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萤火虫 于 2025-5-6 07:51 编辑
谈门球竞赛规则有十多项大变化
(之 四)
四、开球三轮没有通过一门的规定
在2004规则书中第36页 附则中
建议各地区、各单位可以根据比赛规格、规模、水平、年龄等因素,在引发比赛规程时,选择使用本规则附则。
2、同一号球如三轮没有通过一门则失去比赛资格。
在2009规则书中第44页 附则中
以下规定可以在各类比赛中试行
一、同一号球如果三轮没有通过一门,则失去该场比赛资格。
在2011规则修改过程中,则果断的删除了“同一号球如三轮没有通过一门、则失去比赛资格”的规定。
个人观点:
1、“三轮没有通过一门、则失去比赛资格”的规定,在全国门球比赛中虽然没有进行广泛、铺开的全面实验,但是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实验。实验结果反响并不好。
2、实验甚至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大笑话。
自认自己技术水平可以、就是不信邪的运动员,连续两次放弃进一门,却在第三次进一门的过程中意外的翻了船,终于获得了失去比赛资格的恶果。
3、球场上同样少一只球。由于球形不同、对球场上的局面影响,简直是千差万别。
球场上少一只一门留球:对方必须处处注意、提防留球的动态与发展变化,生怕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一门留球比场内球还难防!这就是人们普遍会重视一门留球的动向、绝不可以小视的原因。
球场上如果少一只退出比赛的球。那么对方一定会比过年还要兴奋、高兴。对方有一只球退出比赛,就说明:自己一方每一轮都有《造打王牌球》的机会。王牌球防不了、王牌球的威力至高无上,送到哪里、那里一定遭殃。
4、实践证明:一味地鼓励进门、是门球运动的下下策;战术算计、合理安排进门才是门球运动的上上策。
5、“三轮没有通过一门、失去比赛资格”的建议,主观动机是好的。通过实验的实践检验、证明他不可行,及时进行删除也是完全正确的。
我相信:“三轮没有通过一门、失去比赛资格”,将会在门球竞赛规则不断发展、修改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不会被门球人所遗忘!
最后再补充一点:门球运动“打轮次制”的建议呼声也挺高,如:
从2011规则书中第46页 附则中,就首次开始有
2、举办康乐型比赛时,采取5轮赛制。
在2015规则书中第46页 附则中,则继续有
三、根据具体情况,可在本规则基础上选择执行下列规定:
2、采取5轮制。
而在最近的2023规则书中第54页 附则中,继续坚持有
三、为适应不同人群需要,可在本规则基础上选择执行下列规定:
2、采取5轮制。
本人观点:
呼声这么高、又是由许多门球运动积极爱好者推崇的建议,为什么不能在门球运动的汪洋大海中泛起点点涟漪呢?原因如下:
1、门球运动采用5轮制,脱离了门球运动是大型、多组、群体、同步开始、几乎要求是同步结束的客观现实。
2、门球运动采用“5轮制”,小范围玩玩可以,举办大型比赛、即使是“康乐型”比赛也不可以。
3、“5轮制”比赛,多组即使同时开始,结束时间也很难取得统一,差异一定会很大。一组比赛结束时间差异大,再接下去进行一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组委会是不可能自找麻烦、去采用轮次制的。
4、我建议:打轮次制、既然连进行实验的人群都找不到。在今后的修规过程中,像删除“三轮没有通过一门、失去该场比赛资格”一样,果断进行删除!这一删除的举措,是经过三届门球竞赛规则 附则的修改建议与考察,证明:再继续保留下去、已经毫无任何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