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戈壁梭梭的帖子
中国门球运动的开展,已经走过三十个年头,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振奋,球艺水平的提高亦被世锦赛的成绩所证实。但是,近几年,我国门球运动的发展形势趋缓,甚至还有些地区出现了停滞萎缩的趋势。前不久我从网上看了聂桦女士发表的文章,她对中国门球发展的历程、目前状况和潜在的危机分析得非常精辟、透彻,并用“箱体式发展”和“月明星稀”这两句话,对当前我国门球运动的状况做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我看了这篇文章,深受启发,很受教育,为此,我想围绕如何突破箱体式发展,使中国的门球运动再掀高潮,谈谈自己尚不成熟的一些想法。
一、要使中国门球运动大发展,首先必须纠正门球场上的不良风气。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谢催林老师发表的一篇文章,主题思想就是发展和谐门球文化,这个问题讲得太好太及时了。现在,门球场上的风气确实很差,经常为了一个战术问题或者一杆球的失误,争得面红耳赤,互相埋怨互相指责,有时甚至酿成骂架斗殴。这样的门球活动,谁还喜欢谁还愿意参加。我们单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早在90年代中期,我们就建有一块两连片的门球场地,从事门球活动的爱好者有二十人之多,当时的气氛也很好,打好了大家掌声鼓励,打坏了也没有任何人去指责,整天都是高高兴兴的玩得非常快乐。而且,球艺水平迅速提高,很快就成了本地乃至全兵团最有实力的一支门球队伍。但是,现在的情况变了,球场上的不良风气搞得几个人互不讲话,并因此离开了门球队伍。还有几个新退休的人员进来没有多久就又退出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初来乍到,球艺水平不高,受人歧视,甚至还为一杆球没打好受到严厉训斥,所以没有多久他们就都不干了。现在,我们这支人强马壮具有雄厚实力的门球队伍只剩七八个人了,搞不好,用不了几年就要散伙了。
向我们这么典型的单位不一定是普遍的,但是,门球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风气绝对是普遍的。此风不纠,对门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进一步解决对门球运动的认识问题。
门球确实是很适合中老年人的体育运动,但是同时也是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明确提出,中国门球已被列为国家正式体育项目,要求要把门球运动融入全民健身运动之中,融入打造体育大国强国之中,使中国的门球运动成为大众化的全民体育运动。我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宣传力度很不够,绝大多数的干部和群众仍然认为门球乃是老年人的专利,甚至还有很多群众根本就不知道有门球这么一项体育运动。像这样怎么会有门球运动的大发展?为此,我建议一定要加大对门球认识问题的宣传力度,不但各级门球组织要宣传,门球界的媒体要宣传,还要唤起更多的媒体尤其是电视这一媒体也都来宣传,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解决门球登陆央视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人们很快就会转变对门球的看法,喜爱门球愿打门球的人马上就会多起来。
三、要放开手脚大胆的进行门球自身的创新。
门球的确是一向很好的体育运动,它不但健身而且健脑,没有人与人的身体接触,更没有粗野的相互冲撞,是一项既高雅又文明的体育运动。所以,它一被引进中国就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的青睐。有不少的离退休的老人都迷上了门球并投身于门球运动之中。这一点,已被三十年门球运动的迅速发展所证实。但是,门球自身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是偏重于康乐性缺乏竞技性,节奏缓慢运动量较小,不太容易被广大的青壮年和青少年这些群体所认可。这对打破箱体式发展,尽快使门球向更加广泛的群体拓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中国的门球必须改革必须创新,千万不能被世界门联的规则和规定捆住自己的手脚,无论如何不能一切照搬照办,必须要有符合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门球运动广泛的适应性,不能老中青少都一样。老年人的门球,青壮年人的门球,少年儿童的门球,在遵循共同性的同时,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老年人的门球要偏重于五人赛制,偏重于康乐性,偏重于技巧性的小球打法,节奏要慢,运动量要小,不能搞成激烈的竞争。而青壮年的门球要偏重于单人赛和双人赛,偏重于竞技性淡化康乐性,要加快节奏加大运动量,使整场比赛自始至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少年儿童也和老年人一样,偏重于五人赛制,以便培育他们的团队精神。在打法上,要偏重于技巧性和战术性,以便能够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可想而知,这样的门球运动不会再是只有老年人才喜欢,中青少儿这些群体都会喜欢。那么,现在这种以老年为主的门球运动逐步向中青少儿拓展就不会那么难了,箱体式的发展就会自然而然的被打破。
四、要充分发挥城镇门球运动的辐射作用,把农村门球运动的发展带动起来。
正如有些同志分析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农村,如果农村的门球运动不发展,打造门球运动的大国、强国那是不现实的。而且,目前农村门球运动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大抓农村门球运动的发展时候已到。对于所有这些看法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是,对城市门球发展和农村门球发展的关系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中国门球的发展不是农村包围城市而是城市带动农村。
