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S球迷 于 2012-11-24 16:07 编辑
看 少 儿 打 球
我打了20多年球,还是头一次在现场看少儿打球,激动的我相机不停地为他们拍照,一天七场比赛,没离开他们,小朋友们的可爱神态和技艺水平,叫我永志不忘。 2012年1 1月18日天津汉沽区的五名门球小将,在唐山市门球场。与唐山的成年球队,比赛七场获得全胜,把唐山的叔叔大爷们打个“落花流水”,打的他们心情激动、拍手叫好。好在那里?讨论如下: 一是心理。虽是13岁的少年,在球场上的心理素质相当不错,出乎意料。他们不惊不慌,不急不燥,稳扎稳打,每个动作,步步到位。看他们的神态举止、站位、苗准、击球等等动作,都那么自然、流畅、精准和快捷。他们精力集中,不受外界干扰,好像根本就听不到外界的情况,也不在乎外界的一切。只是一心做自己的事。他们纯真朴实,没有成年球员的种种奇思怪想,一心听教练的,并认真完成每一步操作。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当听到场外的鼓掌声、叫好声、贺采声,就特别高兴,精神更加振奋。这和成年老头的感受预期,大不相同。比赛中,只是和他们同区的长辈们输掉了,可能是怕长辈们面子上挂不隹。这五名小球员的心态,几乎都是一样的好,要说是天生的,又不是一个妈生的,这就是教练的功劳,身经百战的结果。 二是功夫。 聪明的教练和其长辈们,把当前比较优秀的击球方式、技术细节,技术技巧、操作规范等。通过整理、完善提高后。都用在这些小将的身上,如击球采用正身站位,落地苗准,以脚为轨,直线击球。闪带也是正身站位,斜脚踩球,双手握杆,正身击球。送球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基本到位,而且角度、距离、方向也基本理想,让看球的人步步随声叫好。(图一、二、三 )这些技术方法是前辈教的,可工夫却是自己练出来的,可知,这些孩子们要付出多大的辛苦。(技术细节略)
图一 图二 图三
三是默契。教练与队员,队员与队员的良好配合,充分体现了各自的风范和气质,一句话:“官是官,兵是兵”。教练徐绍章同志,既是一位可敬可爱的师长,更是一位称职的教练。指教用语和肢体动作,比较简练、精准、到位,老练朴实,胸有成竹。孩子们的不足之处,也是善意引导或解释说明,如:劲小点没到位。下次注意等等。小球员们一一欣然接受。让怎么打就怎能么打,不打折扣,他们每打完一杆球,就抬头看教练,静等教练的指挥。根本就没有成年球员那么多的个人想法。队员间也不出现争执,好像是“各干各的活,不管他人事”,所以球打的认真、专一、效率高。这一点成年球员,要好好学习。
这些小球员的个人品德都不错,尊重师长,尊重他人,不骄不燥,纯真可爱。在比赛结束后,临别之前,排成横队,鞠躬答谢,爷爷奶奶再见,可惜我只在激动中。没有抢拍下这一珍贵镱头。 随着年龄的成熟成长,技术还会不断提高,依据规改限双的更高要求,把远射和擦顶球的技术再提高一步,就更好了。 只是观察没有调查,不切之处,敬请谅解。 2012 年11月 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