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关键所做的关于制定【2020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说明中提出的:将它球闪击出界自球停杆,换言之,不准将它球闪击出界。
关于制订【2020】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说明 中国门球协会裁判员委员会
一、 我国规则为什么要与国际规则有所不同 主要是场地条件不同的原因。大家知道,境外打门球大多是在天然草坪上。天然草坪场地一般不太平整,加上草厚等诸多因来。场地阻力大、球速慢、准确性差,过门及撞柱难:就连开球时过一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一门了再冲二门更是难上难。再说获得一次双杆球,其威力也是有限。而我国大多是在沙土地和人造草坪上打门球,与天然草坪相比,具有场地平整、球速快、准确性高,进门及撞柱容易等特点,尤其是使用一段时期后,开球时会有一道轨迹出现,使得进一门没有任何难度,直接进二门也不是一件难事。由于得分容易,在比赛初期或中期,当一方的球过了三门时,就会出现另一方击球员将该球送上柱,造成以多打少(这就好比足球比赛往本方大门里踢,篮球比赛往对方蓝网里投,这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形成谁也不愿意过早的进二门、三门,更不能去撞柱。大家都在玩东躲西藏的游戏,使得比赛无味,旁人更是看不懂。特别是获得双杆球后,几乎就能把对方的球清除出场外(双杆球的威力巨大无比),弱势方很难有“翻盘”机会,形成“一边倒”现象。 结论:国际规则在某些方面不适应我国的门球运动。 从制订我国的“2009规则”开始,在不脱离国际规则框架的前提下,我国对规则进行了大胆改革,主要有二个大项,一是“得分不封顶”,二是“限制双杆球的次数”。此外,还有几个小项,如同分时决定胜负的方法不以柱多、门多论胜负,而是通过“点球”来决定;允许放弃击球,只允许一人指挥;闪击过程结束以场内球停稳(或出界、撞柱)为准等。 经过十年的实践,多数人认为,我国门球规则的改革是成功的,符合中国门球运动的发展实际,应该继续坚持。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既然我国是国际门联的会员单位,应该使用统一的国际规则,这有利于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因为规则对双方都是公平的,我们不能“独树一帜”。 我们认为,中国绝大多数人打门球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快乐,修改规则的目的要符合多数门球人的意愿,使更多的人参与,而参加国际间的交流毕竟是少数人。再者,我国的规则也是在不脱离国际规则框架下修改的,与国际规则的实质性差别并不是很大。只要大家认真学习(我国规则中附有“国际规则与国内规则不同之处对照表")和赛前集中训练,并不影响与国际间的交流。最近几年,我国有不少门球队在境外多次参加国际性的交流比赛,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在国际门球界,我国门球的强国地位还是稳固的。 二、如何制订《2019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一) 修改规则的原则: 一是发扬与时俱进和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我国“15规则”中表达不够清楚的条款进行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我国门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二是保持与国际门球规则基本“接轨”,在不脱离“国际规则”大框架的前提下,体现中国门球运动的特色。三是充分考虑我国参与门球运动人群的特点,修改的内容不宜过多,使大家都能了解与理解,使之接受与掌握。 (二) 对15规则中需要完善的方面: 1、场地边线;2、球槌尺寸; 3、服装要求:;3、球临时移开;4.闪击成功概念;5、确认事项;6、赛场询问;7、触球犯规概念;8、关于弃权比分,等等。 (三) 实质性修改之处: 一是恢复“球球双杆”。球球双杆自门球运动开展以来一直受到“追捧”。它不但技战术简单,而且趣味性也很强。但从“15规则”开始被国际门联莫名其妙的取消了(主要是我国造打球球双杆的能力太强),这是毫无道理的。因此,我国门球人要求恢复球球双杆的呼声很高。经过反复研讨后拟采用,在使用双杆球方面可以选择“球球双杆”或“球门双杆”。这样,既保持了与国际规则的接轨,也为双方在边线、角落附近提供造打“球球双杆”的机会进行反攻,使得比赛更具有悬念性和不确定性。 二是对于门球比赛中界外球过多,场内球过少,观赏性不够的问题,拟采用,闪击时,若造成被闪他球出界,则他球移动有效,自球失去续击权(停杆)。这一做法的理论依据与“撞击时,若被撞他球出界,自球则失去闪击权与续击权”同理。这一项改革,旨在减少界外球过多,增加场内球数量,使得比赛双方所占的比赛时间更趋于平衡。(建议此项放在附则中试行) 对于门球比赛中进一门“放弃”过多,使比赛“没看头”的问题,希望大家一起来寻求解决的办法。 此外,建议《2020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正式颁布后,试行期为1年。
【讨论】将它球闪击出界自球停杆,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