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 仅 是 一 种 讨 论 与 交 流
门球运动应该采用什么赛制比较好,目前尚有一些不同意见和观点。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30分钟、满分制。
对于中国门球实情,中国门球人普遍感到在比赛场上有劲经常使不上,击球经常需要不卖力、采取磨洋工的方式。认为:这种赛制不刺激、乏味、不好玩。
中国门球人积极提倡试行了:30分钟、循环得分制。
门球运动总的可以归纳为有三种不同的赛制。(仅限目前认识)
一、30分钟限时制。(包括:30分钟、满分制和30分钟、循环得分制)
二、轮次制。
三、分时制。
以我个人的粗浅认识,我认为:30分钟限时制比较有趣、比较好。轮次制并无特殊优越之处。而分时制则完全不适合门球运动。
理由详见以下分析。
一、30分钟限时制。
限时制,是目前许多重要球类比赛普遍使用的一种赛制。比如:篮球、足球等。
限时制比赛:首先要求比赛双方都必须努力去争得比赛时间上的掌控权,继而获得比赛过程中的控势权,最后才能保证己方进行有序的抢分、夺分取胜权。
限时制比赛特点是:时间共享。比赛双方都必须努力去争时、夺势、抢分。在争时、夺势、抢分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规则,采用积极有效的时间战术、犯规战术,以利于己方最后获取胜利。
时间战术:有明确时间限制与判罚手段。犯规战术:有严厉的制裁措施。
击球员一切行为均有章可循、是非分明。如果有丝毫越轨行为,均由裁判员公正执法。
篮球、足球比赛,是你冲我挡、是双方身体经常激烈接触的一种比赛。其中许多犯规有防守时无意犯规、也有战术上的有意犯规。鱼龙混杂、給裁判员执裁、判罚上增加了许多难度。但是在篮球、足球比赛中很少见到在比赛场上有突发的矛盾与纠纷出现。
门球运动则斯文许多。一人上场击球、双方身体又不接触,即使有犯规行为,在众目睽睽之下,是非曲直自然容易辨认。为何却生出许多事端来?
必须引起门球界的重视。
事端的由来,有些是规则界线不明,各自站在不同角度、自然会得出不同结论。这类事端现象出现,需要规则与执裁人员給被判罚者有一个心服口服的交代。有些事端的产生则完全是利益的驱使,绝非是裁判员判罚上的不公。这类问题就应该严肃整顿赛场秩序。
限时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在于击球员在10秒之内击球错了!不在于击球员有意犯规、本应该得的利错了!
问题的根子在于:有些人快要输球、心态变了。有些人同情输球的人,看问题立场自然也会变。
二、轮次制。
最早提出门球运动打“轮次制”,是直接针对击球员10秒击球是否属于“超时犯规”案例,而采取的一种规避10秒击球是否犯规的一种赛制。
后来发现打“轮次制”,限制击球员在10秒钟时间内击球,如果放弃、不要求,对门球运动整体也会带来许多问题。
现在提倡打:轮次制的人,也主张击球员击球必须有一定时间限制。
原来主张打“轮次制”,可以避免10秒超时犯规纠纷的意图,丧失了。还能有什么新的优越性呢?
门球运动使用限时制,比赛结束的规定程序是:
(1)如先攻方击球员正在击球,则在下一号后攻方队员完成击球后,比赛结束。
(2)如后攻方击球员正在击球,则在其完成击球后,比赛结束。
限时制以上比赛结束的两条规定,就有点类似于打轮次制公平、公正的特点一样,并不存在偏袒一方、歧视一方的属性。
限时制比赛结束:是选择随机的一对击球员公平结束比赛。这样有利于不同场次比赛都能够同步结束比赛。
轮次制比赛结束:则是选择最公平、最后一对击球员击球结束后,才结束比赛。公平一般只是做到相对的公平,而不能够做到绝对的公平。谋求绝对的公平,在这里会丧失对整个比赛同步结束的有效控制。会对比赛的组织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分时制。
有些人主张门球运动采取:分时制。
我不知道对于门球运动提出采取分时制的人,有没有设想出一套可行的运行方案?
一方有效比赛时间用完,比赛胜负将如何判定?或将如何继续有效、有趣的运行下去?
根据我的设想,分时制门球比赛运作特点必然会发展成:人人重在追求用最短时间、去多得分。
进一门得分、要求用时最短:只有轻进一门。要想再进二门得分、用时最短:不再需要搭桥、接力擦偏到二门前去进二门。这样需要得分的时间必然会多。新办法:只需要大力将球在二门前击打出界,然后再压线、再进二门(或:三门);这样用时才会最短。至于需要几棒才能进二门(或:三门),已经不是“分时制”门球应该考虑的问题。分时制门球只考虑: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进门、得分。至于是用几次击球权去进门、得分,已经无关紧要。只追求用时最短。
每个球员都如此考虑问题,届时分时制门球将会发展、变成一个什么模样?我是不敢再继续想象下去。
我的结论是:分时制完全不适合门球运动。
或许分时制门球会有我想象不到的其他玩法,也未尝不可。
我期待门球运动创新玩法的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