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门球运动
——记常熟市支塘青年门球队
常熟市支塘镇青年门球队 徐惠 最早看到门球,要追溯到我的大学时代。大概在1997年,也就是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总是看到一群老师在一片沙土场上用一根木制的球棒打球,甚是热闹。可当初并没在意,也并不知晓这就是门球运动,只知道这项运动应该是这些老教授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直到2013年,因为女儿加入了张青莲小学少儿门球队,才让我对门球有了全新的认识。 门球是在沙土平地、人工草坪、或天然草坪上,用专用的球棒上的球槌击打球穿过铁门的一种室外球类运动,所以又称槌球。门球起源于法国,13世纪传入英国,17世纪传入意大利,以后传到美国。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当时只在燕京大学作为游戏课内容。1948年门球在日本兴起 ,1970年开始作为老年人的活动项目推广开来。门球运动占地少,花费省,很安全,且技术简单,比赛时间短,运动量也不大,比较适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竞技性门球运动的逐步发展,大批的青少年也逐步加入到了门球运动中来。 2015年7月,因为女儿要参加省少儿赛,我抽出了更多的空余时间陪伴观看她打门球,从看到自己上场试试,仅短短的3个月时间,让我逐渐的爱上了这项运动。首先,门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所有成员团结协作,认真细心发挥好每一杆球,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其次,要打好门球,必须苦练基本功,任何一杆精彩的发挥,都是场下无数次的挥汗如雨而换来的;再次,了解门球战术,只有时刻看清场上形势,了解教练的战术意图,才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为每一杆球的发挥做保证;最后,比赛的心理调节很重要,任何运动只要具有竞技性,在赛场上队员都会有心理波动,如何调节心理状态,发挥训练水平,也是我们年青人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我所感悟到的这些门球运动的体会,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但对我的工作、生活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团结协作、苦练基本功、战术素养、心理成长,这些难道不正是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推进器吗?自此,我一发而不可收,利用工作闲暇时间,与几位老师共同组建了支塘镇首支青年门球队。我们的队员有四位老师,三位自由职业者,平均年龄不到40岁:高燕军,张青莲小学体育老师,门球国家一级裁判,张青莲小学少儿门球队总教练,因为他的带领和影响,吸引了一帮大男孩加入了门球运动;徐建锋,张青莲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张青莲少儿门球队领队,沉着冷静、思路清晰的他总是会在球场上让你看到惊喜;陆平,任阳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研组长,也是张青莲小学少儿门球队队员家长,运动天赋极佳的他,击球狠、准、猛;顾卫强,张青莲小学语文老师,支塘镇文艺骨干,支塘镇滚灯非遗传承人,多才多艺的他,训练刻苦、进步神速,用他自己的话讲:“偶遇门球,逐渐爱之,门球低调、平和、专注的特性已深深植入我的内心!”赵飞,自由职业,有自己的一个装修团队,虽然业务繁忙,总是能抽出晚上的空余时间到灯光球场参加训练,心灵手巧的他不仅能做出装修好活,更能打出好球;张志雄,自由职业,食品批发销售行业,平时生意繁忙,也阻挡不了打球的热情,勤恳的练习,让他总能时不时的打出一记远距离击球,杀伤力惊人;徐惠,常熟市常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一级建造师,因为陪伴女儿而爱上门球。这些就是我们所有可爱的大男孩们,因为共同的爱好,逐渐走到了一起,球场上我们是共同战斗的队友;球场下我们是互相帮扶的好朋友。 所以,打好门球,不仅健康了我们的身体,丰富了业余生活,增加了亲情友情,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