所谓农村包围城市,乃是中国革命根据我国的实际所选择的一条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这一选择完全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大家都清楚,我们同俄国的情况大不一样,也同马、恩、列、斯所论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条件相差太远。我们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尤其是民主资本刚刚起步,有点现代的工矿产业也都被当时的官僚买办阶级所操控,全国的产业工人只有二百万,而且分散在全国各地无法集中,所有的大中城市乃至中小城镇和主要的交通要道,均有当时的反动军队重兵把守,如果我们也像俄国那样,先在城市发动工人武装暴动夺取城市,而后占领农村,势必是以卵击石,其结果只能是失败不可能成功。为此,我们果断的放弃了对城市的进攻,把革命的力量转移到农村,在农村逐步发展壮大自己,最后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一举夺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历史已经做出了结论,毫无疑问它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国门球运动的发展是不是也要走当年革命的这条路,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因为它已经不符合当今我国的国情。
门球引进中国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那时,正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老干部和建国初期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都已到了离休退休的年龄,一个庞大的离退休的老人群体形成了,恰在这个时候门球运动进来了,而且它又是非常适合于老年人的运动,所以城市城镇的老年门球运动一下就发展起来了,这是客观因素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愿转移的,如果谁想在那个时候就着重到农村去发展门球是不可能奏效的。
有人说城、镇门球运动的发展已经走到尽头,如果还要继续大发展只有到农村去。不错,门球下基层门球到农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城市门球运动的发展是不是走到了尽头,我的看法是不同的。我认为,只要门球场上的不良风气纠正了,人们对门球运动的误识转变了,由于门球自身的创新更有广泛的适应性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临近,城镇退休人员的剧增,城镇门球运动再掀高潮是完全可能的。上海国际门球竞赛基地和霸州门球基地建设就是这一高潮到来的先兆。我们绝不能把城市门球发展和农村门球发展对立起来,城市门球发展对农村门球发展有着强有力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而农村门球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城市门球的进一步发展,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绝对对立的。
前几天,我报到了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在继续抓好城区门球发展的同时重视基层农牧团场门球的发展。农六师五家渠市是兵团直接管理的师、市合一的单位,总人口三十多万,城区只有几万人,绝大多数人口在基层农牧团场,二十多年来,城区的门球运动红红火火,而基层农牧团场的门球运动基本是个零。从2008年开始,师市老干局、老体协和师市门球协会携起手来共同来抓基层农牧团场的门球运动发展。他们组织了若干名优秀的教练员、裁判员和门球运动员,分期分批的下到农牧团场,宣传门球,动员并帮助他们修建门球场地,组建门球队,举办门球培训班,为他们培训教练员、裁判员和门球运动员。时间不到三年,就有十来个农牧团场把门球运动轰轰烈烈的搞起来了。我相信,如果全国各地都像农六师五家渠市这样,那么,早期发展起来的城镇门球运动就一定会把农村门球运动带动起来的。
五、要抓两头带中间。
一头是老年人,另一头是少年和儿童。老年人以离退休人员为主,这一块是容易发展的,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工作的负担,兜里又装有一定数量的养老金,他们不但可以在本地玩门球,而且可以到全国各地区打门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愿意自己掏钱买娱乐,买开心,买健康。少儿这一块更好抓,只要国家下决心,把门球运动列为中小学的体育课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由于两头的发展和影响,中间这一块正在忙碌工作的青壮年,也会逐步爱上门球迷上门球,把在职工作人员的业余门球运动也开展起来。
六、要下决心尽快调整管理体制。
随着门球运动发展范围的不断扩大,还是单由老干部门管理不行了。所以,我建议要由体育部门和老干部们共同来管理。具体的办法是把省、地、县、市的门球协会搞成双重身份,既是门球协会又是老年门球协会。作为门球协会其管理部门是体育局,负责整个门球运动的管理,但要侧重管好中青少儿的运动;作为老年门球协会其主管部门是老干局,专门管理老年门球运动,但是,同时又要关心和支持中青少儿的运动。这样一来,体育部门的上下关系理顺了,体育部门和老干部们的关系协调了,门球运动的经费渠道也拓宽了。我想,它对门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七、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逐步实现门球运动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门球要大发展,单靠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门球协会的主渠道作用是不够的,必须要同广泛的社会参与结合起来才行。因此,一定要促使广大的农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乃至私人个体都来办门球,只要有了这样两条腿,就可以迈开大步向前奔了。
要逐步淡化福利门球,不要一搞比赛就包吃包住甚至还要大发纪念品。一定要让人们意识到玩门球也是一种消费。要促使出现更多的门球产业实体,强化门球运动的商业化运作。现在,已经出现的霸州门球基地、海润门球俱乐部以及早就成立的门球专业公司,都是门球产业化商业化的一些幼苗,必须倍加珍惜,加强对其指导,以便使它更好的发挥门球产业化商业化的示范作用。
我相信,只要这样抓下去,中国门球运动发展的新高潮一定会到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