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门球人口在减少和我的门球观
出山虎,球场轻风、新乡快乐人、灿烂、老年青青、戈壁梭梭、门球迟痴等网友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门球人在减少。我有同感。 网友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致有三:1,娃娃抓起。2,领导重视。3,抓门球内部适应新局面。对此我想分别说说我的看法。 一、娃娃抓起 娃娃抓起,意即从少年、青年抓起,有网友说没有青少年参加,我们老到不能动时就没有打门球的人了。我对此观点不认同。我问诸位,哪一位是从少年时代或青年时代开始打门球的?大约都是半百之后开始的吧!我以为门球本质就是适合中老年人的,康乐型竞技项目。门球运动量太小、动作不舒展,不太适合少年参加,门球还费时间,不适合大多数有繁重的学习、工作、家务的青年参加。各位都有儿孙,有几位成功地动员他们参加了?我没有动员我的儿孙参加打门球,因为我认为门球就是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不适合他们。有人认为,门球要脱“老”帽子,才能发展,我以为没有必要的,也不可能。所以门球不要从娃娃抓起,要从50以上的人抓起! 二,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当然很重要,当年门球在国内兴起完全是领导重视的结果,介绍一下我单位的情况,单位出资修球场,凡离休干部每人发一杆,单位出资、以公出待遇培训青年教练、裁判,外出比赛发服装,报销差旅费,有伙食补助。退休干部待遇差一点,但是要打球的都发给球杆,还能与时俱进地更新。本市球赛有车,也有伙食补助。当年老干部管理机构经费也相对现在充足,市级赛事有老市领导就座主席台,他们还会得到一次宴请和一件礼物。这种待遇下,门球人口自然会多起来。但是随着离休干部的人数减少,退休干部人数的增加,老年人活动中门球以外的项目和品种大大增加,这种对门球的高度重视和经济支持当然会少下来。(写到这里想到当年老干部管理组织对门球的发展起了多大的作用,前年中国门协对老干部机构办一次全国性比赛居然还正式发文说三道四,真是忘本了。)去年,我曾经想组织人到邻近地区去参观人造草地球场,要求领导支持,给个面包车,领导考虑到对其他球队,钓鱼队等的一视同仁,婉拒了。所以领导对门球重视程度的变化可以理解。 三,抓门球内部适应新局面 这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内部管理,我单位门球人减少一方面是自然淘汰,过去打门球的,现在打不动了,另一方面是新人进不来。前者我们无能为力,后者我们可以有所作为。过去打门球门槛很低,想试一试就有球杆,现在要打球请先花几百元买杆,挡住了试一试的念头。过去大家水平很低,打不好很正常,现在打不好对不起队友。再加上各队几乎都有内部矛盾,还有一些脾气和球技同步增长的人,这些影响球队声誉,无形中阻挡着新手的加入。我们可以做的是办新手学习班,动员出单位的、个人的闲置球杆先借给新手用,新手玩出兴趣来自然就会掏钱买杆。老队员要积极主动,友善地帮助新手,同时主动搞好队内的和谐关系。人人要为门球队伍的发展想法,出力。 另一方面是修改规则,使门球更好玩,更有吸引力,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明确门球的定位,前面说过,门球是中老年人为主体的康乐型竞技体育项目。鉴于门球人对此常有不同理解,再细说一下: 体育项目:大家没有分歧。 竞技:只要是比赛就是竞技,散步不是竞技,群众性舞蹈,不是竞技,围一圈托排球不是竞技。门球在比赛,当然是竞技。把门球分为康乐型和竞技型根本说不通,因为所谓康乐型门球还是在比赛。根本不存在不追求输赢的门球比赛。 康乐型:竞技体育里高强度,高难度的就比较少有康乐性质,如足篮排、乒网羽,体操、跳水等,它能吸引大量普通群众来做观众,但是没有吸引大家直接参加比赛。对普通群众有吸引力的(参加活动,不是当观众),低难度的项目,就有较多的康乐性质。所以,门球是典型的康乐项目。体育局社体中心管理的可比赛的项目有比较多的康乐性质。 根据是否限定10秒,是否打轮次,来判定门球的“康乐”和“竞技”是说不通的。把是否追求胜利来判定“康乐”和“竞技”也是说不通的,这种说法导致比赛结果已经明显时,胜方在打竞技门球,而同场的获胜无望的一方在打康乐门球。 过去网上我和一些网友都提出界定什么是康乐和竞技门球,众多的回答中没有能够说清楚的。我特别问两者在规则上有何不同,也无明确的回答,看来是没法分。 中老年人为主体: 这是历史,也是现实,将来也难改变,前面说过,娃娃抓起很好,但是行不通。 在此定位的基础上,为了吸引更多人参加,为了使门球更好玩,吸引更多的人参加,适当的修改规则是有好处的,但是经过近几年的讨论,试验,特别是有互联网的讨论平台,我以为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难度,往往是动一发,影响全局。 例如限双,“两次”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双杆好为什么限两次?不好为什么不全限?限双要限的是奖励,是多数人同意的观点,但是没有简便的,和单杆球一致的奖励方案。限双限掉了角度双杆,普遍感到可惜。 又如得分不封顶,可以避免“消极”,符合运动规律,但是撞柱稳拿三分而且还控制了二门前的大片地方,奖励太多了。 所以门球规则的改动不是容易的,我们不要操之过急。我以为一切要通过试验,各地可以自主的展开试验,中国门协要引导组织试验,尽量在试验中自然的推广,不能我宣布,你执行,这样很容易考虑不周,导致不停修改规则。 门球人口在减少,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要正视现实,不怨别人,不等,不靠,积极地想办法,吸引新人。规则的修改也要积极探索,仅仅提出方案是不够的,要重在试验,多数方案的试验并不难,只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如果有门协的推动、鼓励、组织大家试验各种方案,收效就会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