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924|回复: 12

难以捉摸的界外球进场的属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6 12: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泰虎 于 2014-12-6 13:01 编辑

就11规则而言:
界外球进场是属于有效移动还是无效移动?不好说。
如果是无效移动,那么碰撞了场内球为什么就犯规了(无效球碰撞了有效静止球);界外球进场碰撞右门柱,使其与左门柱接触的球移动又碰撞了正在移动的界外进场的球,产生的移动其结果怎么就又有效了无效的移动球碰撞了无效的移动球)。规则都没有规定啊。
如果是有效移动,那么碰撞门柱(或中柱)使其与门柱(或中柱)接触的球移动怎么又是无效移动了(15修规也是这样规定的);界外球从门前进场压在球门线上,怎么就不承认是“门前球”了(15修规也没有改变规定);
专家说界外球进场是属于没有任何权利的有效移动球。那碰撞场内球犯规,不是就享受了“犯规”的权利吗!
所以应该说:界外球进场是属于没有任何权利(犯规外)的有效移动球。
15规则强调减少犯规,我觉得应该取消这种犯规。


20141201_104721.jpg

20141201_104734.jpg




发表于 2014-12-6 18: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08: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界外球进场移动的性质,“最权威、最经典”的、也是引为笑谈的解释是无效移动,这大家应该还记得吧。
咱不是'权威",但也知道球体移动有效无效,最主要、最本质的区别是其“移位”是不是有效,其他权利都是次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0: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界外球(由裁判员摆放),只要是经合法移动,都是有效移动。
       击界外球进场,由于力度小未能进到场内,但其移动是有效移动,由裁判员放到新的离边线10厘米处,这个新的放球处,绝不能理解为还原——因为不可能100%的放回原位,谁也不能保证新放球点与原放球点丝毫不差;
       另外,如果从一线界外球到三线时力大出界,成为三线外的界外球,裁判员将球放到三线外,难道这种移动也是无效移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6: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界外球进场应界定为带限制性有效移动,即移动有效但不能撞击它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1: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泰虎老师研究的可谓透彻。我没有您那么细,界外球进场我不管他什么有效移动还是无效移动,我只记得界外球进场触及界内球犯规,过门无效就行了,其他不管那么多。
       不论是界外球进场还是界内球碰撞球门柱导致贴靠球门柱另一侧的球的移动,早晚要回归正途,也就是“有效移动”。
       界外球进场压球门线不算门前球,我认为是正确的,因为这个球是从界外来的,和界内来球有区别,正如进一门是从界外进场如果出界不算过一门一样,正是门球独特、精细、讲究、雅致的地方。
       可惜,15规则要把过一门和过二门、三门统一了,他们没有看到,一门是从界外进场,二门、三门是从界内进门这个区别,盲目统一,简单是简单了,可是门球的韵味没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一门不仅仅只是一分这么简单,一门还有一个入门证的作用,连一门都过不好,进场以后就能打好球?值得怀疑。
      还有一点,我始终认为,也多次讲过,力度是门球的最高境界,力度最能反映一个门球人的成熟程度。从不少大赛来看,过一门力度的精确程度,直接决定这个球发挥作用的大小,甚至能直接决定整场球的胜负。现在规则的修改,越来越朝着直白的方向走了,门球的独特的韵味越来越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好事,门球到底是越来越热闹好,还是越来越雅致好,我是越来越搞不清了。不过我觉得,从门球的特性来讲,门球不是一项热闹的运动,门球运动量不大,技术含量初看上去也不高,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和智力因素相辅相成,愉悦身心,起到锻炼作用。从近几年来看,所谓的改革力度可谓不小,但是那一次的改革达到了当初的目的,为了改变“一边倒”、“没看头”而推出的“限双”、“不封顶”,让门球有看头了吗?还是没有。为什么呢?归根到底,还是对门球的认识问题,到底什么是门球的“看头”。看门球是像看足球那样,声嘶力竭、锣鼓喧天,还是像斯诺克那样,屏息静气、轻语浅笑。说的再深入一点,我们看门球是想看什么?一杆薄擦长途奔袭对方球群,好不好看?在边线轻调位,轻闪对方压线球,对方出我不出界,好不好看?本来没有双杆,通过调位、移位自我打造出双杆球,好不好看?三门打出双杆,到二门零号位去吃掉对方压线王牌球,一杆到位,好不好看?还是那种1、2、3、4号轮流上场,谁也打不着谁,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好看?
       说完了以上的话,我本来想说“结论不言而喻”,想想还真不能这么说。有的人看门球可能就真的是想不要一边倒,大家都有上场的机会,不要一边表演一边看。他们对门球的技战术不欣赏,欣赏的是就是热闹。比如欣赏“得分不封顶”,就不欣赏门球的“满堂红”,他们对为了自己的胜利给对方球撞柱理解不了,把“满堂红”之前的闪转腾挪看成是消极比赛。再比如对一门留球,他们更看不惯,在他们看来一轮一轮的战术放弃,真的是味同嚼蜡,哪怕是场上局面再差,也要过门上场才过瘾,至于一轮过完门以后怎么办?大不了“投降”,打下一场。人家追求的是消闲门球,可是我们的正规门球也往这个路子上走,真的看不懂。

