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7376|回复: 24

两球撞击后的运动规律实验及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6 20: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zs 于 2010-3-10 16:51 编辑

四年前我在沙土场地上做了一组试验,实验方法是:先在场地上画一条直线,用直尺从直线量出一段距离,如5.75厘米,将他球放丝该点上。将自球中心放在直线上距他球30厘米处,然后以直线做为瞄准线,这时的瞄准点在他球外2厘米,用大约7--8米的力度正击自球,量出自、他球的行走距离a、b和偏角α、β(见图示)。如从直线量出的距离是1.75厘米,则瞄准点是球内2厘米。每种瞄准点都重复三次以上。实验结果见表一


                                           照片.gif                   

表一

瞄准点S自球偏角α它球偏角β自球行距a(米)它球行距b(米)α+βa/b
球内3厘米57°9°0.34.3866°0.07
球内2厘米56°15°0.75.171°0.14
球内1厘米54°22°0.973.9476°0.25

51°26°1.503.0777°0.49
球外1厘米46°30°2.133.276°0.67
球外2厘米42°34°2.873.0676°0.94
球外3厘米28°49°3.441.1577°2.99
球外3.5厘米22°55°5.441.0977°4.99

当时所得结论是:从上面的实测结果可大致看出两球撞击的一些规律,1.两球相撞后分离的夹角多在60度-80度之间,实践中得知,当出现跟球时两球夹角可在0-40度之间。2.撞击后它球基本沿撞击点与它球中心连线方向前进,自球则向瞄准线另一侧分离移动,撞击点离它球中心越近(厚擦),自球偏离瞄准线的角度越大,它球则越小。撞击点离它球中心越远(薄擦),则自球偏角越小,它球则越大。3.厚擦时自球走得近,它球走的远,薄擦时自球走得远,它球走得近。当瞄准点在它球外2厘米时两球行程基本相同。瞄准点在它球外3厘米时自球行程可达它球的3倍,4.自球、它球与目标所成夹角越大就越需要薄擦,选点多在球外3.3-3.7厘米,特别是在远距离奔袭时更多采用这种薄擦球。

现在反观这组实验,就有它的不足之处。一,只有自他球距离为30厘米一组,当时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距离远了误差就会增大。自他球距离远了撞击规律会不会变呢?我分折会稍有变化,但很小。距离大了会增加自球的滚动力,会使跟球的趋势增加,自球会向薄擦的方向移动,但不会大。另外,由于距离近平击,无法打出跟球,依我的经验,在自他球距离1米以上、瞄准点在距他球球心5毫米以内才会有较明显的跟球。二,实验所得数据中,自他球分离角α+β规律性稍差,这是实验的误差造成的,但仍可看出大致的规律,即瞄准点由厚变薄时,α+β由小变大,且在薄擦范围内变化很小,在76—77度间。
    这次实验虽有不足,但结论仍是可用的。在这里我想说两点。一,记住瞄准点在球外2厘米时,自球行程与他球一样;3厘米时自球行程是他球的3倍;3.5厘米时为5倍。这对分球时的力度有很大参考价值。二,利用薄擦时自他球分离角多在76—77度间这一规律,选分球时的瞄准点――77度法。过他球球心做目标与他球连线延长线的77度角度线,该线他球外3.75厘米为瞄准点。这种方法可能比他球、目标垂线法更能使自球接近目标。

发表于 2010-3-6 20: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了。但有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却是巨大的。谢谢老师,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20: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zs 于 2010-3-6 20:51 编辑

回复 1# dzs
大概是因为版面问题,导致最后一列数据显示不全,补充一下。

   

  a/b
  0.07
  0.14
  0.25
  0.49
  0.67
  0.94
  2.99
  4.99

发表于 2010-3-6 20: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顶写的字太小了,看不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20: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dzs


    对不起!我不行,让我儿子帮忙才发成了上面的结果。将就着看吧!
发表于 2010-3-6 20: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的字太小了,看不清!
发表于 2010-3-6 21: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最近发了很多十分有价值的文章,成为中国门球网门球论坛的一个亮点,令人敬佩!
  建议对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利用薄擦时自他球分离角多在76—77度间这一规律,选分球时的瞄准点――77度法。过他球球心做目标与他球连线延长线的77度角度线,该线他球外3.75厘米为瞄准点。这种方法可能比自他球垂线法更能使自球接近目标。”补充作图说明。

  文章可以通过“编辑”,改用稍大字体。
发表于 2010-3-6 23: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试验很好,对于打擦边球很有参考价值!
发表于 2010-3-7 10: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认真研究的精神,令人敬佩!
发表于 2010-3-7 15: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打球只能靠目测,全靠功夫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7: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林静风闲


    对不起!我的贴子中的自、他球垂线法应为他球、目标垂线法,贴子已经改了。这个方法已在门球界广为流传,只是名字是我起的。它是利用了他球在撞击后的运动方向为撞击点与他球球心连线的方向,和撞击后的自他球分离角为90度这两个规律,得出的一种选瞄准点方法,就是做他球心与目标(自球拟停球位置)连线,再过他球球心做连线的垂线,垂线上他球外3.75厘米处就是瞄准点。实践证明自他球分离角并不是90度,而大多在76—77度间,所以才提出了77度法,道理则和上述方法一样,只是将90度改为77度。做法是以目标与他球球心连线的延长线为一边,以他球球心为角的顶点,做一个77度角,则新做出的边上他球外3.75厘米处就是瞄准点。我还不会作图,就只能口说了,不知能否说清楚。
发表于 2010-3-7 19: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球撞击后的运动规律实验及反思运动规律, 实验

