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12-20 19:23 编辑
要打造符合当代体育运动发展趋势、符合国情的具有中特色的“中式门球”必须制定一部好的规则。而要制出好的规则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规则的制定或修订要以运动自身客观实在的技术因素的发展水平为依据,要适应它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运动自身客观实在的技术因素包括运动员的技艺水平、器材的先进程度和场地的先进程度等,制定或修改规则,必须以这些因素现有的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依据,而不是只以哪个现成的规则为尺度。运动内在客观的技术因素同相关的规定如规则、规程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较,内在客观的技术因素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规则、规程等都必须与其相适应,一旦不适应了就要修改,修改好了,适应了,它又会反过来促进那些客观的技术因素更快的发展,正是这种不间断的决定和反过来的促进作用推动着这一运动发展。自80年代初,日式槌球(即人们所称的现代门球)引进我国,至今已有30多年,经过这几十年的槌球(门球)的实践活动,不仅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运动团体,而且也使运动自身客观实在的技术因素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无论是运动员技艺水平,还是器材、场地的先进程度都已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运动员的技艺水平提高了、器材越来越先进、场地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必然会对规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再次修规,必须要特别重视与这一客观现实的需要相适应。
二、规则的制定或修订要符合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国情。
我个人认为,当代体育运动发展总的趋势是即注重普及,又注重提高;即追求群众的广泛性,又追求竞技化发展,有不少体育项目,都在普及的基础上力求进入各级运动会。至于国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只能从大的方面看。从大的方面看,那就是新时代、新思想、新征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举国上下,都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两个100周年奋斗目标(即:建党100周年全面实现小康、建国100周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总之,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界也明确提出要把实现体育强国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门球(槌球)怎么办?,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引领世界槌球(门球)运动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时代,还是继续唯唯诺诺地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转?如果人们的观念是前者,再次修规大有希望,如果是后者,那就没有修改的必要了。
三、要对现行的国际规则和国际运动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现行的国际门球实际就是日本式的槌球,即人们所称的现代门球。这种槌球(门球)形成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这时正是强对抗、强竞争的各大体育项目争雄的时代:足球出现了世界热,网球、橄榄球也在欧美国家热得不得了,篮球于1936年进入11届奥运会,之后又从1898年开始冲刺美国篮球NBA,虽然槌球也曾两度进入奥运会,但同上述竞技体育相比,显得相形见绌,因此,它便开始被冷落、下滑衰败。在这种外在环境强烈的影响下,使得槌球这一项目,内在矛盾运动和内在技术因素的发展发生了趋向性的变化,即:由凸显技术向凸显战术转变。恰在这时,二战结束,日本战败,举国悲观,铃木和珅等人要为日本的少儿打造一种体育游戏,并想以此唤醒少儿一代。他们首先看中的就是正在衰落的英式槌球,于是就对它进行了革新改造,大部分元素是继承,最主要的改革有两条:一是将6门1柱改成3门1柱,其设置,不再是直行,而是三角形;二是把只限分不限时,改成即限分又限时的25分制。这样一改,正好适应了这一运动内在客观的技术因素转向发展的需要,于是日本式的槌球(即人们所称的现代门)就形成了,并且还成了这一体育项目世界运动新的引领者。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大倒退,使槌球又回到法国时代的休闲性的体育游戏,不是的,是前进,是发展,是曲折性前进、波浪式的发展,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已经衰落的这一运动再度焕发了青春,出现了“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现象,西方的槌球摔落了,东方的门球(实际就是创新了的槌球)又在亚洲不少国家(地区)兴盛起来。正如以前我说的,无论“英式槌球”还是“日式槌球”,都必然会以辉煌的一页被载入槌球运动史册。当然,我也明确的指出了,它们都仅仅是这一运动的一个历史阶段,作为一个阶段是有始有终的,再辉煌也只是一个时期,不会是青春永在。事实证明,英式槌球的鼎盛期早已过去,日本式的槌球其辉煌的时期也已经到了慕年期,种种迹象表明,早已潜在的弊端都明显地暴露出来了:节奏太慢,运动量小,缺乏竞争性;太多的界外球,经常形成一方打球一方看;精彩的技术场面太少,没有多大的观赏性;战术为主,打法复杂、神秘,让人看不懂;看不懂就没人看,缺乏吸引力就很难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后继无人,现在很多地区都是,越来人越老,越来人越少,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一运动又该彻底的改革了。必须指出,只有中老年人,没有壮、青、少;只有康乐健身,没有竞技化发展是不行的,“双轨运行”,“双向发展”才是今后这一运动发展的方向,“单打一”没有出路。如果到现在,还认为现行的国际门球是最完美的标杆,只能看齐、靠拢、并轨,不能有创新发展,更不能有自己的特殊性,抱着这样的理念修规,不要说一次,十次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不久前,我听19大宣讲报告,看到提纲上有这样两句话: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觉得很有哲理,如果我们的修规,不考虑时代特点,不以我们几十年实践积累的成果为依据,就不会搞出一部好的规则。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