点评

老生畅谈老师从另一个角度谈出门球的内在韵味,新意浓浓,耐人品味啊!  发表于 2014-12-9 1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虎 于 2014-12-9 11:48 编辑

可否理解界外球进场是有效移动的过程无效,落位结果有效。界外球进场触及场上球犯规除外。
四、界外球进场犯规
  (一)界外球在进场的过程中触及他球。
  说明:
  ●此处他球是指场内球和其它界外球,不包括无效移动的球。
  (二)界外球进场犯规按以下方式处理:
  自球放到界外。被移动的他球放回原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2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泰虎版主老师言之有理,非常支持您的看法。正如前有网友说的:“应该给界外球进场有限权利”。注:我说的界外球进场是指成功进一门后被出界又被裁判员放置过的、经合法击球员击进场内的球,不指其它进场球。

点评

我回复的是顶楼帖,误操作至此。  发表于 2015-1-8 2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2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移动和无效移动的规定是门球的特色,其实是画蛇添足。
所有球类都有运动,当然有的有效,有的无效,例如:
足球越位后的移动无效,篮球踩边线投篮无效,排球吹哨前的发球无效。乒乓球对方没准备好的发球无效。但是哪一种球的规则里有有效无效的专门章节?没有吧。
门球比赛中球始终在移动,但是很多移动难判有效无效的属性。
1,进一门的球,
2,界外进场球,
3,闪击脚下球,
4,击球员手里球(用手使球过门无效,但是不用放回原位)
5 ,裁判员碰过的动态球,
6,临时挪开的待闪击球,
        仔细想还会有。
所以门球规则的第11条实在是蛇足,去掉他,基本不影响规则的执行,因为哪些移动允许,哪些不允许,在其他章节里都有说明。

去掉11条以后,楼主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点评

所谓有效和无效的规定,只是规则制定者一门心思的心血来潮之说法。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发表于 2015-1-9 14: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1: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则在关于“球的有效移动和无效移动”的规定中的逻辑错误。
1,不明确是不是所有移动非有效即无效或非无效就是有效。
   因为从名字来看两者是互相排斥的,非有效就是无效,非无效就是有效,不存在既有效又无效的移动或者既不是有效又不是无效的移动。
   网友问,界外球进场的移动,闪击时球在脚下的移动,是有效移动,还是无效移动?就是基于这种认识。结果是规则根本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2,逻辑学说,定义有两种格式,
    一种是大类里面的一个有规定特点的小类,例如:“越野车是前后轮都有驱动的汽车。”  “撞击是合法击出的自球触及他球。”等等。
     另一类是枚举式,国际规则里“无效移动” 的定义就是枚举式,“ 下列为无效移动.......” 。如:  “领导班子成员是指正副局长和正副书记。” 在枚举之内的符合定义,没有列入的就 不符合定义。
    而我们的规则关于武侠移动到定义则是自相矛盾的两句话,:
     “无效移动是指被移动的静止球须恢复原位的移动。包括以下情形:。。。。”
   问题是如果有需要恢复原位的,不在列举内容里的移动,算是有效还是无效移动?“自球在脚下的移动” 谁能根据定义判断是什么移动?


其实规则完全没有必要定义有效和无效移动,所有球类都有移动问题,但是出门球外没有一种球类的规则有这样的定义,规则只要说明具体情况现如何判处就可以了。有定义又有具体判处,就是画蛇添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