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中国门球网
我记不清那年来到在中国门球网,大约也有近8、9年吧。
最初是因为在这里发帖不需审查,(文责自负),立竿见影,使我非常高兴。我的一些观点经常受到网友的赞许,在这里找到了朋友,知音,也打开了我为门球人服务的门路。
对于在门球网里做一个“官”,是我没有想过的,也没有做任何努力争取过,因为门球网里做一个“官”,实在没有什么“好处”,网上发言,是不是大家愿意看,是不是有人赞同,根本不是靠你在网上的的地位,完全是靠你说的是不是在理。所以网上的职务,那只是一份工作、一份责任而已。我上网以来,时间比较充足,我自己觉得还是尽力的,其实出于对网的热爱,发现网上有什么问题,我会及时用短消息和网领导沟通,这是我对网领导的工作支持。所以我以为只要能和网领导沟通,就够了。
有人说我喜欢“溜须”网领导,那根本不是我的风格,我和贾老在我到门网之前已经有联系,因为我改造了一个门球钟,他需要仿制,我教他方法,并寄去了所用的发光二极管。但是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他和门网的关系。后来我知道了,对他把中国门球规则的毛病归于日本人的观点我照样常给与批评。我也批过狂人老要搞“竞技”门球。难道这是溜须吗?
说心里话,我想取得网友的喜欢,的确是下了功夫的,我对中国门球网和中国门球人至少有三大独特的贡献:
1,翻译了国际门球规则。(2011和2015)
2,开发并推广了门球制图程序。
3,开发并推广了门球动画程序。
4,一个门球比赛网上抽签程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贡献的每一项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最近有人问能不能用手机在场上计分,我想即使有那样的程序,你想无赏地得到,也是不可能的。要做这类事,而且无赏给大家用的人,除了烨鹤之外还有几个人吗?
对于规则的研究我下功夫很早了,2004年前我寄出过对规的全面评论,因此获邀参加的2004规则网上讨论会。我对规则的评论很多,常常引起激烈的论争,我用过的最不客气用词是“对牛弹琴”,后来,我明白,阐述观点用词厉害是无济于事的,后来我就没有用过这类词。我不忌讳批评专家,我对专家们闭门造车的做法非常不满意,认为他们根本不懂党的群种路线。我以为这种批评是必要的,也得到网友的支持。网上观点都是个人的观点,文责要个人自负,和网上职务没有关联。说我的观点和我的职务导致“本网很多网友摄于其淫威而敢怒不敢言”。实在是太抬举我的能力了。说话所以有分量,全是因为在理啊,如果我在网上只会讽刺挖苦和骂人,对不同意见者就不会有任何压力,只能自己身败名裂。
职务不是我对追求, 做不做无所谓,为门球人做贡献是我退休后的追求,除非开除我,我不会离开门球网,我不会为有几个人反对就离开中国门球网,那样做就是把网作为斗气的工具,而不是为网友服务的场所,你退出,那是觉悟水平低的表现。
|
|