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海少王子的帖子: 校园门球之花何时开?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张溪郑二小学 门球运动是一项体脑并用、动静结合、轻松有趣、强度适中,老少皆宜的大众体育项目,这项运动集技术、战术和心理素质于一体,是青少年锻炼身体、培养性格、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受益终身的体育项目。
自2006年门球运动被引进我们学校以来,就成了同学们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这项运动在张溪郑二小学的生根和迅速发展,不但得到了香港新华集团蔡氏家族和张溪村府的大力资助,也得到了省门球协会、市教育局、体育局、市门协、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所以在这几年间,张溪郑二小学门球队如雨后春笋的生长速度,经过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各种大赛的磨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在前进的路途中,我们深感门球发展的步履之艰辛,尤其是青少年门球的发展,更是寸步难行。在整个中山市,能坚持开展青少年门球运动的只有张溪郑二小学一所学校,曾经尝试开展这项运动的小学或中学都不到半年就夭折了。究其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认识上的误区。
一般人都认为:“门球是老年人的运动”,不适合少年儿童。很多人以为打门球是退休以后的事,没退休打门球不合适,年轻人、青少年去玩就成了不务正业。
二是认为门球运动量小,节奏慢,没有观赏性。
三是门球比赛成绩不计入体育总分,没有参与的价值。
四是担心学生参加门球活动会影响学习成绩和出安全事故。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误区,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般人这么看待门球运动,跟门球在社会上的客观影响是相对应的。然而为什么许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是值得我们深省的。我想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门球运动了解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从周围的中老年人身上了解到门球的康乐功能一面。二是我们的有关管理部门在社会中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没有让这项运动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三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积极参与到门球的推广和发展中来,不能让门球运动在学生中有正确的认识。四是我们的裁判队伍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快步伐提高,以接近奥运裁判执裁水平,促进门球技战术水平的发展和提升。五是在校园里缺乏具有资质的门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六是门球运动的社会定位不明晰,很多地方都是行政上属于地方体育局管理,财政上去是由老干局或老年体协等承担或支持,使得门球运动的发展找不到“爹娘”,失去了发展的明确方向。而各地的青少年门球就更不知道由哪个部门管理。
为此,我们有需要为处于发展瓶颈阶段的青少年门球运动出谋划策,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出路。那么,青少年门球的发展之路在何方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第一,给门球找到一个真正的“家”。到底是谁管这个项目,应该在全国都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不要在广东是老年体协管,在河北廊坊就是体育局管。目前的这种状况下,没有哪个部门愿意承担门球成长的大任,就是严重制约门球运动的发展和推广的关键。
第二,青少年门球的发展必须有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因为学校的主管部门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来说,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参与的活动才有实际意义,才会得到认可,才有在校园推广和发展的可能。教育行政部门只要一句话或一份文件,门球在校园的推广就会呈现一番春暖花开的美丽景象。如果仅凭学校的特色或兴趣发展,只会事倍功半,徒劳无功,半途而废,最终都将会不了了之。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从三方面给予校园门球进行支持。一是行政权力上给予支持。现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似乎都跟上级教育部门的下发文件相关,如果门球也能跟其它球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踢键等)一样获得同等的合法身份,相信多数学校都乐于开展这项集体力运动与脑力运动于一身的高雅文明运动。二是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在各地的体育教师的职务培训中纳入门球课程,让所有的体育老师都了解门球和门球规则,这样会最大程度上铺开校园门球的普及。三是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教育部门可以如每年举行的跳绳、踢键比赛一样举行不同级别的门球联赛,设立一定的奖项,纳入学校的业绩,让校园门球朝着竞技的方向发展,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社会对门球运动的关注和发展的目光。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意志,要把在学校推广门球运动作为门球发展的主战场。且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在校园中得以推广的体育项目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更容易在社会中得以推广和壮大。
第三,国家体育总局社会指导中心应该在推广门球运动方面加大力度做更多更有效的宣传工作。对多数打门球的人来说,他们能了解到有关门球方面的信息是非常少的,一般只有两条渠道,一是《中国门球协会官方网》,二是《门球之苑》杂志。而对于21世纪影响家庭最大的媒体——电视,却可怜得难以见到门球的影子。试问一项大众在生活中少见的运动,叫他们怎么去喜欢呢?真可谓“想说爱你不容易”。当然,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做这些宣传工作需要资金,但俗话也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如果没有人去做这样的事,门球运动就更没有资金进来,这项运动就永远都是一项“穷酸运动”。
这些年,虽然中国门球协会在内部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如门球规则的不断推新,促进了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赛事的规范安排,使得比赛更有层次性;参赛运动员和裁判员队伍的年轻化改革方向,也令门球比赛朝着更高更强迈进了一大步。但这些改革和措施,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门球运动在社会中的认知度,也没有改变它一步一步走向衰弱的命运。因此,我们的有关部门下一步应该拿出更大的勇气,下更大的决心,让门球朝着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下去,以**同志改革开放的魄力和勇气让门球成为家喻户晓且喜闻乐见的运动,也给门球30年来一次走出困局的机会。
总而言之,中国门球运动的发展要靠中国人的集体智慧。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下,这项运动更需要政府部门(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积极参与才会有出路,而校园门球的发展,则更依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亲手规划发展蓝图。
少年门球强,则中国门球强!少年门球壮,则中国门球壮!
以上是本人六年来从事门球研究的一点拙见,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更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更多的真知灼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