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101|回复: 9

解决10秒判罚难的另个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3 18: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本帖最后由 军旗 于 2014-2-13 18:29 编辑 ]\n\n学期类:用“累计计时制”累计计时制在体育竞赛中应用的较少,因为它具备的条件是,活动方式必须是一方活动,另一方等待,双方轮换。棋类运动多用此方法计时。门球运动的活动方式和棋类相似,具备实行累计计时制的条件,或者说门球比赛“应该”使用这种计时方法。门球比赛现行的双方时间“共用”制,是典型的“大锅饭”制度,它是极其落后、不科学的。首先,很容易出现一方侵害、剥夺另一方比赛资源的问题。如“延时战术”就是一例。在这样的制度下,即使10秒判罚执行的非常严格,故意剥夺对方比赛时间的其他手段,仍然很多,极不公正;其次,门球比赛节奏之“慢”,也源于“时间资源共享”,双方共同浪费公共资源,换来一个“慢节奏”,实在不合算。第三,规则规定30分钟一场,但“时间到”,比赛不能立即结束,因为后边拖着一个、或两个“尾巴”——红方打满整个“击次”后,白方还得打满一个“击次”,方能结束比赛。这个时间“尾巴”几乎是场场都有,只是长短不同,理论上可以有5分钟之长,2、3分钟的不在少数。比赛时间到之后,得分大幅度增加的场次,屡见不鲜 。所以,门球比赛还是不完全的“计时制”。笔者曾在《门球之苑》发表《累计计时制初探》一文,介绍了累计计时制的设想和初步的试验情况。2013年底,我县进行的 “减、提界外球”试验赛,执行了累计计时制。这是首次在正式比赛中,使用这种计时方法。当时的目的,是为防止因10秒判罚不能落实,使“减、提”试验“走样”。因为界内球多了,延时战术可能更容易凑效。在正式比赛前一周,就练习使用这种方法。这在客观上,也检验了这一计时方法的实用性、可行性。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具体操作方法。练习时,一个场地用两块语音计时表,另一场地用两块石英钟,用同一个转换开关控制,具备此停彼走的功能。两种计时器,无论是显示的数字还是指针,在较远的位置都能看清,这样,计时是透明的。正式比赛,是在一个场地进行的,使用两块语音计时表,其中一块贴上红色胶布,表示这块是记录的红方用时。比赛开始前,两块表都定在倒计时15分钟处。比赛开始,裁判员呼1号,计时员按下红方表的键,表走。裁判员呼2号,计时员同时按下两块表的键,红方表停,白方表走。之后裁判员每呼一次号,计时员都同时按下两个键,此停彼走。当一方时间到,计时员报“X方时间到”。这时,双方表都停止,裁判员暂不呼号,由计时员根据另一方剩余时间,计算出比赛结束的时间,并宣布:“X方还有X分、秒,表到X分X秒,比赛结束。”之后,裁判员按顺序依次只呼有时间一方的号,直至比赛结束。(二)、剩余时间的使用,我们规定,剩余时间在1分钟之内,打完为止;超过1分鈡的部分,折半后加1分钟,为单独打的时间。用公式表示,则是:单独打的时间=60秒+(剩余时间-60秒)×50%。为什么要扣掉一部分剩余时间,而不让把剩余时间全部打完?因为不扣掉一部分,可能一开始双方都不进一门,省着时间最后单独打,那样,比赛将无法进行。至于扣掉的比例大小,可以根据参赛队的年龄、技术水平,在规程中具体规定。参赛队越年轻、技术越高,扣掉的比例应该越大。我们都是老年队,技术不高,也为计算方便,就规定减去1分钟后,“折半”扣掉。如果嫌此办法麻烦,让把剩余时间全部打完也可以,但必须有配套改革措施以防止双方都不进一门现现象出。规定:选点放球进一门只限首轮,从第二轮起,进一门的位置在开球区最左端。这样,增加了进一门的难度,消弱了进一门后的威力,首轮不进一门吃亏。(三)、几个具体问题。1、裁判员呼号时机的掌握。这是显示裁判员是否公正的重要“关口”,实行时间“大锅饭”制度,只在比赛最后阶段,一方抢时另一方延时时,呼号时机的掌握,才有是否偏袒一方的嫌疑;而实行“累计计时制”,这样的的问题几乎是每次呼号都有。所以,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规定“击球员击球权结束,场上局面不影响下号击球员正当击球,就及时呼下号”。一般情况下,没有裁判用时,场上需要处理的情况,如球出界,要按规定摆放在出界处界内或界外,摆放用时,计入造成出界方的“账上”。例如,1号将2号送出界外,犯规停杆,就必须待2球摆放好后,再呼2号,不能先呼2号,让2号击球员等待摆放球。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减少对裁判员动作慢的“埋怨”,我们规定,出界球一律由造成出界方队员负责摆放,裁判员只是监督摆放是否正确。因为摆放球用时是“自己的”,所以,摆放特别积极、迅速。2、一方时间用完,计时员宣布“X方时间到”,裁判员要及时喊“停”,停止击球员的活动,场上局面不动。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作出规定。一是当裁判员喊“停”后,正是捡球后、放球前,球在击球员手中,要放回撞击后的位置;二是喊停(或比赛时间到)前,球已经击出,该球为有效移动。3、需要裁判用时时,喊“停”,计时员停表。(四)、效果。1、彻底解决了10秒判罚难的问题;2、延时战术寿终正寝;3、双方都珍惜每一妙,从战术设计到实施,都充分考虑“时间成本”,可打可不打的球不打。4、再没有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现象,击球前没有先举行“仪式”的了,击球后都是人跟球跑,人到等球停,没有球停等人到的,整个赛程紧张有序。5、全场的“击次”和双方得分,明显增多。11场比赛,场均击次145次,最多152次,最少138次。(这里“击次”的含义,是“击打自球的次数,包括闪击)。场均单方得分17.3分。最后,介绍一下,一方时间到,另一方剩余时间的情况:11场比赛,剩1分钟以内的5场,占45%,最少的10秒;剩2分种以内的3场,占27。5%;剩2分钟以上的3场,占27.5%,最多的3分59秒。从这组数字看,双方使用时间差距不是很大,这与执行“不得将对方球打出界外”的规定有关,因为双方打球的机会、数量,差距变小了。在单方打的阶段得分最多的一场,用62秒的时间,独得5分,将比分由15:19改写为20:19。送2个本方球进三门,自球进三门后撞柱成功,球击出后时间到,少1秒,也不能转败为胜。(五)、设备比较容易解决。开发遥控累计计时器,要比开发10秒计时器,容易得多,制作成本也低得多。花几十元购买一个照明灯的遥控开关,这种开关,能在50米外控制电灯开或关,球场绝对够用。再购买或制作两块220伏电压用的“电表”(没有石英钟以前很流行)或者购买两块石英钟计时表,再研制适合石英钟用的整流变压器,组成线路即可(我估计这不会很难),我们一些网友如烨鹤、林静风闲等可能都胜任。总共也花不了一块语音门球表的钱。遥控器由主裁判员掌握,每呼一次号按一下,一场也就50左右次,比遥控10秒减少三分之二。还可以减少一个裁判员。

