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球网迷老师的一席话,使我想起去年春天撰写的一篇小文“候鸟王和他的门球俱乐部”。现将缩写稿重值于此。也许会帮助读者联想为什么首次深圳候鸟娘家行活动从铜鼓开始。原来,,,,,。
候鸟王和他的门球俱乐部
在深圳,有一位门球领头雁式的人物,因为他姓王,大家称之为候鸟王。他就是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主任王攸彦。球友们说“王攸彦的余生是为门球候鸟而活、而忙、而乐”。这话千真万确。
在家乡与门球结下不解之缘
王攸彦的家乡是江西革命老区铜鼓县。八十年代末铜鼓门球刚刚起步他就活跃在门球场上。作为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的他,带头搞宣传、做动员、修球场,积极组织门球爱好者学技术、学战术、学规则,各种比赛他要么打球、当教练,要么执裁或组织比赛。县门协成立时,他担任了重要职务,从此与门球结下不解之缘。在他的组织下,铜鼓门球连续取得好成绩,被评为全省门球协会先进单位,县电视台把他的事迹拍成《王攸彦与门球》短片予以宣传。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体指导中心、中国门球协会表彰他为“全国优秀门球教练员”。
在深圳首创"候鸟"门球俱乐部
退休后,王攸彦来到深圳子女身边,过起了冬来春归候鸟式的生活。2005年的秋冬,在深圳市门协李军主席的关心和支持下,他们把南山区门球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深圳市南山候鸟门球俱乐部”,一个月之后,俱乐部便在东湖区组织了18个队的门球比赛。2007年4月23日,在中冠赛闭幕式上,李主席亲自为俱乐部挂牌,宣布“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正式成立(属市门协),年底,俱乐部会员发展到380人,团体会员队增加到42支。2010年2月22日,“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正式注册成功,截至今年3月31日,注册会员人数达830人,团队会员90多个,下设南山、福田、龙湖三个分部。
为"候鸟"家园建家规
以王攸彦为首的俱乐部领导班子成员不仅酷爱门球,而且个个身怀绝技、精明能干,更可贵的是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无怨的吃苦精神和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甘为候鸟写春秋”就是他们写在锦旗上,落实行动中的誓言。
候鸟王十分重视俱乐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俱乐部成立不久,他同李主席及智囊团一起为俱乐部制定了“十荣十耻”的行为准则。从此,“候鸟”门球人的温馨家园有了自己的“家规”。无论俱乐部的领导还是普通会员都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她已成为俱乐部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体育道德风尚的法宝。
建设俱乐部的裁判队伍
俱乐部建立之初,大小赛事由市门协派裁判员执裁,随着门球事业不断发展,执裁任务的加重,建设一支俱乐部自己的裁判队伍提上议事日程。为此,俱乐部多次组织人员参加市门协的裁判员培训班。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为俱乐部培养了自己的裁判员,目前,这支新老结合的裁判队伍已发展到近70人,成为俱乐部裁判队伍的骨干力量,承担着俱乐部各种赛事的执裁工作。
丰富多彩、不断创新的赛制
几年来,候鸟王的团队一直在探索适合于候鸟门球人的赛制。经过不断实践和创新,已形成丰富多彩的常规赛制和品牌赛制。常规赛事有:会员杯、贺岁杯、迎春杯,庆国庆、迎五一、三八杯等;始于2008年的《候鸟杯》邀请赛巳成为一年一度俱乐部最重要、最具人气的赛事。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候鸟杯》邀请赛,除了俱乐部的78支球队参赛,还有受邀的外地48支球队,其场面非常壮观; 2011年新兴的《天天乐》、《小场地》门球赛和2012年《二月红》省区籍候鸟门球赛是近两年来俱乐部开创的新型赛亊,受到门球人的青睐。
为候鸟门球谱写新的篇章。
“候鸟”门球俱乐部早已成为门球候鸟的幸福家园。“愿为候鸟写春秋”是候鸟王和他的领导团队写在旌旗上的誓言。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的门球候鸟在幸福家园里享受着健康、快乐的余生。他们从心底感谢候鸟王和他率领的团队,并决心团结一致、继往开来,为候鸟门球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