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球需要新形象 ◎坚冰
在大多数国人的眼里,门球不过是一群老头老太用木榔头在地上敲敲打打的玩意儿,那灰暗的沙地,杂乱的着装,缓慢的节奏,单调的动作,使人觉得这项运动难附激情,缺乏美感。由此想到,门球运动要推广普及,确需改变自身形象。
每个走进门球圈里的人都能切身体会到门球运动的多般益处,说起打门球的好处无不津津乐道,并都在口传亲授为门球运动的发展努力。20年来,我国门球爱好者的队伍主要是靠着这种口碑式的传播发展壮大的。然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仍然依赖口碑式的传播,门球是不能改变形象、不能引起广泛关注、不能吸引众多社会民众认识门球和投身门球运动的。
在日本,门球运动素有小高尔夫之称。绿草茵茵的球场,现代化的记分牌,穿戴整洁、漂亮的球员,优雅的击球动作,无不令人赏心悦目。那以千万计的门球爱好者中,既有年老的长者,更有学童和青壮年人,连政界高层人士也不乏深爱门球者,不然内阁总理大臣杯、文部科学大臣杯门球比赛何以年年搞得热热闹闹?门球运动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运动项目之一,并且是一项终身性的国民体育运动。
门球运动在我国兴起时,适逢我国大批老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和健身的需要。为顺应国情,当时推广使用了沙地球场。沙地球场使门球技、战术水平得到了发展,但却没了绿草坪带给人的心旷神怡。在沙地球场上选手们发明了跨打、纵向侧打等击球方法,就此形成了现代模式的中国门球运动。
中国门球需要新的形象。只有门球运动有了亮丽的形象,丰富的内容,才会形成自己的文化,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门球新形象的形成也是门球文化的形成。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要发展,就要从企业品牌、企业精神方面首先构筑自己的企业文化,有了企业文化的支撑才具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体育项目也同此理。一项运动也需要有自己的文化。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就力主要将娱乐和休闲变成一种文化,主张“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因而,我们要为门球重新包装。
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门球运动发展条件。但是,如何尽快为门球运动换上悦目的新装,需要广大门球工作者和爱好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主意,想办法。我们相信,在门球人的不懈努力下,门球之花将会更加绚丽地绽放在祖国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