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孟凡银 于 2012-9-13 10:11 编辑
门球比赛仍应以团体赛为主
在门球网站上,有不少网友建议减少门球团体赛事,将单、双人比赛列为门球比赛的主要项目。其理由是: 团体赛技术提高慢,竞技低观赏性差, 赛场上经常发生吵嘴等有损团结的现象。这样改是否有利于门球运动的巩固发展? 为此,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做了一点调查,现将所了解的情况和意见综述如下,供参考。
一、团体赛制是门球健康发展的基石 1、多数球友的意见是:门球运动在我国从开始引进到全面推广,都是由政府立项发文号召,各部门和企亊业单位出资兴办,以离退休干部职工为主体的群众健身项目。至今,中老年人仍然是门球运动的主体,以单位冠名组队参加的团体赛制,依然是推动门球运动健康发展最有效的比赛形式。 2、团体比赛可调动广大门球爱好者参加门球运动的热情。比如,十几年来,我县坚持每年举办千人次以上传统团体赛亊九次,仅有一次单、双人比赛,分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而每组報名参赛的都不超过30人,多数年龄较大的球员觉得参加单人、双人比赛,给自已心里压力太大,外出参赛独自出行也不安全。 3、团体赛有利于解决经费难题。比如太湖县门协每年要组织十几支球队外出参赛,每个队都是以企事业冠名,常年得到所在单位资助,克服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太湖县二十多年门球发展的历程可以证明,只有通过举办各项团体赛事,才能吸引群众,使门球蓬勃发展。 相反,如果只组织个人单项赛亊,县(市)级以下门球协会就只能是为少数人服务,几呼无亊可做,向政府行政和企亊业单位筹集经费兴建门球设施就会很困难。比如在我们安庆市范围内,多数县因经费困难没有组织过个人单项比赛,到市里参加个人比赛的人也很少。 4、单、双人赛虽然能提高个人积极性,但只适合在中、青年中开展。因为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所限,参与这种竞争性极强的比赛,容易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二、改变或减少团体赛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1、我国门球运动还沒有走向市场化,大多数门球活动还是福利型,如果门球比赛以单、双人赛制为主要形式,其社会效应要比团体赛差很多,多数基层单位是不会出资相助个人参赛的,县门协也无人力、财力为少数人服务,参赛者只能当“个体户”。 2、如果减少限制团体赛制,以単位冠名组队就沒有必要,将使很多基层球队自行解散。不仅造成门球社会资源的流失,门球人口将减少的更快,甚至基层单位已修建的门球设施和场地,将被荒废或移作他用。在寸土寸金的当今社会,再兴建门球场地就会很困难。 3、只有単、双人赛,少有团体赛,公共球场日常的门球活动,就会出现“球王争霸”,甚致吵嘴打架,众多不願参加个人单项比赛的离退休干部职工,是不会轻易退出拱手相让的,一定要讨个说法,这种不安定因素,将促使基层门协难以协调工作。 4、每年在当地以单位冠名组队参加的各类门球比赛,不受年龄限制,不仅发挥了社会积极性,老人们也都当做喜庆大亊,给人以团聚欢乐安全的感受,球友之间和谐交往。如果参加不了团体比赛,只能望球心叹,这对多数中老年球友的心灵和健康都是伤害,又要回到无所亊亊,到处闲逛的状态,这完全背离了当初引进推广门球运动的宗旨。 5、 举办一场单人比赛与团体赛所耗用时间、人力、财力是相等的,而参赛运动员只是团体赛的五分之一,从主办方的回报角度来说是不合算的。如果将团体赛与个人比赛相结合,既能满足各种参赛者的需求,也使主办方的投入有所回报,将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办赛方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门球比赛仍应以团体赛制为主,但赛制要改革完善; 单、双人比赛可以跨省、区适量举办,也有利提高竞技和选拔人才; 比赛中涌现的“帅才球星”可以跨行业、跨省、跨地区强强结合组队,参加全国各类团体赛事,可更有利于门球运动的发展。
原载《门球之苑》2012-9-第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