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11 08: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当年,时任河北体育公司的一个叫张云光的人引进了日本门球,允许日本友人佐佐木秀利和安木森五郎到河北传授门球。后来,促成了河北省沠出两支门球队(当是中国门协还没有成立)1986年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门球锦标赛。
后来,河北人李洪彬、张文明、周正、王维亚、焦兰贵等在门球领域各有一定的名气。
再后来,河北人贾向飞、贾本国、刘会军、赵玉书等在互联网+门球方面,有所建树。
现如今,另起炉灶,着力打造中式门球的人很多,当然,不理解或者反对的也很多,对新生事物总的有个认知过程。
有趣的是,中门网众多网友中,对中式门球情有独钟的有三位,而且都是河北人。
他们是三驾马车:军旗、戈壁梭梭、门球狂人。
有人可能会说:戈壁梭梭不是新疆兵团的吗?
狂人一言而明:戈壁梭梭,何炳生,80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河北涿州(原名涿县)入伍,后转业到新疆,正宗的河北人啊。
河北人怎么了?尤其是张云光和三驾马车,你们折腾个啥?
没有张云光当年的折腾,国际门球(日式门球)来不了中国。当然,门球项目早晚可能会在中国,但张云光是第一人。至少说是“前无古人后可能有来者”。在他之前,欧美槌球曾至少有三次来过中国大陆,燕京大学、延安、庐山,但都昙花一现,未能落地生根发芽,可以说是夭折了。
三驾马车(军旗、戈壁梭梭、门球狂人)都是民间人士,也可以说是慷慨悲歌之士,燕赵大地上这样的人士很多。
中式门球应该在什么人手上实现?
在当今之中国,人们的眼光自然先看上边--
上边领导怎么想。
看了三十年了,可以下结论了----
不会有怎么想
因为,把门球当业余爱好,当职业一时应付,当事业全身心去爱,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认为:中式门球在众多门球人的集思广益和研究追求下,会产生,会发展,会拥有市场。
再过五年,或者十年,中式门球之花会盛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