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球门线的作用
门球竞赛规则规定:球过门是球从球门前方经有效移动,整体通过球门线移动至球门后方。
于是才引出一个球门线的判断概念。
真实的球门线,应该有两根线即:门前球门线、和门后球门线。(比赛中套在球门上的牛皮筋——两根线)
这两根线将球门前后区域实际划分为三块不同性质的区域,即:门前区、门下区、门后区。
鉴定一个球是否过门得分?那就要按照规则具体标准和内容,进行以一一的比对。
符合标准和内容的、才能得分!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就不能得分!!!
比对的内容具体有两个重要方面:
1、球是不是停在球门前方?——要看、要判断球有没有触碰门前球门线?
2、是不是整体通过球门?——即主要看、要判断球有没有触碰门后球门线?
说明:符合过门标准的球,才算是:成功过门,才能得1分。
不符合过门标准的球,属于过门失败。失败过门的球、要想重新过门,必须按照标准,从头、重新来过。——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现在的门球竞赛规则,将门下区管辖的:3.75+1+3.75=8.5厘米这么大的一片区域被忽视了、被忽略了,实属不应该。
备注:触及门前球门线的球,不属于是门前球;触及门后球门线的球,也不属于是门后球。——也就是说:球的落点停在门前球门线、或门后球门线3.75厘米距离以内的球,都属于是门下球。
由此引发我的思考:
目前在实践过程中的实际做法是:基于球门线标准设置的变化和修改,在无形之中已经篡改了球过门原先制定的严格标准。——造成:门前球认定、判断上的麻烦和执裁的困难。(压球门线的球:是门前球?门后球?界外球?)
该有的东西、应该有!该有的作用、也应该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