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音淖尔 于 2024-2-23 06:20 编辑
摘自技战术文集 点与角在门球运动中的关系(一)
文/素尘瑾 编辑/高永祥(北京市)
清楚地了解门球运动中点与角的关系,在门球比赛的实际战术运用上也就了然于胸,就此对点与角的关系进行粗略分析,供球友们参考。
一、点与角的关系
门球运动中的击球过程和门球比赛的战术运作,是和点与角打交道的过程。打好点,利用好角,合理施力,是技术运作的必经之路,更是战术组合成败的前提。
点与角,看似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有了点,不等于有了角。如压线球仅是一个点,这个点是产生角的基础,是出现角的前提,是形成角的条件。能否制成有效的角度,是对点的形成和落位选择的关键。由此看来,只要在赛场上利用好点,在点的基础上把握和选择好角,就可以组织起强有力的攻防战术,进而与对手抗争。
打好落点和制好角,一是技术水平高低的体现,二是得适应战术的需要。把这两者完美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一支球队的技战术水平。
比赛中,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角度,还是通过技术手段制成的角度,都是进攻的基础条件。不积极制作角度或有了角度而不善于利用角度,那就是浪费机遇和进攻的机会。
二、瞄准点
是指击球员上场比赛中,击打自球撞击他球或通过球门、撞击中柱,实现战术目的的必经之路。通过正确的视觉,将目标、自球和槌头、槌尾,四者联接在一条直线上。其中,撞击点和自球通过的方位座标点(如他球、球门、中柱或其它落点),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点。 瞄准方法如下:
1、单球瞄正中。这里的正中,是指自、他两球对心撞击点。
2、错位球瞄近内。所谓“近内”,是指自、他两个球形成错位时,离自球最近的第一个他球的里侧。一般地讲,瞄准点选在第一他球的左(右)侧和第二他球的右(左)侧,容易撞击他球成功,命中率高。
3、“眼镜”球瞄中缝。近距离的“眼镜”球,只要瞄准中间击球就可以撞击成功;远距离(8米以上)的大“眼镜”球(两个球相距约10~30厘米),也可以瞄中缝。但由于距离远,受场地平整度的因素影响和可能出现的击球偏差,自球行进中不走直线,而偏向左(右)一侧,就有可能击中其中一球。当然了,有时自球也会从两球中缝穿过,俗称“钻胡同”。
4、群球击中间。所谓群球,是指3个或3个以上的球形。至于击中间,是指自球距球群较远(8米以上)。群球的形成有多种多样,有三角形或多边形、重叠状等。对于这种密集球形的攻打,要根据形成的球势,选择自球的瞄准点和自球的行走路线。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撞击球群的中央。
5、边线球瞄内侧。若是自球停在边线球的两侧,要把瞄准点选在他球的内侧。这样, 击打自球撞击他球,因力大使他球滚出界外,而自球则反弹折射留在界内。若是正瞄正打,就可能发生由于击偏自球滚出界,他球留在界内。这样的效果是得不尝失。
6、过门球瞄点不瞄面
(1)、正击过门。自球在门前,不论距球门远近,击球过门时,选准球门中央区域的一个点。将自球和选定的这个点连成一条直线,再把槌头平稳地放到这条直线上,构成槌尾、槌头、自球和目标四点一线。要特别注意,绝不能把球门作为一个点概略地瞄准,这样误差大,影响过门的成功率。
⑵、斜过球门。比赛开局运用守门战术,其目的是为控制球门。而守门球通常会守在在二门一号位或待过三门的球守在三门一号位。轮及守门球过门时,就出现了斜过球门状况。自球从二(三)门的右侧一号位过门,瞄准点的选择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门的右侧门柱前确定一个点,这个点距右门柱4厘米。通过这个点和自球构成一条直线,将球槌放在这条直线上,形成四点一线,可实现自球通过球门得分。这是因为右侧门柱前4厘米点距右门柱的距离大于自球的半径(3.75厘米),所以自球过门时碰不到门柱而顺利通过球门。假设这个点距右侧门柱小于3.75厘米的话,自球过门时会就撞在门柱上而不能通过球门;二是自球的右侧球边对准球门右柱内侧瞄准,其瞄准线是自球与右门柱的分切线,和自球向前滚动线是一条平行线,自球可沿右门柱内侧通过球门。
⑶、折射过门。比赛中经常遇到的球势是需要撞柱折射通过球门得分。从自球的中心点与门的左柱内中心点作一直线在从左门柱内中心点到二线的某点或到三角,再作一直线。从两条直线在左门柱内交叉点,作一条垂直线,在这条垂直线上取一点,此点距左门柱内顶约3厘米。自球的中心通过此点构成瞄准线,将球槌放在这条直线上精确瞄准,击打自球进门就可折射反弹到门后目标处,打掉对方他球或转移己方友球,从而实现了战术目的。(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