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12-20 18:56 编辑
“中式门球”已初步形成。 有人不赞成打造“中式门球”,说折腾了这么多年也没看出什么是“中式门球”。我认为事实上“中式门球”已经初步形成,只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创新,加以完善而已。下面就做些比较。
一、场地。以往的槌球基本都是天然草地,英美时代的后期,美国开始寻求使用沙场;国际门球规则没有明确使用什么场地,要求是:“无任何障碍物的平坦表面(烨鹤翻译本)”,但在国际门球活动中其赛事规程都明确指定是天然草场;我国是以沙场、人造草场为主,为应对国际赛事也适度安排使用天然草场。
二、器材。主要是球杆的槌头。欧美时代的槌球规则规定为圆形;现行的国际门球规则规定“原则上为圆柱形”(烨鹤译本),实际的国际比赛一般都指定为圆柱形;我国现行规则规定“允许使用各种式样的球槌”。
三、击球的方式。日本是依托地面侧苗侧打;韩国多数为短杆夸大;欧美时代的槌球有的是侧打,有的是正打;我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正瞄正打,以高杆贴脚为主,有单贴、双贴之分,闪击也有侧闪、直闪之分,总之,击球方式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独到之处。
四、规则。开始我们的规则基本上是国际门球规则的翻版,从确定“分数不封”后,我们的规则不仅同欧美时代的槌球大不相同,与现行的国际门球规则相比也有了较大的区别。一个是“即限时,又限分”,一个是“只限时不限分”,具体地说就是个球满分不死,可重进一门,继续参赛,得分累计,这样一来,使每个球自始至终充满了活力,激发运动员苦练基本功,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潜能。两种不同的规定,必定会对运动日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发展趋势。据说欧美时代的槌球西方国家仍然在玩,而且还有发展,发展趋势如何,我还不太清楚。目前的国际门球运动是凸显战术,打法细腻,变化多端,不易看懂,娱乐性和趣味性都很浓的尤其适于老少弱势群体自娱自乐的休闲体育,看不出今后的发展趋向会有什么变化。我国现在的局面是“双轨运行”、“双向发展”,所谓“双轨运行”就是,作为国际门联的成员国,积极参加国际门球活动,并完全执行国际规则和相关规定,在国内则以国内规则为主,两股道上同时跑车;所谓“双向发展”,一是普及健身,二是竞技化发展,两个方面同时抓,重点是普及健身,同时也不放松竞技化发展(如:全国联赛等),其最终的目标是使这一运动成为即是各个群体都参加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各种运动会的竞技体育,最起码先让它挺进“国运会”。
要细讲还有很多,不过,仅有以上五个方面就足以确定符合当代国际体育运动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门球”已经初步形成,只是还有待于深化改革、继续创新、不断完善而已。说“折腾”了多年还看不到什么是“中式门球”不符合实际。
有人会说自搞一套,不但国际门联不认可,其他国家也不会认可,自己玩玩而已。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下一个续帖将专门探讨。 (进一步改革的建议跟帖中有介绍,见跟帖7、8、9、1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