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2-28 1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套用一句话:“虽然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力”。非常欣赏你的旗帜鲜明的表态,我喜欢这样直截了当的人。
你说:我们规定进一门是入场卷可以吗?与您一样我也持这样的观点,进一门入场卷但是最后没有停留在场内,还要算是成功进场?这样的逻辑根本不通嘛!
具体说到是保守派还是改革创新派,我还真的不以为然。实际上现实中口头上的保守派也不是什么贬义词,改革派也未必就是褒义词。现实中有很多脚踏实地、一心为国为民的改革派,同样有不少借改革之名,行谋私之实的所谓改革派——也就是腐败分子,同样有借改革之名招摇撞骗、借机上位之人。您肯定看过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如此包装》,还有黄宏的小品《荆轲刺秦王》,还有王岐山最近的一句名言:“楷书没学好,直接奔行草”,真该让那些基本原理没有掌握,就敢大言不惭改革创新的人好好领会一下。
我不反对改革,我反对的是不负责任的改革。老话说“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要想在一个行业创新,你首先要弄明白这个行业是怎么回事吧。现在的中国有几个研究门球的人?门球为什么是10个球?为什么是红白两色?为什么是三门一柱?为什么比赛时间是30分钟而不是25分钟?当时为什么满分是25分?门球的“满堂红”或者叫“突然死亡”是怎么来的?规定“平分高分胜”的用意是什么?等等等等。很多的为什么我们搞清楚了没有?当初设计门球的先辈们和发展了几十年门球的先辈们,为什么留下这么多“漏洞”让我们这些才搞了至多30年的门球人去发现和改革,他们一代一代智商都比我们的改革派低很多吗?
我承认,以上很多问题,由于个人知识的浅薄和能力有限,我搞不清楚,所以我不敢称自己为改革派而宁愿当保守派。作为一个门球人,尽管我技术平平,战术也不高明,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门球“没看头”,我喜欢欣赏门球的打、擦、闪的精彩,更欣赏球手到位、送位、调位的精妙。学好前辈传下来的东西,不断地发现先辈们的精彩、不断地领会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不断欣赏先辈们创造的杰作,也是我从事门球的一大乐趣。
还有一点,侧打优美高雅好看难掌握,跨打弯腰撅腚难看更简单,是谁都知道的常识。国外的门球人为什么坚持了数十年上百年的侧打?门球传到中国改为跨打,除了简单省事效率更高以外,还有没有别的追求?如果没有,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说:外国人在简单实用和美之间,选择了美,我们在简单实用和美之间,选择了简单实用。(据说在中国的带动下,外国也出现了跨打打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