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 说 就 随 便 说 说
门球竞赛规则对于双杆球的修改,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疙瘩。
今年是修规之年,有些想法还是随便再说一说。
门球运动双方,开局后一般会经过抢势、形成控势一方;另一方失利则成为守势、蓄势一方。
控势、蓄势各方的战略战术在以后运用手法上也不尽相同。
控势方:一般以控门、控制战略要地为主。
蓄势方:一般则据边、靠角以互联互防为主。
控势方威力:一般以隔门拉手见长,更以进门双杆球威胁最大。
蓄势方威力:一般以见机搭桥突袭为主攻手段,巧摆球球双杆球龙门阵更能见奇效。
随着门球运动不断发展,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比赛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适当修改规则,以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也是必须的、完全正确的。
修改妥当、正确与否?关键看效果、看疗效。
规则有些重大内容修改不足之处,个人认为。
一是:单方面取消了球球双(多)杆球。
二是:只保留一次进门双杆球。
实际证明这种做法并不好,理由:
1、保留一次进门双杆球,并不能彻底解决门球运动中“一边倒”问题。
门球运动实践经验证明:门球运动胜负,往往就决定“最关键”的一杆球。这其中:就包括修规后控势方一次进门“双杆球”。
控势方一次不平等的进门双杆球,就可以使场上局势完全倒向一边。即门球人所说:场上会出现“一边倒”局面。
2、如今的蓄(劣)势方,缺乏球球双杆球蓄势、攻击手段与绝招,发动蓄势攻击,谈何容易。
攻防原本就是一对矛与盾。控门控势进门双杆球与守势蓄势球球双杆球,也自然形成了互相转换局势的有力武器,也自然形成了一对不可缺失的矛与盾。
进门双杆球虽然只保留一次,而球球双杆球却全然消失。原本十分平衡的现象,人为出现了不平衡。矛存而盾亡,矛必然会长驱直入、毫无阻挡。这应该是道理、原理不能容忍。
如果进门双杆球允许保留,那么球球双杆球也必须保留,这才公平。
要想取消双杆球,那就将进门双杆球和球球双杆球都取消了,才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如果双杆球不好一定得取消)
3、须知:球球双杆造打战术、技巧、时间、配合会更玄、更难、风险也会更大。
门球运动球球双杆球运用技战术:应该是门球运动群体技战术智慧的结晶。
门球运动更应该引导每一位击球员朝着充分发挥集体配合、集体技术、集体智慧方向发展。失去门球运动中的双杆球,则失去了门球运动团体配合的最大乐趣。限制、压缩门球运动中的双杆球,也就是限制、压缩了门球运动团体配合的空间与乐趣。
研究、创新、发展、使用门球运动中的球球双杆球技战术:应该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上有人。
门球运动造打双杆球技战术,对于每一位击球员来讲都应该是一件趣味无穷的益事、好事、难事。而不应该成为每一位门球人的烦心事。
门球运动出现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自然有多种多样。不到万不得已,建议千万不要轻易采取伤筋动骨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