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
霸州报道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的有效途径。霸州作为我省“十强”县(市)之一,其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10月14日,我县选派16名干部赴霸州挂职学习,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更好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进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为在我县更好推广霸州经验和做法,真正用其指导实际工作,本报自即日起,将适时刊发来自霸州一线的经验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走进河北省霸州市,耳濡目染的就是这里浓浓的文化氛围:有“月月唱大戏”的李少春大剧院、有藏书40万册的图书馆、有书画创作与交流平台的益津书院、更有拔地而起即将投入使用的华夏民间收藏馆……“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筑就了霸州“四乡一镇”的品牌。霸州,新的名片──文化名城。 霸州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位于京、津、保三角带中心,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古称益津,五代时置县。河北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就诞生在这里。 在各地比经济数字的时候,作为省“十强”的霸州却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建设文化名城”同“争创经济强市”、“打造和谐霸州”共同确定为该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目标”——在霸州,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战略 “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竞争焦点在于文化”,霸州的决策者们科学预言,超前提出“建设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并将建设文化名城同争创经济强市、打造和谐霸州共同确定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目标,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形成了文化步入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注入文化内涵、文化经济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初步凸显了霸州在区域发展中与经济高地效应同步的文化高地效应。五年来,霸州先后投资10个亿建起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李少春大戏楼、益津书院、华夏民间收藏馆等历史文化设施;2006年,成功举办了霸州市首届文化节;目前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第二届文化节,10月28日将隆重开幕。围绕文化名城建设,该市大力开展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历史文化、精品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旅游文化等十大文化建设。 “月月唱大戏,周周演大片”,霸州有了自己的文化品牌。梅兰芳京剧团、北京京剧团、天津儿童艺术剧院等一批批国家演出团体成了霸州的“座上客”。 “老百姓怀念过去看大戏的日子,我们把国家级演出团体请到家门口,让百姓少花钱或不花钱就能看到高水平的演出,文化生活丰富了,层次提高了,百姓满意。”市委书记辛绍杰解释文化对和谐的促进时说。 按照每月一个主题,霸州已将“月月唱大戏”安排了时间表,如今已演出了近30场。据了解,每到28日,来自霸州各乡镇和周边县市的群众都会聚集到文化活动中心一饱眼福。 有四个剧种的村子,有享誉全国的“农民诗社”和“农民书画社”等——在霸州,文化既体现在古风遗韵里,更渗透在人们的血脉里
千年龙泉寺、百年古祠堂,文天祥途经信安的碑文诗刻……霸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历史文化也给霸州人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两架豆角,几垄丝瓜,张占魁的农家帏院在煎茶铺高村这几十户人家里显得没有什么特别。可除了农民身份,张占魁还有一个“头衔”——谷风诗社会长。淘宝网女装冬装新款口碑瘦身膏排行榜爽健纤腿袜怎么样品牌抗疲劳眼霜哪种好 谷风诗社虽是农民诗社,却早已声播全国了。这个1991年成立的诗社,现在已经发展到会员60多人,涉及到霸州、天津等多个地方。和谷风诗社一样,也是以一群农民为主的文化团体,是岔河集乡农民书法协会,每月16号是协会活动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会员们都会拿着自己的作品聚到一起,就书法写作进行探讨。前不久,书法协会还组织了“第二届农民书画展”,这群平均年龄近60岁的会员们一半以上都拿过国家级的奖项。 “家家植五柳,户户弄柔翰”,协会墙上的一幅作品恰恰体现了霸州文化底蕴的深厚。霸州的文化名城建设不做表面文章,因为历史早将文化渗透到了每个普通霸州人的血脉里。 霸州市王庄子乡王圪达村是一个有5000人的村子,可这里却有京、评、昆、梆4个剧种,为了便于剧团演出,村里筹资200多万元建起了霸州市第一家农民公园,搭建起了固定的舞台,逢年过节,有重大活动,剧团都会聚起来演出。 除了这些,堂二里的梆子剧团、胜芳的书画社、刚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胜芳和高桥古乐……一乡(镇)一品或一乡(镇)几品的文化格局,在这里已经形成。 霸州的文化资源丰富,除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外,还有扬芬港泥人、信安的人造琥珀、东段的镶嵌木画、王庄子的陶瓷彩绘制品、仿古家具、根雕等一批民间特色工艺。 霸州文联下属八大协会,有400多名文化人才,有由16000多人组成的民间70多道花会、270多个秧歌队,有由10000多爱好者组成的京、评、梆业余剧团100余个。
送文化下乡,演出进社区、进企业,承办国家级的体育比赛——在霸州,文化成为了新兴产业和城市的灵魂,崇尚文化逐渐成为一种风气
霸州建设文化名城说的是“大文化”。打造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是霸州在建设文化名城战略中给自己的定位。
“温泉之乡”是大文化的生动体现。已有的茗汤温泉是霸州利用地热资源开发的一处旅游休闲场所,如今已成了京津冀都市圈中小有名气的景点。今后霸州还将大力建设温泉旅游设施,把温泉旅游与现代旅游文化有机地融合,形成旅游、会展、商务、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格局。 “用文化增强吸附效应,今后的霸州将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区域性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中心、建设区域性文化休闲中心娱乐中心、建设区域性体育中心、建设区域性人才基地。”市长杨杰说。 “区域性”体现了霸州文化名城建设的脚踏实地。同时一系列具体措施也逐步推开。2006年7月份、8月份,中国乒超联赛两场赛事在霸州上演,几乎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霸州人对文化的推崇有历史的熏陶,也有今天耳濡目染的影响。 每年5月到10月,霸州市委宣传部都会协调各单位组织20余场精彩的群众性文艺演出,这些演出从活动中心到街心公园,从进社区到进企业,每场都会吸引数千名群众观看,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霸州的“同一首歌”。 为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近年来霸州举办了“信合杯”、“建光杯”、“梅花杯”等多场赛事,从歌唱、戏曲到演讲、少儿讲故事等,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而且从市内比赛中培养出的一些文化家庭,还先后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神州大舞台”栏目,并且成了第一个在该栏目举办“霸州专场演出”的县级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