本帖最后由 dzs 于 2010-3-7 17:01 编辑

四年前我在沙土场地上做了一组试验,实验方法是:先在场地上画一条直线,用直尺从直线量出一段距离,如5.75厘米,将他球放丝该点上。将自球中心放在直线上距他球30厘米处,然后以直线做为瞄准线,这时的瞄准点在他球外2厘米,用大约7--8米的力度正击自球,量出自、他球的行走距离a、b和偏角α、β(见图示)。如从直线量出的距离是1.75厘米,则瞄准点是球内2厘米。每种瞄准点都重复三次以上。实验结果见表一


                                           下载 (35.85 KB)
昨天 20:22

                  

表一

瞄准点S自球偏角α它球偏角β自球行距a(米)它球行距b(米)α+βa/b
球内3厘米57°9°0.34.3866°0.07
球内2厘米56°15°0.75.171°0.14
球内1厘米54°22°0.973.9476°0.25

51°26°1.503.0777°0.49
球外1厘米46°30°2.133.276°0.67
球外2厘米42°34°2.873.0676°0.94
球外3厘米28°49°3.441.1577°2.99
球外3.5厘米22°55°5.441.0977°4.99

当时所得结论是:从上面的实测结果可大致看出两球撞击的一些规律,1.两球相撞后分离的夹角多在60º-80º之间,实践中得知,当出现跟球时两球夹角可在0-40º之间。2.撞击后它球基本沿撞击点与它球中心连线方向前进,自球则向瞄准线另一侧分离移动,撞击点离它球中心越近(厚擦),自球偏离瞄准线的角度越大,它球则越小。撞击点离它球中心越远(薄擦),则自球偏角越小,它球则越大。3.厚擦时自球走得近,它球走的远,薄擦时自球走得远,它球走得近。当瞄准点在它球外2厘米时两球行程基本相同。瞄准点在它球外3厘米时自球行程可达它球的3倍,4.自球、它球与目标所成夹角越大就越需要薄擦,选点多在球外3.3-3.7厘米,特别是在远距离奔袭时更多采用这种薄擦球。

现在反观这组实验,就有它的不足之处。一,只有自他球距离为30厘米一组,当时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距离远了误差就会增大。自他球距离远了撞击规律会不会变呢?我分折会稍有变化,但很小。距离大了会增加自球的滚动力,会使跟球的趋势增加,自球会向薄擦的方向移动,但不会大。另外,由于距离近平击,无法打出跟球,依我的经验,在自他球距离1米以上、瞄准点在距他球球心5毫米以内才会有较明显的跟球。二,实验所得数据中,自他球分离角α+β规律性稍差,这是实验的误差造成的,但仍可看出大致的规律,即瞄准点由厚变薄时,α+β由小变大,且在薄擦范围内变化很小,在76—77度间。
    这次实验虽有不足,但结论仍是可用的。在这里我想说两点。一,记住瞄准点在球外2厘米时,自球行程与他球一样;3厘米时自球行程是他球的3倍;3.5厘米时为5倍。这对分球时的力度有很大参考价值。二,利用薄擦时自他球分离角多在76—77度间这一规律,选分球时的瞄准点――77度法。过他球球心做目标与他球连线延长线的77度角度线,该线他球外3.75厘米为瞄准点。这种方法可能比他球、目标垂线法更能使自球接近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0: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轩辕门球


    谢谢版主将我的帖子放大。
发表于 2010-3-7 21: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说的瞄准法是否如下图所示?
  ①球为自球,②球为被撞击他球,⑤球为目标球,C为瞄准点,红色实线为瞄准线,红色虚线为撞击后自球运动路线。
 

77度瞄准法示意图

77度瞄准法示意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1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zs 于 2010-3-8 10:55 编辑

回复 14# 林静风闲


    您做的图和我原意不同。我说的是从⑤向②连线并延长,以延长线为一边,以②的球心为角的顶点,做77度角。但看了您的图后发现了问题,就是77度法并不太好。以①②⑤连线为135度为例,这和瞄准点在球外1厘米几乎一样,他球偏离瞄准线的角度应为31度,用77度法为32度,这样选的瞄准点为球外0.12厘米,较球外1厘米厚了0.88厘米,用自球、目标垂线法瞄准点在球外1.55厘米,薄了0.55厘米,都差了不少。另外,这两种选瞄准点的方法与自球位置无关,不管自球在什么位置都这样选,显然不合理。可见不是较好的瞄准办法。
    我觉得还是用自他垂线法较好,就是我实验中用的方法。可以根据①②⑤(或目标)三球所成角度来选瞄准点,当三球所成角度为120度时可选用球内3厘米(不能再厚了);130度时选用球边;140度时选用球外2厘米;150度时选用球外3厘米;160度时选用球外3.5厘米。其实实战中选点也不一定要那么精确,只要自球能停在目标的3米以内,就可以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