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东丽区体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十五”期间东丽区体育在局党组的带领下,紧紧围绕东丽区委提出的“比学赶超争先进,苦干五年争第一”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政能力,带领干部职工发扬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以超常的发展速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体育场馆建设、与高校联合办学、招商引资、体育产业创收、体育艺术学校的办学模式和规模等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群众体育,如火如荼。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载体的群众体育,每年区级竞赛活动30余项次,其中包括学生、职工、农民、妇女、老年人等,在巩固发展传统健身项目的同时又引进开发了一些品位高雅、简便易行的活动内容及具有示范性的大型群体活动,“全民健身大拜年”、“农村正月文体活动月”年年有新意,岁岁有提高。
大型比赛,打出品牌。为充分发挥东丽区体育设施的作用,几年来承办了国际体育交流活动6项次,全国体育竞赛16项次,天津市竞赛活动20项次。组织规格高、质量高、数量多的竞赛活动,居全市第一位,不仅极大地丰富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同时宣传了东丽,宣传了天津,提高了东丽在全市、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
竞技体育,方兴未艾。天津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是我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是对各区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大检阅,区委、区政府对本届运动会给予高度重视和大量的投入。
为了落实区委提出的“苦干五年争第一”的奋斗目标,我区组建了678人的代表团,参加了22个项目的比赛,通过全体教练员、运动员顽强的拼搏,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以104.5枚金牌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在全市展示了东丽人“苦干五年争第一”的豪迈气魄和东丽区的综合实力,为东丽人民争了光。
东丽体育艺术学校励精图治,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训练、严格管理,打造出一支作风顽强、勇于拼搏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5年内向市体校及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102名,仅2006年就输送了28名,是全市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最多的单位之一。几年来,共输送体育人才380人,在参加国际和国内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体育产业,长足进步。充分发挥国有体育设施的作用,不断扩大对社会开放的辐射面,统筹协调,一手抓公益性体育事业,一手抓经营性体育产业。把体育的主体产业和体育的相关产业搞活、做大。与天津体育学院合作办学稳步发展,体育中心、游泳中心对社会开放,引导健身,拉动体育消费,被更多的人所认可。东丽宾馆在面向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大量承接体育赛事活动以及体育用品经营部等部门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各创收实体,年收入共2000多万元。
社会事业,迅猛发展。注重抓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东丽体育中心基础建设。几年来由政府投入和自筹资金近1亿元,先后建成东丽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运动员公寓、教学楼及配套设施等40000多平方米;全民健身广场50000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健身、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条件,并具备承接2000人大型体育比赛和集训的食宿、场地条件。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乡、村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梯次推进、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等积极有效的作法,建成健身广场4个,健身路径22条,把场地建到了农民身边。
“十一五”东丽区体育工作的口号是:“奋发图强,再创辉煌”,打造全国体育强区。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事业的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全区加快发展的大局出发,拓宽视野、创新观念,继续采取超常有效的措施,促进东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