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夏益民

用修规的办法解决“老大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9 07: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点赞!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08: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山明 于 2019-6-19 08:06 编辑
天下豪杰 发表于 2019-6-18 19:01
修规要有原则。建议:一、要有利于促进康乐性和竞技性共同发展;二、有利于促进技术和战术的创新和 ...

       规则的修改原则是“简单、易懂、少犯规”。这不是本人讲,而是中国门协修改规则人所讲的。但很多人在谈修改规则时不但不朝着这个原则进行,而且比原来的规则更复杂,规定内容更多,这就使得门球更难发展了。正象门球狂人所类似说到的一样,“使看的人都跑了”。所以本人认为,修改规则应要比原来的“简单、易懂、减少犯规”为好。但看来难度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9: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豪杰 发表于 2019-6-18 19:01
修规要有原则。建议:一、要有利于促进康乐性和竞技性共同发展;二、有利于促进技术和战术的创新和 ...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9: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云保 发表于 2019-6-19 00:24
中门网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wMzk3OQ==&mid=2651170981&idx=1&sn ...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其华_wAYXs 发表于 2019-6-19 07:54
为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点赞!拜读了!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9: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明 发表于 2019-6-19 08:04
规则的修改原则是“简单、易懂、少犯规”。这不是本人讲,而是中国门协修改规则人所讲的。但很多 ...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9: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命年60 发表于 2019-6-19 07:40
夏老师的建议实用性很强!对门球项目的未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点赞👍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9: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甲子 发表于 2019-6-18 19:14
此帖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衷心感谢花甲子总版主莅临转发,热忱厚爱!顺祝总版主门网昌达、阖家夏日康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9: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明 发表于 2019-6-19 08:04
规则的修改原则是“简单、易懂、少犯规”。这不是本人讲,而是中国门协修改规则人所讲的。但很多 ...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3 06: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门球的观赏性
             门球有没有魅力,有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取决于门球观赏性,  门球观赏性取决于门球技术和战术观赏性。
          经过年实践,根据门球自身特点和门球规则的要求,已经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战术。如:占位、留球、接应等开局战术;抢时、延时、抢分等残局战术;还有双杆、擦球、远冲、攻防、派遣王牌球等战术,都会在实战中得到灵活运用,充分显示了门球观赏性擦边和闪带是门球战术的杀手锏,掌握了就可能战无不胜,忽略了就可能屡战屡败!认真练好擦边和闪带,应是我们练球的重点项目!
          门球的观赏性,在于交战双方,互相斗智斗勇。防中有攻,攻中有防,你来我往,精彩对决。如果只讲进攻,不讲防守,就会出现漏洞,留给对方可乘之机。如果只讲防守,不讲进攻,就会坐失良机,被动挨打。赛场上就会出现一面倒,没看头的消极局面。
          提高门球的观赏性,首先应该依靠队员过硬的技术本领。没有技术做保证,该打的球打不上,该过门的球过不了,该接应的球不到位,什么样的战术都得落空。比如:擦球战术,只要接好球,有角度,运动员牢记要领,沉着应战,角度直奔目标,力度恰到好处。攻可消灭对方有生力量;防可摆脱困境,转危为安。如果,擦球不到位,甚至擦空,什么战术目的都会落空。其次,指挥员与运动员的密切配合也很关键。每个运动员都要服从指挥,认真理解指挥员的战术意图。攻怎么攻,防怎么防,是抢分还是抢时,指挥员比运动员看得更全面,更客观。运动员千万不能个人意气行事,否则就会贻误战机,因小失大。
要多练有难度的战术。实践证明,战术难度越大越具观赏性。比如:远冲战术。红方在四角摆好了1、3、9联手阵势,2号球过了一门,借10号过度,冲二门成功,能否远冲四角,向红球发起攻击。有难度,但红球有交叉就有机会。是进攻还是放弃,红方队员、指挥员都在担心;白方人员也在犹豫;场外观众更加关注。2号队员艺高胆大,也曾多次练习,一击远冲,力度恰到好处,将红方三颗球全部清场。迎来的是一片掌声和欢呼声。这种战术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扎实的基本功。这种战术完全可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门球比赛中球门的攻守往往是双方搏斗的重点之一,谁占据球门谁就取得主动权。过门得分是门球比赛的主要目标,攻守球门进门得分是比赛的关键,只有顺利地夺取二门,确保全队的球过二门得分,才能为夺取全局的最后胜利打下基础。终局阶段掌控三门,是终局争分的有效措施,它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因此,攻守球门最有观赏性,  是球赛的战术重点!
