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新规话“密贴”
根据新的门球规则和裁判法的规定,本文想就球与球、球与门柱(中心柱)密贴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不妥之处请专家和球友们予以指正。
一、 进一门的球在一门后撞击接应球, 并占据接应球原来的位置,裁判员应将俩球贴摆放。由于这种密贴球攻击力很大,(接近双杆球)所以,随着新规则的颁布,在一门后“造密 贴”战术便应运而生。因此,裁判员如何准确无误地摆放这种密贴球,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裁判员应对一门后接应球的位置,事先作一记号,比如在球的一侧投影处划一7.5厘米左右长的线,(移开界外球前还要在原位作一记号,这比那要重要得多)以便进一门的球将其撞离原位后,能准确判断自球是否占据了接应球的位置,(压住了以他球中 心为圆点、直径7.5厘米的圆任何一部分,即为占了接应球位置,即可密贴摆放)以减少裁判员的主观随意性,作出令双方信服的判罚。这样才能显示出 规则的科学性、严密性。
二、已经进一门的球,在续杆撞击或闪击时形成的密贴球的处理。(1)撞击后自球与被撞击的球密贴时,可直接踩两球进行闪击,若要拣拾他球,则需先让裁判员确认,否则,若造成自球移动,会被判犯规;若被撞击的球与他球密贴,经裁判员确认后,击球员可捡拾被撞击的球,造成他球移动,不犯规。(2)若撞击后自球与两个以上他球密贴,让裁判员确认后,击球员可自行移开一个或两个他球,但要注意先捡拾的,(放一边)后闪击,后捡拾的先闪击。否则,为犯规。(3)被闪击出的球碰上门柱、中心柱等弹回停止时与自球密贴,为闪击犯规,自球拿出界外
三、球与门柱、中心柱密贴。(!)与门柱贴靠的球间接移动的处理。根据造成球间接移动的动力源(主体)不同,有三种情况。一是有效移动的球造成的移动,贴靠球的移动有效,进门、出界以及造成另外的球的移动均有效。但界外球进场,造成的间接移动,为无效移动,被移动的球恢复原位,进场球位置不变;二是击球员身体造成的移动,为无效移动,贴靠球恢复原位,击球员不犯规;三是球棒(击球面)造成的移动,也为无效移动,被间接移动的球恢复原位,但击球员犯规,取消续击权或闪击权,若发生在闪击第二阶段,自球拿出界外。(2)、已进三门的球,场外进场接近中心柱时,裁判员应及时予以确认是否贴靠了中心柱,若是,应宣布“某号贴柱”。这样,一旦未进三门的球撞击了中心柱时,裁判员及时宣布“某号满分”,这样,判罚及时、准确、透明度高,不会产生争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