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界外球” -----修改《门球规则》一建议 听说不久将要修改<门球规则>,不少资深网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修改建议,很受启发.我作为上网才六年打球不到八年的普通门球人出于对门运的关心,也鹦鹉学舌地提出一条修规建议,供参考. 门球比赛中,一次有效的双杆球、擦边球、闪带球、远击球、派送球或幸运球等, 都能将对方球闪出界外,频繁产生的界外球失去击球权,从这个角度看门球比赛,形成“一边倒”的态势,不是偶然性,而是必然会产生, 会造成双方击球权的严重失衡,有失比赛的公平、公正。 比赛按顺序击球,先手球为强,抢先击到对方球闪击出界外,则造就己方的下号球成为王牌球,又可将王牌球派送去进攻吃掉对方球,夺得优势,再进门得分,劣势方技术再高也只能望球心叹,技术得不到正常发挥。这就是界外球没有击球权,不能平等参与竞技所致。“一边倒”的态势,导致优势方在场内“唱独角”戏, 劣势方站在场外“观赏”,望球心颤,球员受冷落,内心受伤害,这种尴尬局面很不和谐,常引发异常心理和不文明言行。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尴尬的“一边倒”局面,就要修改《门球规则》,规定取消大量界外球,即规定"在比赛的有效时间内,不管用什么战术技术击打到对方球, 在闪击时,只能闪送到远离球门或已方球的场内边、角线内,若闪送对方球出界,视为闪击球犯规, 停止续击权, 他球放回出界处界内压边,自球不动"。这样不仅增加了闪击送球的技术难度,也增加了对方攻击和进门得分的难度, 平衡了击球权, 竞技观赏性强了。 只有极大地减少界外球,才能形成公平、公正的比赛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竞技的门球运动新模式,也就很难形成“一边倒”的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