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新乡快乐人

对得分不封顶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3 09: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封不封顶要权衡一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3 1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体育运动比赛,消极进攻都要受到限制,因为它影响观赏性。门球比赛得分不封顶很好地解决了消极进攻的问题,使战术套路都趋于积极进攻,为门球比赛的观赏性提高了很多。
   霸州精英赛实行的是得分封顶无双杆规则,有一场球二个高手比拼,前25分钟每人各进2个球,严重的消极进攻,影响观赏性。但也不能怪他们,你用什么样的规则,他就选择对己有理的战术套路。
   由此可见,规则的制订应该要考虑到积极进攻的问题,要增强比赛的观赏性。11规则得分不封顶这条应该说为门球比赛的积极进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门球比赛的观赏性还有待于再提高,严格执行规则中的十秒判罚也可能是观赏性再提高的有效途径,什么时候克服困难、提高认识,实行判十秒以表为准,这样的门球比赛可能就真的好看了。也可能以表为准、严判十秒将成为康乐门球和竞技门球的分水岭。

点评

赞成!  发表于 2014-2-13 18:03
完全赞同您的观点。  发表于 2014-2-13 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08: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网友都谈到一味地躲避,影响了门球的观赏性。可是不躲避行吗?不躲避可能就要被消灭,躲避不好也要被消灭。那如果躲避好呢?比如战壕挖的深,有地道,有防空洞,你能怎么样我?门球也一样,那也是打仗,你将球躲在边线上,你能怎样我?我让你望而生畏。但是,你真能做到吗?不容易。这就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躲避技术,二是进攻方的本领。这正应了球友们常讲的力度是灵魂,无灵魂的球是不可能正好落到边线上躲避好的,无灵魂的球是不可能进攻时一杆到位的,如擦边一步到位,双杆的第一杆长距离的一步到位正好落在他球旁20厘米。
  攻和躲是战斗的两个方面,攻好和躲好,再进一步说是进攻好和防守好是胜负的关键,轻视了哪一方都会造成惨败。会攻不会防,或会防不会攻都不是一个好队伍。
  得分不封顶正是强调了进攻,尤其是单人进攻的力量,这可以充分发挥个别技术好的队员的主观能动性,但他往往决定不了胜负,甚至于使走向反面,决定胜负的是团体协作的能力。
  由于得分不封顶使撞柱球得到太大的权利,如可以手拿球走出场外使门球撞击的连续性丧失,又可以在开球区重过一门,再过二门,使这球得到无球能惹的老大的地位,实际上此球达到了至少三分、四分,或7分。这显然不合理,这比双杆球威力要大得多,因为门球是以得分多少区分胜负的。
  得分不封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也不见得能使技术提高多少。得分封顶呢,也不是技术、战术就降低了多少,如果将撞柱后的球给于像过门得分后一样有续击权,也就是说撞柱球不死,仍然是活的,可以协助本队进攻,联防,或攻击对方球,这撞柱球虽说是没有再得分,其作用能力仍然不可小觑。这就比原来规则定的撞柱球判死刑,或给撞柱球获得像开始开球一样的可再过一门的过高权利要合理得多。

点评

关于进攻与防守,我支持楼主的观点!  发表于 2014-2-16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6 08: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渔翁 于 2014-2-16 08:44 编辑

对于得分不封顶,门球人的态度不能太极端化。不能只注意其优势,也不能只其弊端。我们何不按照孔夫子的古训来一个折中,既网上投票表决(管理员设计一个格式,投票人只能投票,但看不到别人投票赞成还是反对)。这仅是建议而已,具体投票方案可以再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6 08: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乡快乐人 发表于 2014-2-16 08:14
  很多网友都谈到一味地躲避,影响了门球的观赏性。可是不躲避行吗?不躲避可能就要被消灭,躲避不好也要 ...
关于进攻与防守,我支持楼主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8 07: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凡 于 2014-2-18 08:06 编辑

     撞柱不死的另一种良方  (对附则1的修规试验)
     2011规则的“得分不封顶”,把“撞柱即死”变为“撞柱不死”,还可重新过一门,解决了消极比赛的顽疾,深受大家的欢迎。
     为了适应一些习惯打25分封顶的球友,2011规则的附则1规定:有效移动球撞中柱后(满5分),不得重新进一门比赛,比赛时间到或全队满25分时,比赛结束。
      霸州精英赛采用了附则1,并增加了“取消双杆”的规定。
      根据附则1,还是没有解决撞柱即死的问题。我们经过试验,设计了一种解决”撞柱不死”的另一种良方,即把中柱当作第4门看待。撞柱就如过门,还有续击权,称为满分球,但不拿出界外,也不重新过门得分,可继续参加比赛。这样就不会出现4打5或3打5的现象。场上始终保持10个队员参赛,这是对附则一的修正。这种打法既有得分不封顶的撞柱不死的优点,又有得分封顶,与国际接轨的好处。球友们把“得分不封顶”称之为为“撞柱即死”动了一个大手术变消极比赛为积极比赛。而把我们的做法称之为为“撞柱即死”做了一个微创手术,也医治了“撞柱即死”这一痼疾。
    这些只是我们一亩三分地的试验,种出的瓜果是苦是甜,只有再经过一段试验,才能知道。不过从近一年来的试验情况来看,还是受到参与试验球友们的肯定。
    我们只是在2011规则的基础上,对附则1作一些试验性的修改,还望大家指正!
    更希望有条件的球友也试验一下,用你们从实践中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的试验提出宝贵的意见!

(如何解决老是一门留球的问题,我们以前在实行三棒不过一门取消比赛资格的期间,试行三棒不过一门,不取消比赛资格,改为可以过门,但这以后的过一门后,不能击打他球,过二门也不得分。后来取消了“限三”及“实行”得分不封顶“,这个试验便没再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凡 发表于 2014-2-18 07:48
撞柱不死的另一种良方  (对附则1的修规试验)     2011规则的“得分不封顶”,把“撞柱即死”变为“撞 ...

      经过试验,设计了一种解决”撞柱不死”的另一种良方,即把中柱当作第4门看待。撞柱就如过门,还有续击权,称为满分球,但不拿出界外,也不重新过门得分,可继续参加比赛。这样就不会出现4打5或3打5的现象。场上始终保持10个队员参赛,这是对附则一的修正。这种打法既有得分不封顶的撞柱不死的优点,又有得分封顶,与国际接轨的好处。           这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又简单又好,又不给过大的权利。对门球规则不能全盘否定,毕竟经过几十年的检验,在世界上还是发展了,这是要肯定的。在原规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废存真,让更适合,更能尽快体现出门球的竞赛性能才是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8 12: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聊聊 发表于 2014-2-13 08:25
我认为得分封顶不封顶,不是关键。封顶有封顶的技、战术,不封顶有不封顶的技、战术,各有得失。改进规则主 ...

      支持您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