           为了门球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门球观赏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2: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掉“老”帽子,发展中青少,这是涉及门球运动的领导体制,发展方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摘掉“老”帽子,就是领导机构要“脱老”,领导成员要“避老”,宣传、发展别“唯老”。
    首先,各省市区县门球协会,应该像中国门球协会那样,脱离涉老部门的领导,改由同级体育局领导。中国门的球运动,近几年之所以有较大发展,当前中门协这种领导体制,起了关键作用。下边就不行,我举两个例子。县一级门球活动大多由老年体协代管,有个县老年体协的主席说,“我是老年体协主席,我管青少年的门球活动干啥?”还有的地方,老年体协,归老干部局领导,那管的“面”就更小了,我曾亲自听一个老体协主席说,“我的工作重点,“就是”管离休老干部的活动,至于别的,只是捎带一脚”。人家说错了么,没有错,你让“老年”体协去管青少年的活动,那不是越位吗。这是领导体制不理顺造成的问题。
    其次,各级门协的领导成员中,应 “避开”老年人,除少数影响大,还愿意为门球做奉献的外,尽量不用或少用退休人员,改由在职人员担任或兼任,就像中国门协那样。中国的门球运动,是离、退休人员搞起来的,没有他们多年的不懈努力,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他们的历史功绩,谁也不能忘记。但事物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矛盾是互相转化的。上世纪80年代同现在比,各方面的情况都大不相同了。尤其是人们的思想,特别是价值取向,差别太大了。上世纪80年代,是讲奉献,现在是讲“实惠”。当时的离休干部,为门球的发展,他们可以夜以继日,到处奔波,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利用个人的“关系”,为“公家”办事,也无怨无悔,是完全彻底的无私奉献。只要球场完工了,球队建成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就心满意足、别无他求了。正是这一大批人的无私奉献,才使我国的门球运动,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大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在,再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今天“在座儿上”的退休人员,现实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表面上应付应付,一年中,那两件非搞不可的活动勉强搞搞,那就是比较负责任的了。只“占座儿”,拿补贴,不干事儿,甚至利用现有地位,捞点个人好处,心理才平衡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蹭脸皮”要来的钱,花在门球活动上,觉得“可惜”,划不来。因为,门球搞得好与不好,对他们个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门球人口减少,球场荒废,一般是不会受到党委、政府追查的,现在门球还没有那么高的地位。即使“门球”没有了,只剩下“协会”,“歇”会主席也照样当,而且补贴一块也不能少。而在职人员则不同,哪怕是兼职的,他也会尽量做好的,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当儿戏。试想,如果,中国门协的大印,至今仍由几个退休的(离休的干部都年龄大了)老人执掌的话,中国的门球运动,能有今天的局面吗,绝对不会有。
    一直以来,把门球定位为老年人的运动,发展门球人口,也只盯住老年人。这种“唯老”的宣传,使门球简直成了体育运动中的“四类分子”,人们都怕沾上“老味儿”,避之唯恐不及,谁还肯主动参与?这其中道理很简单,虽然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不争的事实是,人们心理上,都怕“老”,都不愿意“老”,不想过早地和“老”沾边儿。请听:“我?现在就去打门球?也忒早点吧,我虚岁才55呀!”“你说,你都打门球了,不在一边老实实的呆着,还瞎吵吵个啥?”这就是门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好像人一打门球,就等于是离死不远了。可怕呀,门球这顶“老”帽子不摘掉,我国的门球人口,不可能有较快的增加。还有,门球比赛,要“有看头”,特别是要走向市场,也非靠年轻人不可,一群步履蹒跚的老人,走路都吃劲,比赛能有多大“看头”?《摘自门球之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8-21 2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