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石岭居士表于 2006-12-2 鲁西印象
与王鲁西老师不熟,只知道他是中国门球界的名人。
第一次认识王鲁西老师,是今年4月在陕西富平参加全国门球锦标赛。知道他是〈门球之苑〉的技术指导。有过一次短暂的接触,谈不上印象深刻,只觉得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因为深圳龙岗是第一次以龙岗的名称组队参加全国赛,无名小辈。面对名家,没敢多言。
比赛结束,深圳龙岗队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第一个到场祝贺的就是王鲁西老师。心里一阵感动。鲁西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惊呀。
他说“我早就注意龙岗这支队了,你们这两年在广东的比赛成绩都不错”。
我从来没想过,鲁西老师面对着全国众多球队,还会注意各省那些还没参加过全国赛的无名之辈。心中又激动又配服,觉得这人真了不起。
11月22日,在广州奥体中心中冠总决赛赛场上,第二次见到王鲁西老师。再一次让我惊呀的是,他居然第一时间叫出我的姓名,见面后像已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亲热极了。心想“这老人家太好了,真是热情,随和、没架子”。
赛事紧张,我们这次派了两支队伍参赛,其中一支青年队是由龙岗区老干中心的青年人组成,球龄只有半年。我既是两队的领队,还是这支青年队的队员。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与鲁西老师交流,球场上见面只是简单的点点头致意。
26日上午总决赛结束后,因两支队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心情不佳,也因单位里的工作太多,考虑提前回深。欣慰的是,鲁西老师接受了我的缴请到龙岗走一趟。正好湖南名将刘建军也因事赴深,于是下午3点放弃了观看日、韩与冠、亚军的交流比赛,勿勿赴深。
路上心想,这次能请到中国门球界的名人、名将到龙岗,怎么也得“扫扫庭院”准备准备,总得做做“表面文章”免得失礼,给人笑话。可是,因为中心一支气排球队参加市的比赛,一支秧歌队在杭州参加全国赛,家里早就唱“空城计”了,再怎么准备也来不及了。干脆“素面”见人,给他们看我最真实的情况。
途中,我简单地把龙岗这十多年来门球普及和发展的情况,向两位客人作了介绍。鲁西老师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地做着记录。有些问题还问得特别仔佃。一路上,所有的话题都是门球……
我知道,这次鲁西老师到广州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冠赛的重要场次复盘,工作繁重。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到龙岗走一趟,纯粹是对门球新兴地区的一种关爱。
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我到中心时,鲁西、建军两位客人已经与我们的老同志在球场打球了。看到这种情景,真是感动。两位都是不折不扣的“球痴”。
因来不及做任何准备,我征求两位客人的意见,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客随主便”
正好,最近我们坪山街道有3个社区的人造草皮球场落成了,我这门球协会的会长都还没去看过,有劳两位“大人”陪我一同前往。
一路上,我们看了龙西、新生、龙岗、碧岭、沙堂、田头等社区门球场,还看了坪山、葵涌、大鹏等街道老干中心门球场。看得出来,两位客人兴致勃勃。
每到一地,不管是见到老同志球员、基层的干部、老干中心工作人员,鲁西老师都会给予鼓励,高度评价。这对基层和社区开展门球是极大的鼓励和促进。
鲁西老师话不多,但廖廖数语,精辟独到。极具鼓舞。
记得与鲁西、建军两位老师打球时,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几位年轻的球员说;
“建军也是和你们一样在广州打完天然草地回来,到了人工草地上对击球的力度控制上就调整得比你们快,一名优秀的队员,应该具备快速适应各种场地和环境,这需要长期刻苦的磨励”。
29日下午,在鲁西老师临走前,终于有机会与鲁西老师深谈。我也斗胆把自已对龙岗门球今后的打算进行了汇报,也倾诉了这十多年来在普及和发展门球的酸甜苦辣。鲁西老师静静地倾听着,不时地给予鼓励、教悔。经常是一句话,使人茅顿大开。他的善解和关爱,犹如一阵春风,醉人心裴。
一张帅气的国字脸;不太白的皮肤;中等身材;你猜不透是50岁还是60岁;脸上永远都挂着微笑;话不多;透着强烈的亲和力,这就是……王鲁西
最容易使人们记住的是……只要你是门球人,他的眼神永远都是那么慈祥、关受。
|
附:
忧天发表于 2006-12-2
有幸遇见鲁西老师一回,还是在富平。原以为王鲁西老师起的是与我一般的笔名,所以一见面就冒昧的问了一句,呵呵,现在想来还是好笑。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比赛中,徐卫国教练无意说了句:听说焦兰贵能日练1800杆,不信!大家猜这么着,他还真就自费跑了趟,敬业啊!
门球论坛需要热心为门球事业努力的人们,鲁西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石菩萨发表于 2006-12-3
我们认识鲁西老弟还是在几年前的大足选拔赛上,后又在山海关的比赛中相遇,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为人直爽、热情大方,热爱和宣传门球到了痴迷的地步,球技高超,但从不张扬,他利用每一次比赛的机会广交朋友,在门球界是个知名人士,大家都很喜欢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