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9-8 19:20 编辑
门球狂人前几年就提出了“中式门球”,并声明,从此“中式门球”的旗帜就算树起来了。不久,中门网增设了《中式竞技门球》,后来又增设了《中式槌球》,前不久,版面调整,这两个板块全取消了,说心里话我感到心里很憋闷,所以,对那个调整我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在观望。我相信中门网的管理层面还会再调整,作为全国最大、最有影响的门球网,没有专门探讨中国式门球的版块怎么能行啊?果然现在又出来了,我认为这一举措是英明的。 有人不赞成搞中式门球,认为既然是国际门联的成员国,即使在国内也必须完完全全的按着国际门联的规定搞,否则就是脱轨。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是不同的,怎么办?进行深入的讨论,各抒己见,以理服人,谁也不要硬性强加于人,让将来的实践去检验,让未来的事实去证明。
国际门球活动和各国的门球活动;国际规则和各国的规则,实质上就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没有离开特殊的一般,也没有不包含一般的特殊,一般与特殊,即相矛盾,又相依存,相辅相成。一般对特殊具有制约和指导的作用,而特殊对一般又有丰富、创新和发展的作用,从特定的意义上讲,没有特殊就没有发展。 槌球这一运动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法国时代(暂把起源中国“捶丸”搁置一旁)约有600年,属于形成期,这时,无论法国还是已经传入的其他国,都是无章法的各行其是,先是用槌打球撞树(或木桩),后来又有了用槌打球进半圆形的拱门,再后来又把两者结合起来,先进门,后撞柱,直到1861年,英国的E劳特利吉才制定了槌球运动的第一部规则。有了规则,球、槌、场地就有了统一的规格,玩法也有了统一的规定,这时的槌球,除了“用槌击打球”这一质的规定性没有变,其它几乎都变了。用哲学的术语说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换成通俗的说法,就是跳跃式的发展。它使槌球这一运动,从原始形态上升到现代体育的形态;使“法式槌球”这一历史阶段进到了“英式槌球”的历史阶段;使只是少数人从事的休闲性的体育游戏变成了即是广大群众都喜欢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奥运的竞技体育(1900年第二届现代奥运会、1904年第三届现代奥运会,槌球都是正式比赛项目),人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英国人的这次“特殊”(革新改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发展。
英式槌球作为这一运动的历史阶段不会是永存的,是有始有终的,事实上它的鼎盛期只有几十年,到20世纪初就开始衰落了。20世纪40年代,日本又对槌球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创新,这是人们都很清楚的。按某些人的思维方式,日本人不该这样做,因为英式槌球早在鼎盛期就传入了日本,而且日本国早就是世界槌球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国(资料:1896年成立的世界槌球联合会,正式成员国11个: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英格兰、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新西兰、苏格兰、南非、美国 ;观察员成员国11个: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格恩西岛、曼岛、巴拉斯坦、俄罗斯、西班牙、瑞典、瑞士、威尔士 ),既然是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就应按国际组织的规定办,不能“标新立异”、“另搞一套”,可是日本硬是根据当时国情的需要把它改了,而且还改了不少,其中最关键的是两条:一是6门1柱(美国是9门1柱)改成了三门一柱;二是只限分不限时,改成了即限分又限时的25分制,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我说是对,因为它符合没有特殊就没有发展这一规律性。事实已经证明,正是因为日本人的这一“特殊”,使槌球运动再次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使英式槌球历史阶段跃进到日式槌球(现代门球)的历史阶段,促使已经衰落的槌球再次复兴,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日益兴旺起来。我早就说过,“日式槌球”必将成为槌球运动史上辉煌的一页。当然,它作为槌球运动史上的一个历史阶段,也和英式槌球一样,不会是永存不变的。现实的情况是,它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衰落下滑的迹象已渐进的显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再一味的强调,即使在国内也必须一字不差的按国际门联的规定办,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相反,我们必须立足祖国大地,挺直了腰板,下决心对现行的这一运动进行深度的改革,旗帜鲜明地倾力打造符合国情、符合这一运动发展趋势的“中式门球”,只有这样我国的这一运动才能再度兴盛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国际槌球运动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正是源于此,我认定中门网设立《中式门球》区是必要的,而且是意义非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