点评

好办法,值得试行、推广!  发表于 2014-2-13 19:46
老师的办法好!有待试行、推广!  发表于 2014-2-13 19:08
发表于 2014-2-13 19: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办法好!有待试行、推广!!
       荷花图 好办法.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3 20: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思路 ,新办法,有待于引起大家的共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8: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思路,新办法,新器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8: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8: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协会试行,好办法。计时需要改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9: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方案不成熟,存在问题楼主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初步映象是:
裁判员用时占了球队用时,但是这个改表可以解决。
一方最后剩余时间打几折?如何公平确定?不知道!
一门留球大有好处!



点评

一方最后剩余时间打几折?如何公平确定?不知道! 一门留球大有好处! 这不是重要问题,打几折都公平,你若嫌“低”,你可以把时间先用了,你若嫌高,你可以多剩时间啊。至于一门留球,你若认为“有好处”,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4 14: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14: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4-2-14 09:05
我以为方案不成熟,存在问题楼主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初步映象是:
裁判员用时占了球队用时,但是这个改表 ...

一方最后剩余时间打几折?如何公平确定?不知道!
一门留球大有好处!



这不是重要问题,打几折都公平,你若嫌“低”,你可以把时间先用了,你若嫌高,你可以多剩时间啊。至于一门留球,你若认为“有好处”,你可以尽量多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6 09: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6 1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让那些门协高层“专家”“权威”来这里开开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