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不想找骂,但总觉的应该实事求是的看待门球运动,说门球是‘天下第一球’,的确有点过了。且不说,现在门球还不是国家体育总局的涉奥项目,得以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就说是社会体育,现在也是处于我们各级门球组织和门球人,正在积极申请和呼吁有关方面予以重视的现状。说起来,我们的队伍有500万人,还有一说:公冶民副主席在2008年全国秘书长会上宣布:全国打门球人数为3000万。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其实真正打球的应该少于这个数字。从百度中查到,全国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有3个亿。有人做过统计,3个亿里真正在场地上打篮球的人也就是7500万。当然不是说3个亿的人都在打篮球,和门球运动一样,与门球运动沾边的人,都算在了这一数字里。
当然,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各地有适合本地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各地的政府和民众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就说我们这里吧:门球是一项开展的很早,但发展的很慢的运动。说白了,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没有赢得民众的青睐,所以才有今天。当年政府投资建设的场地,一直为“够资格”的老同志所把持,没有新鲜的“血液流入”,所以这一运动成为了“宫廷运动”,认识了解门球运动的人很少。随着这一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参与的人多了,“新鲜的血液”流进来了,但没有得到政府再投入、扶持的门球场地,成了限制这一运动发展的最大瓶颈。这样就出现了‘有多少场地,就有多少打球的人’的现实状况。具我的初略统计,我市城区的门球场地大约有十块,多为个单位自备的,打球的人数除了三块共用的场地有满员、超员的情况外,其他的单位的自备场地一般情况下都没有满员的情况。这样算下来,全市的门球人,在球场打球的最多只有200余人,算上没有出门在家的,顶多300余人。而全市的篮球场不下几百个,每天活跃在篮球场上的年轻人,按每个球场一半的人(5个)计算,至少也有几千人了吧!也许有人说:哪里有你说的这么多的篮球场?请大家想一想,看一看,你所在当地的学校,有多少篮球场地?又有几个门球场?
正视现实吧!希望不等于现实。门球运动才走过不到三十个年头,它还是非常年轻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我们大家呵护和为之努力,但绝不需要‘拔苗助长’和自催自擂。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