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12-20 18:47 编辑
继承与创新。 最近,我发了“我心目中的中式门球”及续1、续2三个帖子,跟帖中有人认为我的设想没有突破国际门球的框框,和我国现行的门球运动也差不多,觉得这样的改革不过瘾。当然,也有人认为我的设想太离谱,离国际门球运动越来越远,如此下去是危险的。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讲一讲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我心目中的“中式门球”不是对以往槌球(门球)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以往槌球(门球)的继承和创新;不是推倒现行的中国门球运动重新再搞一套,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和完善。这样做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世界上没有永远停滞不变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发展。只要有运动有发展,就离不开继承与创新。没有继承就是“无根之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继承是基础,是多数,创新只是“吐故纳新”的一部分。
槌球(门球)已有800年的历史 ,截至目前历经了三个历史阶段——法国时代的槌球(法式槌球)、英国时代的槌球(英式槌球) 、日本时代的槌球(日式槌球即现代门球) 。法式槌球是这一运动的形成期,呈现为原始壮态;英式槌球使原始状态的槌球上升为现代体育,并且使其进到了能进奥运的竞技体育的行列;日式槌球(即现代门球),使得这一运动,由凸显技术,打法简练,能进奥运的竞技体育,演变成凸显战术,打法细腻,变换多端,趣味性很浓的自娱自乐的休闲体育。所有这些阶段性的更替都是继承和创新的结果,没有后续阶段对前一阶段的继承是不行的,如果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更不行。就以日本时代的槌球(即现代门球)为例,它的大部分元素是从法式槌球和英式槌球继承过来的,没有这种继承就不会有它。当然它也有创新,带有实质性的创新主要就是两条:一是将“6门1柱”(英国)和“9门1柱”(美国)改成“3门1柱”;二是将“只限分不限时”改成了“即限分又限时制的25分”,正是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创新,才使得日本时代的槌球(即现代门球)有了自己的特殊性。现在我们要打造“中式门球”也必须借鉴这一历史的经验,既要注重对以往形成的积极成果的继承,又要注重在以往基础上的创新,两者相较,继承容易创新难,因此,必须把重点放在创新上,要在这一方面下大力气,攻坚克难,排除阻力,否则是难以成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