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硒都门球 于 2017-9-19 16:14 编辑
此议题,有人说是毫无意义的议题。我倒认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议题,特别是裁判员,明白了未过一门的球是什么球的特性,执裁中,就能准确无误的判罚。 未过一门的球的特性是什么?我们先看看根据规则的有关规定,引发出的思考:
一、球场,为什么要另设“开球区”,而不是在由击球员在四线外直接选点击球过一门?
二、击球进一门,为什么要在开球区内“开球”,而不是在开球区内“击球”?
三、在开球区开球,在成功过一门前,为什么碰撞门前球(含门后7.5CM内的球)不叫撞击,叫碰撞,而且碰撞无效?
四、在开球区开球,为什么成功过一门后碰撞一门后的球仍不叫撞击,而叫碰撞,但碰撞却有效?
五、在开球区开球,为什么成功过一门后又出界,由裁判员摆放在出界边线外的10CM处,成为界外球?
六、在开球区开球,虽未过一门,但球已经进到场内停稳,为什么不能成为场内球,而要让裁判员拿出场外,仍成为场外球(也非界外球)?
上述思考,我不用回答,门球人都会心知肚明。
上述诸多“为什么”,说明一个道理:凡未过一门的球,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球,当然包括是“没有进场比赛权力的球”。
规则说:“比赛场地,分为比赛区(通称场内)和限制区”。就是说,在开球区开球的球是在限制区(开球特区)的球,是未在比赛区(场内)的球,击球员未在比赛区的击球行为,当然就不是在场内的比赛行为。那么,击球员在开球区击球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根据上面的分析,只得出:上述击球员的行为,是为了过一门获得进场比赛权的行为,过了一门,就获得进场比赛权;过不了一门,就是未获得进场比赛权的球。
一场球,如果到比赛结束时都未能过一门,试想一下,它进场比赛了吗?
最后,我的结论:未过一门的球,就是未获得进场比赛权的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