含量高、一杆运气好的球,都可以杀戮对方球出界;可以杀、带对方多球出界;甚至可以使对方球全部清场出界。再加上战术运用得当,完全可以使对方丧失战斗力。达到一杆定乾坤的作用。
此种 “ 一方战、一方看”的不合理现象,早已受到广大门球人的质疑。
至今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令门球人自己能够信服的说法与做法,故而在门球界始终达不成一种必须改革、改变一杆定乾坤的共识。
门球运动中一杆定乾坤现象,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必须建立在杀戮对方一球、或多球出界基础上。
二、出界球地位低下,完全丧失积极参赛自主权。
三、出界球进场安全又无任何保障,以致厄运连绵、生死只能听天由命。
如此运作的特点:
一、有益的和平竞赛、竞争运动项目,却滋生、提倡一种变态的战争杀戮游戏。
二、应该提倡人人都凭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合理去利用赛场上所有资源,争先恐后的去抢分、夺分,努力为本队的胜利积累财富的运动。
现在却被变性为:人人追求两极分化。
一方是花天酒地、豪门酒肉臭。另一方则是民不聊生、路有冻死骨。
不满、怨恨、不服、无趣的场面在门球运动场上油然而生。
三、运动比赛场上人人都应该有发挥自己运动特长与天赋的机会。现在命运往往却掌握在别人手里。这样的运动比赛又如何奢谈公平。
任何运动、比赛,总没有让运动员闲着、看着甘着急、有力无处使的道理。
撞击球以后获得闪击权、允许闪击球,就是门球运动中一杆定乾坤诸多弊病的总根源。
门球人曾经有探索性的改革、修改意见:
闪击球不允许出界,闪击出界算压线。
其大胆、探索的思路应该称赞。这样做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闪击已过二门的自球到三门出界、算压线,岂不享受了最惠国待遇?这样做经常会占用一些比赛有效时间、也会比较麻烦。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后建议:
撞击球只方便击球员自己调位,进门、得分。无闪击权。撞击球出界、无续击权。
这样改进后的好处是:
1、人人积极参与比赛的机会会占比赛的主导地位。
2、比赛场上所有球,都可以平等的为每一位球员所利用。
3、如何选择合理、最佳击球路线,将是考研每一位击球员技战术水平的共同课题。
4、将门球一杆球可以定乾坤的运动,彻底改变成:必须依靠、发挥全队每一位球员共同努力,才能顽强、拼搏取胜,一项真正的团体运动。
解说:大家熟悉的闪击技术放弃的确可惜。闪击技术是某些人的绝招与杀手锏,不允许使用,好像有点不近情理。
但是这些道理犹如: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一样。
既然有侵略战争、必有反侵略战争。但是毁灭人类的原子弹、核武器、细菌战,是毁灭人类的致命杀伤武器,还是受到全球一致反对的。
为了门球运动长期、有序、健康的发展,将门球运动中出现的闪击权(门球运动中的原子弹、核武器、细菌战),封存于门球运动的历史仓库里,还是能够说得通、有道理的。
门球运动中一杆球可以定乾坤的时代,可以彻底地说:拜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